4.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3《政治与法治》
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
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目标导航:明确目标.知重难点

知识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国体的含义(了解) 2.我国的国体及其意义(重点) 3.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有哪些?(重点) 4.人民民主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理解?(难点)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认同我国人民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科学精神:理解人民民主的意义,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明确人民民主的特点。
3.法治意识:遵循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体会我国人民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我国的国体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民族精神
人民大众
中国共产党
认识国徽
导入新课:
(1)本质含义:
1.国家 P37
(2)根本属性:
国体即国家性质,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体概念回答的是国家政权究竟是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什么人行使国家权力的问题
国家性质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
(3)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不是唯一属性
生产力发展
私有制
社会分化: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
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必然打击镇压被统治阶级
需要强制性权力机关,暴力机关——国家
一、我国的国体
2022年2月25日凌晨,中国宣布拟包机分批接中国公民(含香港、澳门特区护照、台胞证持有者)撤离乌克兰的新闻刷屏!这已经不是中国第一次包机接她的孩子们回家!
2006年4月所罗门撤侨
2008年1月乍得撤侨
2010年1月海地撤侨
2010年6月吉尔吉斯斯坦撤侨
2015年3月也门撤侨
2021年7月阿富汗撤侨
……
结合视频和素材,谈谈中国为什么一次次不惜一切力量接她的孩子回家?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全力确保中国公民的安全?
——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我国的国体
(1)是什么
一、我国的国体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公民
专政≠专制
独裁
多数服从少数
3、我国国家政权的特点(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工人阶级
特点: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地位:是领导阶级,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工农联盟
农民阶级:广大农民与工人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联系,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工农联盟的作用:不仅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1)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爱国统一战线: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我国的 人民民主专政 资本主义国家的
资产阶级专政
民主 主体
专政 对象
民主与专政 范围
人民
资产阶级
极少数敌对分子
无产阶级
大多数享有民主
被专政的是少数人
享有民主的是少数
被专政的是大多数
结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
敌人
我国国家性质与资本主义国家性质有何不同?请完成下表。
1、性质不同:
①公民是个法律概念,指拥有本国国籍的人,与外国人相对;
②人民是个政治概念,与敌对分子相对。
2、范围不同:
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更加广泛,公民中除了包括人民外,还包括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极少数敌对分子。
全面认识我国的国体
知识整理:
1、民主的含义: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注意
①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只存在于统治阶级中,对被统治阶级而言是没有民主的。不存在全民的民主。
②专政是指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任何国家都有专政的职能。
③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民主制国家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④专制作为国家制度,是指独断、专横、独裁。是指独断、专横、独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形成标志:
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少数人统治和压迫多数人的局面,使亿万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最广泛的民主
最真实的民主
最管用的民主


(1)
最广泛的民主
①民主权利广泛:
②民主主体广泛:
表现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要求
①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②丰富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③将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行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逐步实现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
注意:区分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管理民主化和社会生活民主化
侧重于通过民主制度和民主程序,使人民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强调人民群众对经济事务的参与
侧重于基层社会生活的民主自治
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民主主体广泛
(2)
最真实的民主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在国家生活中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
①政治保证
②制度和法律保障
我国已建立了一系列切实体现和有效维护人民民主的制度,制定了从多方面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这些制度和法律的建立与完善,在实践中保障了人民民主的有效落实。
③实现方式
我国不仅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政府的组织等方面实行民主选举,还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民主协商。
七大协商领域
构成的全方位协商
政党协商
人大协商
政府协商
政协协商
人民团体协商
基层协商
社会组织协商
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其在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各个方面的统筹推进和制度化发展,保证了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民主权利。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习近平
政治协商、协商民主、民主协商的关系
区别 政治协商:是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就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政治性是政治协商最显著的特征。
民主协商:强调的是发扬民主,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大事不是独断专行,而是让广大党外人士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切实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民主协商侧重于发扬民主。一般在政治领域。
协商民主:强调的是同选举民主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民主形式,也是一种民主制度。协商民主侧重民主形式。丰富形式涉及多领域
联系 政治协商,协商民主是民主协商的具体体现,协商民主涵盖政治协商,政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拓展
(3)
最管用的民主
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表现
意义
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能够有效杜绝西方国家常见的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开“空头支票”问题,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避免相互掣肘而导致内耗严重、效率低下的弊端。
表现 侧重点 最广泛 权利广泛 强调要让全体人民都能参与,权利内容广泛 主体广泛 最真实 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强调的是必须能真正体现人民的意愿
制度和法律 保障 各种制度、规定的完善, 相关法律、法规保障 实现方式 实行民主选举和民主协商 最管用 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能够有效杜绝西方的种种弊端。强调的是途径畅通、合理高效。 区分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运用侧重点法
为了让人民群众用上质量更高、价格更低的“救命药品”,按照国务院部署,17种抗癌药在浙江、福建等省率先纳入国家医保报销目录。这表明,在我国(  )
①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②国家保障公民的一切权益 
③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④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当堂演练
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9次会议期间指出,中国解决了13亿多人民的温饱问题,减少了7亿多贫困人口,仅过去5年就减贫6 800多万人,占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率先实现贫困人口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我国在减贫工作中的显著成效说明(  )
①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②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了切实的保障 ③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进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当堂演练
近年以来,亳州市努力克服疫情影响,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帮助贫困群众,聚焦4 905户11 472名未脱贫贫困群众,按照“逐村、逐户、逐人”的要求,解决好“老少病残孤”等特困群体,坚持“应保尽保”,做好兜底保障。这表明(  )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人民民主是全民的民主 
③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④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法律保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当堂演练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