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简介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利雅得会见沙特国王萨勒曼。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视沙特为多极化世界中的重要力量,高度重视发展同沙特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方愿同沙方继续加强战略沟通,深化各领域合作,服务两国的发展利益,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这体现了( )
①中沙合作促进了以互相尊重、相互依存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②沙特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国力显著增强
③我国履行对外职能,加强多边平台合作,共同促进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
④我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则,支持沙特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不是只有一种形态、一种标准”的民主,各国人民“拥抱世界的丰富多样,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这启示我们( )
①处理国际事务必须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
②国家间交往必须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
③要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目标
④在相互依存的当今世界应该摒弃弱肉强食的思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中国共产党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①是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立场和准则
②传递着爱好和平、求同存异、包容共存的价值取向
③为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提供了决定性力量
④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2年11月,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指出:“本次大会以‘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共谋湿地保护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这表明我国( )
①大力推进全球湿地保护进程,主导全球生态治理
②顺应当今时代主题的根本变化,展现了大国担当
③致力营造美好人类家园,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④凝聚珍爱湿地全球共识,增进湿地惠民的全球福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2年9月14日至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3天2夜里,飞赴努尔苏丹、撒马尔罕两地,停留时间48小时,密集出席近30场活动。访问期间收获了两枚沉甸甸的勋章:一枚是哈萨克斯坦的最高荣誉“金鹰”勋章;另一枚是乌兹别克斯坦首次颁授的对外最高荣誉“最高友谊”勋章。习近平的勋章编号为001。这两枚勋章,凝结着哈、乌两国人民对最尊贵客人的崇敬。从勋章到球衣,从证书到船模,……每一件国礼都记录着中国越来越大的“朋友圈”、越来越密的“伙伴网”。这表明( )
①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成就的高度认可
②发挥中国主导作用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联合自强
③元首外交引领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创新局面
④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俄乌局势瞬息万变,引发了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剧烈动荡。冲突发生后,美欧挥舞制裁大棒,要求各国选边站队。部分国家因积极响应美国,最终不得不面对俄罗斯反制裁的窘境。对此,我国明确表示,中方一向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这说明( )
①国际局势的演变压缩了我国的战略机遇期
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能把握历史的脉搏
③制裁与反制裁的对抗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④对国际局势的态度影响国家利益的实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价格飙升、企业倒闭、民生困顿、经济放缓……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部分欧洲国家盲目追随美国制裁俄罗斯而自酿苦果,绿色转型之路受挫,深陷能源危机无法自拔。美国则趁机大肆牟利,将“欧洲之危”变为“美国之机”,令欧洲处境愈加窘迫。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部分欧洲国家为了本国利益制裁俄罗斯最终遭到反噬
②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符合欧洲国家的利益
③经济制裁、能源安全等问题影响了世界的发展与安全
④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美欧之间的共同利益不复存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返回地球之际,欧洲航天局(欧空局)战略部主任戴德尔·施密特对中国近年来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他说,欧空局与中国的合作是绝对必要的,欧洲已经有很多国家与中国在航天领域进行了双边合作;欧空局官方也与中国在地球观测、空间科学、天文学方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这说明(  )
①共同利益是不同国家加强太空合作的基础
②我国在太空开发和治理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③我国倡导加强太空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太空领域的文化、科技交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1年6月23日,针对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指责中国在中印边界地区部署部队的问题,我国回应称:是正常的防务安排,旨在防范应对有关国家对中国领土的蚕食和威胁。我国的回应表明( )
①中国和印度没有共同的国家利益
②我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和管辖权
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0年11月20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愿同亚太各方一道,共创共享亚太和平繁荣美好未来,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不断迈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①必须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
②要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方面推动
③要反映中外所有文化和全人类所有的价值追求和主张
④要站在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1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时指出,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一论述表明( )
①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
②我国已成为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主导力量
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准则
④中国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首次提出者,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实践者和推动者。这表现在( )
①中国与其他各国携手作战,积极分享抗疫经验
②中国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③我国对在香港修例风波中表现恶劣的非政府组织实施制裁
④我国协调安排航班接回滞留国外的留学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进博之约”带来全球之惠,“进博舞台”促进互利共赢,“进博声音”传递发展智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成功举办进博会向世界传递的信号有( )
①中国将实现“全球之惠”作为发展对外关系的基点
②只有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才能助推世界经济增长
③中国向世界开放市场,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
④中国坚持合作共赢,为解决世界发展问题增添新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中国与非洲国家密切配合,实施产业促进行动、设施联通行动等“八大行动”。这些措施为非洲各国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好发展空间,进一步促进中非深度合作的良好局面。中国实施的行动( )
①旨在彰显中国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主张
②说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体现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有利于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之所以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应时代之问,是因为( )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解决当前全球问题的万能钥匙
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③当今世界是密切联系的世界,各个国家的根本利益完全一致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自俄乌冲突发生以来,世界能源市场、粮食安全、金融体系等都发生了剧烈震动,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形成系统性挑战。面对全球性挑战,我国倡导( )
A.加强对话协商,消除各国主张分歧 B.坚持共建共享,建设统一大同世界
C.坚持对话协商,建设持久和平世界 D.坚持合作共赢,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关系不断升级的历程:
2014年,中国首次提出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阿拉伯国家积极响应
2016年1月,中国政府制定了首份《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对中阿合作的重点领域和优先方向做出规划;2018年,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将双方关系提升至“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目前,中阿在双边层面建立了12对战略性质的伙伴关系
截至2022年11月,中阿双方在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实施200多个大型合作项目,合作成果惠及双方近20亿人民
2022年12月9日,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阿峰会)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中阿关系能够不断升级的原因。
18.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在丝绸古道中相知相交,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患难与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合作共赢,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守道义,凝聚成“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
中阿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在实现民族振兴梦想的事业中携手团结共进。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始终风雨同舟。双方已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内建立17项合作机制。10年来,中阿贸易额增长1000亿美元,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直接投资增长2.6倍,存量达230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实施200余个项目,惠及双方近20亿人民。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东地区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阿拉伯人民要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追求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中阿作为战略伙伴,要继承和发扬中阿友好精神,加强团结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双方人民,促进人类进步事业。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阐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阿命运共同体的理由。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形势瞬息万变,每个国家都在寻求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全球发展趋势,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立足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迎接全球挑战、谋求共赢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伴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将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推动世界各国真正将合作共赢、权责共担、包容互鉴的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携手解决全球性难题,创造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各国应该如何携手解决全球性难题,创造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肆虐,截至2020年5月31日,中国已向27个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向150多个国家及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中国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进一步升华。
“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中国目前已同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中方发起创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向24个成员提供总额近2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举办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等一系列国际性展会……开放的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创人类美好未来。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反映的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广泛认同。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D
5.A
6.C
7.A
8.A
9.C
10.A
11.B
12.A
13.D
14.C
15.D
16.C
二、非选择题
17.(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为中阿关系不断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推动中阿合作,实现中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中阿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
(3)中阿关系不断升级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符合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8.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中阿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更好造福双方人民;顺应时代潮流,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展现大国担当,贡献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①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持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②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③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④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⑤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20.①中国理念、中国倡议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兼顾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有利于维护各国的国家利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全球治理共商、共建、共享,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全球治理共商、共建、共享的“行动队”,携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