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生物高考新趋势分析新趋势1 更加注重情境信息和创新题型的考查[考情分析]近年高考中,情境类试题所占比例明显加大。通过创设情境、试题可考查考生对所学生物学概念的理解程度,也可考查考生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如2020年全国卷Ⅰ(1)、全国卷Ⅱ(1)、全国卷Ⅲ(5)均以新冠病毒为情境进行考查。另外,纵观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可看出其出现了新的试题呈现方式及设问方式,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如下表:新的试题呈现方式及设问方式 题号 赏析表格形式呈现选项 2020年全国Ⅰ卷T4 以表格形式呈现教材实验的实验材料及实验目的表格填空类 2020年全国Ⅰ卷T29 以表格形式归纳真核细胞中相关膜结构的功能、膜的主要成分及功能举例2020年全国Ⅲ卷T29 以表格形式归纳真核细胞中与ATP合成相关的场所、生理过程及物质和能量变化等绘制示意图 2020年全国Ⅲ卷T31(2) 需要考生画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1.(2020·海南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8)ABC转运蛋白是一类跨膜转运蛋白,参与细胞吸收多种营养物质,每一种ABC转运蛋白对物质运输具有特异性。ABC转运蛋白的结构及转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C转运蛋白可提高O2的跨膜运输速度B.ABC转运蛋白可协助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C.Cl-和氨基酸依赖同一种ABC转运蛋白跨膜运输D.若ATP水解受阻,ABC转运蛋白不能完成转运过程答案 D解析 O2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A错误;据图可知,ABC转运蛋白发挥作用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不需要耗能,也就不需要ABC转运蛋白的协助,B错误;据题干信息可知“每一种ABC转运蛋白对物质运输具有特异性”,故Cl-和氨基酸跨膜运输依赖的转运蛋白不同,C错误;据图可知,ABC转运蛋白的功能发挥伴随ATP水解的过程,故若ATP水解受阻,ABC转运蛋白不能完成转运过程,D正确。2.(2021·全国乙卷,31)哺乳动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请参照表中内容,围绕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完成下表,以体现激素和靶器官(或靶细胞)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答案 (1)胰岛素 (2)促甲状腺激素 (3)体液 (4)心脏(或心肌细胞) (5)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解析 (1)胰岛B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2)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3)激素的作用特点之一是通过体液运输。(4)肾上腺素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可使心率加快,故对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为心脏或心肌细胞。(5)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2020·全国卷Ⅰ,29)真核细胞的膜结构具有重要功能。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答案 (1)细胞膜 (2)参与信息传递(3)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 (4)脂质和蛋白质 (5)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解析 (1)细胞膜是生命系统的边界,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2)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是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另一细胞间相互接触的结构,可参与信息传递过程。(3)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将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4)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5)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是光合作用光反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场所,在光反应阶段,类囊体的薄膜上的色素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这些能量可以用于H2O的光解,产生O2和H+,也可以用于合成ATP。1.(2021·辽宁省名校联考)研究发现,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细胞器与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绑定标记后最终被送往溶酶体降解,以维持自身稳定,具体机制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后,溶酶体合成多种水解酶将其降解B.泛素在蛋白质和损伤细胞器降解过程中起到“死亡标签”的作用C.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线粒体膜被降解后可产生氨基酸、果糖等物质答案 B解析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属于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转运分布在溶酶体中,A错误;泛素与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损伤细胞器结合,相当于对其进行了标记,随后被溶酶体降解,B正确;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线粒体膜含少量糖类,降解后可产生葡萄糖,但不会有果糖,D错误。2.(2021·河南天一大联考)科学研究发现,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使同一条DNA单链上相邻胸腺嘧啶间形成共价结合的胸腺嘧啶二聚体,而在互补双链间形成该结构的机会很少,一旦形成,则会影响双链的解开。如果经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则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这种现象被称为光复活作用,简要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推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紫外线造成的胸腺嘧啶二聚体是互补双链间形成的B.互补双链间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后会影响复制和转录C.图示中的二聚体解离是指两个胸腺嘧啶之间的氢键断裂D.图中显示紫外线可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答案 B解析 图中紫外线造成的胸腺嘧啶二聚体是同一条DNA单链形成的,A错误;互补双链间一旦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会影响双链解旋,进而影响复制和转录,B正确;互补碱基之间以氢键连接,而嘧啶二聚体的两个胸腺嘧啶之间形成的是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C错误;图中显示紫外线可引起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引起的是基因突变而不是染色体变异,D错误。3.(2021·河南新乡市联考)DNA甲基化指生物体在DNA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将甲基基团加到DNA模板链的胞嘧啶上的过程,多数情况下可抑制基因的表达。中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培育出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体细胞克隆技术的难点在于将体细胞的细胞核转移到去核的卵细胞后,由于DNA甲基化修饰,某些生长因子基因无法正常表达,从而使重组细胞无法正常发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克隆猴体细胞的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的相同B.与DNA未甲基化相比,DNA甲基化后,基因表达情况可不同,导致性状有所差异C.DNA甲基化使某些生长因子基因无法正常表达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D.克隆猴的诞生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答案 C解析 克隆猴体细胞的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的相同,A正确;与DNA未甲基化相比,DNA甲基化后基因表达情况可不同,导致性状有所差异,B正确;DNA甲基化指生物体在DNA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将甲基基团加到DNA模板链的胞嘧啶上的过程,此过程中DNA的碱基序列并未发生改变,因此不是基因突变导致的,C错误;克隆猴的诞生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D正确。4.(2021·湖南长沙市调研)某兴趣小组发现白眼雌果蝇(XwXw)和红眼雄果蝇(XWY)杂交产生的大量子一代中出现了一只红眼雄果蝇。已知含有XXY性染色体的受精卵会发育成雌果蝇,含有XO性染色体的受精卵会发育成雄果蝇。下列对该红眼雄果蝇产生原因的分析及确定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亲代白眼雌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B.亲代红眼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XW的X染色体片段移接到了Y染色体上C.亲代白眼雌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D.将该红眼雄果蝇的体细胞制成装片,检测其染色体数目便可确定该果蝇的产生原因答案 D解析 如果白眼雌果蝇的卵原细胞中基因Xw突变为XW,产生的含基因XW的卵细胞与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XWY),就会发育成红眼雄果蝇,A正确;如果红眼雄果蝇的精原细胞中含有W基因的X染色体片段移接到Y染色体上,产生的含有YW的精子与含有基因Xw的卵细胞受精形成的受精卵(XwYW),就会发育成红眼雄果蝇,B正确;如果白眼雌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产生的不含性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有XW染色体的精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XWO),会发育成红眼雄果蝇,C正确;将该红眼雄果蝇的体细胞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检测其染色体数目,只能确定该红眼雄果蝇的产生是否由雌性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无法区分该红眼雄果蝇的产生是白眼雌果蝇发生基因突变还是红眼雄果蝇发生染色体片段移接所致,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