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同步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同步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欧洲的多元面貌。
朝鲜
日本
越南
阿拉伯帝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
“亚洲”概况
亚洲全称是亚细亚洲,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全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亚洲一般可以划分为六大地理区域,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
亚洲也是古代世界科技的主要推动者:古中国:四大发明;印度和阿拉伯:十进制计算法;
亚洲历史长河中出现众多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
欧洲随着罗马衰亡而进入了黑暗时代,亚洲则成为世界贸易、文化、宗教与城市发展的中心。 ——《外交事务》( Foreign Affairs)
一.阿拉伯帝国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22—23页,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课本梳理阿拉伯帝国崛起的过程
2.概括阿拉伯帝国统治的措施
3.分析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所作的贡献
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一.阿拉伯帝国
1. 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7世纪
部落并存
相互混战
6世纪
622年
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
8世纪中期
穆罕默德去世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7世纪中期
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穆罕默德(Muhammad,约570-632)
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创立,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其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回教、清真教或天方教。《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
一.阿拉伯帝国
2.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1)政治
哈里发
(政治、军事、宗教)
各 部 大 臣
分掌事务
财政
税务
材料 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作为君主的哈里发,集立法、行政、军事等大权于一身。哈里发也是伊斯兰的最高精神领袖,直接管理麦加与麦地那这两处圣地,具有裁决纷争的权威……在哈里发之下,设有宰相、枢密院、财政部等,宰相负责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文告之起草和颁布,财政部负责税收和支出。
——孟广林著:《世界中世纪史》
一.阿拉伯帝国
2.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1)政治 (2)经济—繁荣
①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工商业发展
②陆上和海上贸易发展--对外贸易发达;转运贸易
③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
材料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数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也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1)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凸显了其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桥梁作用。
(2)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区域内推动商品交流和贸易往来。
(3)阿拉伯商人凭借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开辟和疏通了连通三洲的陆上和海上商路,便利了广大区域的商贸交流。
一.阿拉伯帝国
2.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1)政治 (2)经济—繁荣 (3)文化
①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
②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③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1)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地理位置凸显其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桥梁作用。
(2)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推动商品交流和贸易往来。
(3)阿拉伯商人凭借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开辟和疏通了连通三大洲的陆上和海上商路,便利了广大区域的广泛交流.
一.阿拉伯帝国
3. 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所作的贡献
材料: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并概括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文化交流中产生的影响。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
(兼收并蓄,融合创新)
阿拉伯国家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产生的影响。
对西方: 阿拉伯版本保留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译成拉丁文重回欧洲,为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阿拉伯人把东方的技术,尤其是中国的发明创造传入西方,有利于西方社会的转型;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条件;为西欧探索新航路提供了技术支持。
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促进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
对中国:阿拉伯的文学、天文学、医药学和数学等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对世界:阿拉伯人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①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③统治者重视知识,开放宽容的态度;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
④地处亚非欧交界,地理位置优越。
根据材料说明阿拉伯帝国兴起的有利条件
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是建立在政教合一、商业文明、游牧文化的综合基础上,扩张势头比汉帝国、罗马帝国更加猛烈,在默罕默德以真主名义统一阿拉伯半岛后,为满足统治者的权力欲求及对商路和土地的需求,阿拉伯帝国掀起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以宗教为名的扩张运动,建立了一个继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国土面积达1340万平方公里。在这一过程中,政教合一的体制产生了极大地向外冲击力。在当时等级制盛行的历史条件下,伊斯兰教的平等主张还是比较进步和受到下层人民欢迎的,真主和古兰经使阿拉伯人无所畏惧,士兵作战勇敢,不怕死亡。在以宗教为名的扩张战争中,战斗热情明显强于周边的民族。
①政治基础:7世纪,穆罕默德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
②经济因素:北方土地肥沃的新月地区文明的吸引
③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和组织形式
④军事因素:阿拉伯军队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还注重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引进先进武器,提高军队战斗力
⑤群众基础:下层人民的支持 ⑥外部形势:周边王朝外强中干,日落西山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4世纪
跨国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13世纪
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1453年
攻占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定为都城,灭亡拜占庭帝国
16世纪后期
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19世纪初帝国趋于没落。“一战”中败于协约国,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1922年凯末尔击退欧洲势力。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奥斯曼帝国灭亡。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2.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措施
(1)政治
最高统治者苏丹
①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捐税
②伊斯坦布尔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③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影响东西方贸易
宗教上层和封建主
宗教首领,国家和军队的主宰
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政教合一
统治阶级
(2)经济
奥斯曼帝国兴盛时控制了亚欧大陆的陆上交通要道,向商人征收高额税,对陆上商贸产生了不利影响。正因为如此,欧洲商人渴望寻找到一条新的商路,由此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这对整个世界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3.分析奥斯曼帝国对世界的影响
(1)军事扩张:奥斯曼帝国大规模的对外扩张,给被侵略国家人民带来了灾难,使被征服各国的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2)海外贸易:西欧与东方的贸易受到影响,促使西欧国家致力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3)地区局势:奥斯曼帝国征服巴尔干半岛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导致该地区国际关系紧张,成为一战爆发的火药桶。
(3)文化传播:使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24—26页,回答下列问题:
1.梳理课本基础知识理清南亚印度的发展历程
时间 帝国 概况及其统治
公元前4世纪
公元4世纪初
13世纪初
孔雀帝国
统一南亚大部分地区
笈多帝国
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政局稳定、经繁荣、政令不够统一、印度教发展
德里苏丹国
国教:伊斯兰教
政治:苏丹、行省
孔雀王朝:第一个基本统一的古印度奴隶制王朝
贵霜帝国
拉其普特时期
德里苏丹国
笈多帝国: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前324-前185年
55-425年
320-540年
7世纪中叶-12世纪末
1206-1526年
1526-1857年
1858-1947年
1947至今
莫卧儿帝国
英属印度
印巴分治
印度的发展历程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24—26页,回答下列问题:
2.梳理课本基础知识理清东亚日本的发展历程
时间 概况及其统治
秦汉之际
6—7世纪
646年
10世纪
12世纪末
17世纪
发展
社会危机
大化改新
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幕府统治
锁国
移民;技术
孝德天皇 模仿中国
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土地开垦,形成庄园
武士集团的重要性增强
天皇为首的朝廷只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
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
1603年由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在日本江户(今东京)所建。至1867年德川庆喜被迫宣布还政天皇为止(即大政奉还),共经十五代征夷大将军,历时265年。
1633年,德川幕府发布锁国令,规定:
一、除特许船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
二、除特许船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有偷渡者,应处死罪,偷渡船及其船主,一并扣留。
……
六、外国船到来,应即呈报江户。并应按照往例……派遣监视舰船。
……
九、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之货物。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中古部分》
认识:一个国家要维护独立,实现民族振兴,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交往联系,不断汲取外来先进技术和文化,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化改新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大化改新)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由从天皇和国家议会那里取得权力的总督和地方行政官统治。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新的拥有土地的耕种者需向中央政府纳土地税和劳务税,前者以稻米的形式支付,后者有时包括服兵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使日本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的标志。
日本 唐朝
政治 中央:二官八省(太政官相当于尚书省、八省实际上是唐三省、六部、九寺中某些部门的综合) 地方:国、郡、里 中央: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户、礼、兵、刑、工)
地方:州县制
经济 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 均田制、租庸调制
政治、经济制度
社会生活习俗
城市布局
建筑风格
文字
货币样式
时间 概况 统治
7世纪末
10世纪初
14世纪末
16世纪末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24—26页,回答下列问题:
3.根据课本梳理朝鲜半岛的发展历程,完成下列表格
新罗初步统一
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高丽王朝
仿效唐朝制度:三省六部、道、土地国有、科举考试、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
朝鲜建立
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
日本侵略朝鲜
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知识归纳
①中国的造纸术传入阿拉伯,促进阿拉伯文化的繁荣
②日本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实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
③朝鲜的新罗模仿中国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央设三省六部制,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儒学经典和辞章治学广为传播。
结合本课所学,列举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出超”影响周边国家的主要史实。
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下,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列岛、中南半岛的越南以及以后随着移民中南半岛及南洋群岛的大部分地区都曾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共同打造一个带有鲜明中华文化的文化圈。
课堂练习
1.在阿拉伯帝国早期对外征服和对被征服地进行统治时,统治者强令被他们占领的中亚各国人民改变原来的宗教信仰,并强迫当地居民接受新的宗教信仰,破坏被他们征服的各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阿拉伯帝国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以文化征服巩固统治 B.加快东西文化融合
C.以殖民扩张扩大统治区域 D.向外传播伊斯兰教
2.有学者指出:“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阿拉伯人在继承了人类文化遗产之后,经过消化、吸收、发明、创造,又把它贡献给了人类,从而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学者旨在强调(  )
A.阿拉伯的地理位置优越 B.阿拉伯的文化发展非常迅猛
C.阿拉伯的文化中心地位 D.阿拉伯人汲取与创新的意义
A
D
课堂练习
3.奥斯曼帝国建立后,不断吸收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并继承了东罗马帝国及伊斯兰文化,采纳地中海、黑海周边地区的传统、艺术及文化体系,创造出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材料意在说明奥斯曼帝国(  )
A.发展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B.推动了伊斯兰文明兴起与发展
C.成为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桥梁 D.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地
4.据记载,封建时代,日本武士集团的成分以父子、兄弟、堂兄弟等亲属为基础。上级武士利用血缘亲属关系支配下属武士及其附庸,甚至统治全国。此外,武士集团中,甥舅、妹丈等姻戚关系也占有很大比重。由此可见,日本武士集团(  )
A.以家族制度作为社会基础 B.维护了天皇的专制权力
C.照搬了中国唐王朝的做法 D.使不同阶层间关系和谐
C
A
课堂练习
5.德里苏丹国的上层统治阶级都是来自印度以外的封建主。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成为这个国家的社会基础……侵入印度的伊斯兰教统治者既具有统治阶级和侵略者的特征,又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一状况造成了(  )
A.德里苏丹国统一了整个印度 B.婆罗门教最终走向瓦解
C.印度社会宗教状况错综复杂 D.印度教逐渐为主要宗教
6.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以来,大批华人移居南洋,同时也带去了汉字文化。虽然由官方派出的“遣唐使”时断时续,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与中国之间的人口迁移从未间断。这可用于解释(  )
A.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政治目的 B.古代东亚、东南亚文化的相关性
C.海外华侨群体形成的历史渊源 D.倭寇影响海外贸易发展的缘由
C
B
依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提炼两个视角,简述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交流和发展的贡献。分析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文化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
视角1:阿拉伯帝国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数学家伊本·穆萨将印度数字和十进制写入自己的著作并传入欧洲,推动欧洲数学发展;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印刷术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视角2:阿拉伯人吸收了各地区的文化。智慧宫完成大量古希腊典籍的翻译、保存和研究工作;《一千零一夜》印度、希腊、埃及及各种东方民间故事
原因:阿拉伯帝国疆域广阔,有利于其吸收被征服地区和毗邻地区的文化;阿拉伯人在亚、非、欧的广大地区从事海上和陆上贸易,古代的商路和贸易客观上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阿拉伯政权对科学文化的重视。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古时期的亚洲
阿拉伯帝国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阿拉伯帝国的鼎盛时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
阿拉伯帝国的文化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
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政治领域、经济领域
中古时期的印度
(南亚次大陆)
中古时期的日本
中古时期的朝鲜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建立、统治
笈多帝国的统治
印度教的兴起
大化改新
幕府时代的到来
背景:庄园经济、武士集团
形成:12世纪末,镰仓幕府的建立
结束:德川幕府——日本最后一个幕府
西亚
南亚
东亚
政教合一
多种宗教
中央集权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