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方式,说明跨境污染引发的国家间的争端及其对环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威胁。2.运用实例和资料,认识我国应对跨国污染问题的国家战略和措施,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3.通过新闻媒体和资料,了解污染物跨境转移事件,逐渐形成关注国家和世界地理问题的家国情怀与世界眼光。学习要点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方式,说明跨境污染引发的国家间的争端及其对环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威胁。2.我国应对跨国污染问题的国家战略和措施。学习过程一、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1.突发环境事件(1)定义: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___________因素导致的、_________并造成______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如突发性的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以及石油、化学品和危险物质(废弃物)泄漏等。(2)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2.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一定时期内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乃至难以为继。(3)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使环境安全问题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从而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二、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1.污染物跨境转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污染物跨国转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①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__________________,威胁输入国的环境安全。②对输入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安全造成威胁,进而引发跨境环境污染物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__________________冲突,对双方的国家安全均造成影响。三、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1.应对跨国污染的措施问题 应对措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一旦发生跨国污染事件,要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并做好生态恢复、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因国内经济发展等原因必须进口的有污染的废弃物和产品,应加强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以逐步减少进口已经产生的跨国污染,要加强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2.国家之间应对跨国环境安全问题有冲突与合作两种方式。(1)环境安全冲突是指环境安全问题的责任国与受害国之间出现的紧张关系,或政治、经济、外交等敌对行为,甚至军事冲突,使相关国家的国家安全受到影响。(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达标检测1.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箭头所代表的转移物最有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A.石油 B.粮食 C.危险性废物 D.飞机配件(2)该转移物的最主要来源可能是( )A.农业 B.化学工业 C.采掘工业 D.冶金工业2.在旧金山与夏威夷之间的广阔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大约有138万平方千米。科学家们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这座“垃圾岛”一直在“茁壮成长”。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座“垃圾岛”的面积每10年就增长10倍。要清除这个海洋垃圾站,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形成“太平洋垃圾岛”的垃圾主要来自( )A.航行于海上的各类船只 B.陆地上的生产活动C.陆地上的生活垃圾 D.废弃船只上难以分解的塑料制品(2)海洋上的“垃圾岛”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危及海洋动物的生命 B.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C.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 D.增加海洋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3.突发环境事件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据此回答下题。(1)下列事件属于突发环境事件的是( )①火灾引起的大气污染②海洋运输过程中的原油泄漏③爆炸引起的森林火灾④碳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有( )①成因与形式的单一性②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③发生的随机性和瞬时性④影响波及全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下列不属于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的是( )A.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和人员伤亡 B.严重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C.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D.引发区域人口大量向国外移民4.央视新闻2016年4月17日报道,江苏常州某学校641名学生因水污染而染病,该校也被视为“毒地”。由于污染严重,事件轰动全国,被严肃问责人员达10人。经环保部调查发现,该校建立在化工区,污染源主要来自学校北边的几家化工厂,学校里的地下水、土壤等都检测出氯苯、四氯化碳、多环芳烃以及汞、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物,部分污染物浓度超标达数万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由材料可知,造成此次严重水污染事件的原因不包括( )A.附近化工厂集中 B.企业环保意识淡薄 C.环保部门监管不力 D.学校生活污水排放量大(2)针对该化工区的水污染现状,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改造工业污水处理厂 B.永久关停化工厂C.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D.关停未验收的化工厂5.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及西欧几个国家的废弃物处理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合同签订后5年内要接收这些公司15吨有毒废弃物,从而获得6亿美元现钞。这一合同后来因舆论压力而取消。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实质是(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B.资源短缺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D.任意排放废弃物(2)下列有关材料中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会带来危害,因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B.几内亚比绍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物不会引起环境问题C.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有利于促进几内亚比绍的经济发展D.转移的污染物会给几内亚比绍带来环境污染6.1952年12月5日至9日,英国首都伦敦发生了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该事件导致4000多人死亡。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伦敦发生“烟雾事件”时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低温、低湿的晴天,且风速不大 B.低温、高湿的阴天,且风速很小C.高温、低湿的晴天,且风速很大 D.高温、高湿的阴天,且风速不大(2)造成“伦敦烟雾事件”的重要污染源是( )A.汽车尾气 B.化工厂泄漏出的有毒气体C.核电站泄漏出的有毒气体 D.燃烧煤炭排放的废气参考答案1.答案:(1)C;(2)B解析:(1)由图分析可知,此转移物的转出地是北美、西欧等发达地区,转入地则以亚洲、非洲等欠发达地区为主。这是有些发达国家把垃圾运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即转嫁污染。转移的大都是难以处理的或处理代价很大的危险性废物,C正确;石油、粮食是紧缺物品,不会大量从发达地区转移到欠发达地区,A、B错误;非洲经济发展水平低,飞机制造业少,不可能需要多个国家的飞机配件,D错误。故选C。(2)该转移物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因其会对本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些国家才会将其跨境转移,因此该污染物最主要的来源可能是环境污染严重的化学工业。故选B。2.答案:(1)C;(2)A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所以“太平洋垃圾岛”主要是由废旧塑料袋聚集而成,而废旧塑料袋主要来自陆地上的生活垃圾,故选C。(2)海洋动物如不慎吞下其不能消化的塑料碎片,日积月累,会因胃里塞满塑料而危及生命,A正确;“垃圾岛”会危害海洋环境,但不会改变洋流的流向,B错误;该“垃圾岛”能够影响海上的交通,但这不是对海洋环境的影响,C错误;“垃圾岛”与海洋气象灾害的发生无关,D错误。故选A。3.答案:(1)A;(2)B;(3)D解析:(1)突发环境事件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火灾引起的大气污染,海洋运输过程中的原油泄漏,都具有突发性,属于突发环境事件,①②正确;爆炸引起的森林火灾不属于环境污染事件,不属于突发环境事件,③错误;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仅升高0.4—0.8°C,全球变暖不属于突发环境事件,④错误。故选A。(2)突发环境事件具有发生的随机性和瞬时性、成因与形式的多样性、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等特点,①错误、②③正确;突发环境事件一般发生在局地或区域,强度和规模有限或能够得到及时应对,不会波及全球,④错误。故选B。(3)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会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和人员伤亡,A正确;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B正确;引起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情绪,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使环境安全问题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从而威胁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C正确;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突然,一般不会导致区域人口大量向国外移民,D错误。故选D。4.答案:(1)D;(2)B解析:(1)造成此次严重水污染事件的原因有该校附近化工企业众多,工业较集中;企业环保意识淡薄,任意排污;相关环保部门对污染产业的排污监管不严格。材料中未体现此次污染事件与学校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有关。故选D。(2)永久关停化工厂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也不是治理污染的正确措施。故选B。5.答案:(1)A;(2)D解析:(1)几内亚比绍接收有毒废弃物转移可获得经济赔偿,表面看似公平,其实这是发达国家依仗自己的经济实力强大迫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交往中必须接受的霸王条款,实质是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故选A。(2)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气候,转入的有毒废弃物更容易氧化污染环境,热带地区能量与物质循环更旺盛,更易扩大污染范围,并产生未知的环境污染问题;获得的经济赔偿可能在短期内促进几内亚比绍的经济发展,但长期来看,污染物跨境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远大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故选D。6.答案:(1)B;(2)D解析:(1)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12月气温较低,阴天、高湿、风速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导致“烟雾事件”的发生。故选B。(2)“伦敦烟雾事件”主要是燃煤排放的废气导致的。故选D。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