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教材分析本框是第一课第二框,讲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阐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讲明唯物主义及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形态和代表观点,介绍了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本框内容是哲学学习的基础内容,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面对的问题。二、教学目标通过中外历史哲学名言及故事的分析,概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结合身边生活,总结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知道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形态及其代表人物和观点,了解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在锻炼人本解读和信息提取能力的同时,自觉树立唯物主义观点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科学意识。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难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材料一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坛经行由品》材料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阅读上面两则材料,思考两则故事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两个侧重点又有何联系?提示:不同:惠能与弟子“风动、幡动”还是“心动”的谈话,讨论侧重在世界本源是什么的问题,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之辩,即到底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庄子与惠子“能否知道鱼快乐与否”的问题,侧重在能否认识世界的问题,是认知论和不可知论之争,即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二者有无统一性)的问题。联系:二者都在谈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二)教授新课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议题情境一:阅读材料“灿若星辰的哲学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这些千差万别的哲学思想造就了灿若星辰的哲学家群体。议学任务: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我们仍然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共同问题。结合材料,概括哲学的基本问题。议学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 哲学家提出了很多问题但是只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议题二: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议题情境二:阅读下列材料。议学任务:1.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按照学习计划学习很重要吗?为什么?2.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什么?议学提示:(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议题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议题情境三:阅读文字材料。议学任务:结合实例,谈谈你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认识。议学提示:(1)划分标准和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哲学派别 观点分歧表现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五、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