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考情分析2021、2022非连续文本阅读 选择、简答2019 非连续文本阅读关于机器学习 选择、简答2018《冰雪精灵-----雾凇》填空、简答2017《冬眠的奥秘》简答2015《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 填空、简答主要考点: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品味说明文语言、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把握说明的顺序、分析说明文的结构、理解文段的作用、知识拓展与应用命题规律与趋势1.命题特点(1)说明文的阅读材料都来自课外,文体特征比较明显。(2)选材涉及最新科技成果、自然生态、人类环境等主题,要求学生体会其中包含的科学精神和思想。2.考查形式及内容(1)题型多以简答为主,有时也会有选择题和填空题。(2)2019年开始,说明文阅读材料以非连续性文本的方式呈现。(3)高频考点为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品味说明文的语言和对说明文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等方面。3.备考建议复习时可以分考点训练,掌握每一个常见考点的解题思路,举一反三,注重知识的迁移。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旨在讲明事因、物因。如《大自然的语言》说明文常见题型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2.说明顺序的判断3.分析说明文的结构4.常见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5.品味说明文语言6.综合素质考查一、怎样判断说明对象?(必考)说明对象是一篇说明文中想要介绍的事物或阐 明的事理。方法:1.看标题2.抓首括句或中心句3.逐段阅读,总结概括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对象的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方法:1.看标题;2.抓关键词句事物说明文多在开头或前面;事理说明文中多在开头,有时在结尾;3.看字面意思,文中有语言标志,直接写出特征;4.概括归纳。练一练:找出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南极大陆是个神奇的冰雪世界,有一些自然现象令人困惑不解。最为神奇的是,在这终年飘雪的冰川雪原中,竟然有许多地方都是无雪地区。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它的特点是( )。南极大陆神奇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它的特点是( )。森林有吞吐功能“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尽,春夏秋冬最难分。”这是描绘地处我国西部高原与东部低山丘陵过渡区域和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地带的神农架的一首古诗,写出了神农架生物资源丰富的特色。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它的特点是( )。神农架生物资源丰富二、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12年7篇2考)如何判断说明顺序抓住显著语言标志:①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②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③逻辑顺序就是按照说明事理的内部联系或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说明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主要→次要、抽象→具体、一般→个别等)练一练:判断下面两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公元282年的“旅人桥”、公元605年左右的赵州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的卢沟桥和1961年的“长虹大桥”。(《中国石拱桥》) 三、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分--总,分总。其中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长按并列式安排;事理说明文多用“总--分--总”式。“分总”较少按采用。2.递进式多用于逻辑顺序的事理说明文。至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3.并列式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指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四、说明方法(重中之重)下定义 打比方分类别 列数字作比较 举例子作引用 作诠释列图表 摹状貌1.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鲜明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2.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3.举例子:通过列举……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便于读者理解。4.作诠释:具体解释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使说明通俗易懂。5.下定义:科学、完整、准确地说明了...的本质特征。6.作引用:引用神话传说、新闻、诗句、名言、格言、谚语、谜语等,鲜明生动地说明了……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增强趣味性。7.打比方: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说明对象更通俗易懂。8.分类别:为了说明……的特征,从……方面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使事物特征清晰明了,说明具有条理性。9.摹状貌: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10.列图表:直观明了地说明了……的特征,使人一目了然。练一练:说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1.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拱桥 。2.(中国石拱桥) 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3.(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4.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5.“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6.没有修建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7.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 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摹状貌8.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打比方9.“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作引用1.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才会烧熟了吃。(______)作比较其作用是:___________能够更加突出强调人类在吃熟食的特点,使说明更加鲜明具体。实战演练:2.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片有一百二十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简。说明方法: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举例子举了秦始皇和东方朔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竹简书的笨重和不方便,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说明方法:______.作用_________3.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作引用引用唐朝的张嘉贞的话,鲜明生动地说明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增强说服力,增强趣味性。说明方法:______.作用_________4.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下定义科学、完整、准确揭示了“克隆”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这一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说明方法:______.作用_________5.万人大礼堂里面宽七十六米,深六十米,中部高三十三米,体积达八万六千立方米。列数字用宽七十六米,深六十米等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万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及体积,突出其“雄伟”的特征,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五、说明文语言特点1.准确严密科学:准确性和严密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表达准确无误。这体现了作者严谨、周密、科学的态度。2.生动形象:常采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轻松活泼,幽默风趣,具有趣味性。例:每次出发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大雁归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大雁描写得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不能删去。“至少” ,表示程度,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如果删去, 意思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这样与事实不符,过于绝对化。“至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2.这座桥修建于公元六O五年左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不能删去。“几乎”表示程度,说明桥面与河面平行的程度。如果删去,意思变为桥面与河面完全平行了,这样实际不符,过于绝对化。“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3.现在,世界各大医院都设有重症监护病房,这是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不能删去。“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个,说明“重症监护病房”,只是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的一项应用,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还有其他的应用。如果删去,就表明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只有这一项应用,这样与事实不符,过于绝对化。“之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加点词语能否删去?1.“不能删去”。2.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3.删去后意思变为......,这样与事实不符,过于绝对化。4.“……”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一词能否换成……不能,解释句中词语的意思,分析更换后的意思,这样与事实不符,过于绝对化,“……”一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词语的表达效果解释词语的意思,分析词语表示修饰还是限定,结合语境分析词语在句中所起的作用,总结说明,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或生动性、形象性。标题作用1.点明说明对象;2.概括说明内容;3.特征;4.新颖独特;5.吸引读者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开头段作用结构上:点明说明对象,引出下文;照应标题;总领全文。内容上: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中间段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内容上: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结尾段作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标题,首尾呼应;内容上:补充说明对象的特征;交代写作目的;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呼吁/号召人们,增强文章的趣味性;表达愿望,提出愿景。六、综合素质考查【常见考题】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某一现象的看法。2.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根据某一问题,提一条具体的解决措施,并说明理由。【答题技巧】1.观点看法类:观点或启示+结合文章和生活实际谈理由。2.链接材料类:探究结果+结合文章和材料分析。3.语言运用类:紧扣文章内容,符合题目要求,语言简洁准确即可。六、综合素质考查【常见考题】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某一现象的看法。2.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根据某一问题,提一条具体的解决措施,并说明理由。【答题技巧】1.观点看法类:观点或启示+结合文章和生活实际谈理由。2.链接材料类:探究结果+结合文章和材料分析。3.语言运用类:紧扣文章内容,符合题目要求,语言简洁准确即可。六、综合素质考查【常见考题】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某一现象的看法。2.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根据某一问题,提一条具体的解决措施,并说明理由。【答题技巧】1.观点看法类:观点或启示+结合文章和生活实际谈理由。2.链接材料类:探究结果+结合文章和材料分析。3.语言运用类:紧扣文章内容,符合题目要求,语言简洁准确即可。说明文知识梳理(一)说明文的分类及特征按说明对象和目的分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辨识抓住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①看标题。②抓关键词句。③事物说明文中多在开头或前面;事理说明文中多在开头,有时在结尾。④看字面意思,文中有语言标志,直接写出特征。⑤概括归纳法。⑥比较法。(三)说明顺序(14年7篇2考)类别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四)说明文的结构特点(2013)总分式 并列式 递进式(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4年6篇6考)类别 语言标志 概念及举例 作用(答题规范)作比较 也、与、而、相对于、比、较…… 举例: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苏州园林》) 把……和……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列数字 数词、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 举例: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中国石拱桥》) 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举例子 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举例: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中国石拱桥》) 举了……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便于读者理解。作诠释 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 举例: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中国石拱桥》) 具体解释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使说明通俗易懂。下定义 “……是(叫作)……、这就是……”等判断句式 概念: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或事理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 举例:《中国石拱桥》中关于石拱桥的定义。 科学、完整、准确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作引用 名言、诗文、新闻报道、轶闻趣事等各类资料 举例:“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 引用了……,鲜明生动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分类别 (2018.6) 分为、一种(方面、类)……另一种(方面、类)…… 举例:《大自然的语言》中列举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性因素时就用了分类别。 分门别类地说明了……的……特征,使说明更具有条理性,更有说服力。打比方 (2022.10) 像、仿佛、好比、是、有如、犹如、似的…… 概念: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举例: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苏州园林》) 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摹状貌 对事物进行外在形状描写 概念:描绘事物形貌以表现事物的特征。 举例: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中国石拱桥》) 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列图表 各种类型的图片、表格等 概念: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 直观明了地说明……的……特征,使说明一目了然,更有说服力。(1)下定义和作诠释。 (2)注意一句中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情况。 (3)有些数字,既不起说明事物的作用,也不是列数字,比如文中表示时间、年代的数字。(六)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14年7篇2考)语言特点 分类 语言标志及举例准确性、严谨性 表程度 比较、几乎、相当、更、最、一定、稍微、至少、很大程度上……表估计、推测 大概、近、约、大约、左右、可能、差不多、也许、据说……表时间 当时、刚刚、迄今、目前、至今、一向、自古以来……表范围 一般、主要、都、大部分、大多数、绝大多数、大面积、基本、少数、一切、部分、全部、之一、仅……表频率 往往、通常、总是、有时、经常、常常、偶尔……表信息来源 科学研究表明、实验结果发现……表概数 十几、几十、左右、一两个……生动性、形象性 多用修辞手法,描写(准确、形象、生动的动词、形容词)、记叙等表达方式和特殊句式。生动形象、轻快活泼、幽默风趣。【考题题型】1.“……”中“XX”一词能否去掉?不能。“XX”表(性质),在文中指“句子原意”,如果删去,就变成了“去后意”,太过绝对,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不能删去。“XX”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2.词语表达效果(1)解释词语的意思,分析词语表修饰还是限定。(2)结合语境分析词语在句中所起的作用。(3)总结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或生动性、形象性。3.标题作用①点明说明对象XX;②概括了说明对象XX的……特征;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语段作用开头段:①引出下文(总领全文);②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XX;③概括了说明对象的……特征;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说明文知识梳理(一)说明文的分类及特征按说明对象和目的分 事物 说明文 以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 目的:使读者认识该事物的特征。事理 说明文 以抽象的事理为说明对象。(如《大自然的语言》《时间的脚印》)。 目的:使读者明白所阐述的道理。按语言 特色分 平实 说明文 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人物、事物和知识,说明事物的变化和事理,使文章具体科学、 简明易懂。 举例:《中国石拱桥》运用科学数据,列举赵州桥、卢沟桥两个具体实例,对石拱桥进行介绍说明。生动 说明文 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人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 生动、有趣。 举例:《大雁归来》以拟人化的笔法描写大雁,知识性、抒情性和思想性完美结合,文字极富表现 力和感染力。(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辨识说明对 象的分类 被说明 的事物 体现为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具体,且具有鲜明特点。 对象: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对象。 举例:《苏州园林》的说明对象就是苏州园林。被解说 的事理 体现为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多抽象,重在说明事理,分析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发展规律。 对象: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要找准段落开头中心句、结尾总结句。 举例:《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说。抓住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①看标题。②抓关键词句。③事物说明文中多在开头或前面;事理说明文中多在开头,有时在结尾。④看字面意思,文中有语言标志,直接写出特征。⑤概括归纳法。⑥比较法。(三)说明顺序(14年7篇2考)类别 概念和用途时间顺序 语言标志:时间名词:年、季节、月、时代、朝代等 概念:说明事物的制作、发展或演变过程,常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 用途:常用于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生物成长等。 举例:《中国石拱桥》:公元282年的“旅人桥”、公元605年左右的赵州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的卢沟桥和1961年的“长虹大桥”。空间顺序 语言标志:方位词:东西南北中、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 概念: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行说明。 用途: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景点或具体物品。 注: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等顺序。 举例:《梦回繁华》: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描写……。逻辑顺序 (2018.7;2015.8) 语言标志:关联词:首先……其次……再次;因为……所以 概念:按照说明事理的内部联系或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用途:说明事理的内部联系以及认识事物的规律。 注:常用的逻辑顺序有:①现象→本质;②主要→次要;③概括→具体;④由浅入深;⑤原因→结果;⑥由表及里;⑦由此及彼;⑧简单→复杂;⑨特点→用途;⑩一般→特殊。 举例:《大自然的语言》: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 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就是典型的逻辑顺序。注:一篇说明文,一般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整体上采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 逻辑顺序,而在举桥梁例子的时候,则采用了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四)说明文的结构特点(2013)总分式 总—分 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如《苏州园林》,围绕“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多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总—分—总 事理说明文多用“总—分—总”式。 如《被压扁的沙子》,第一部分:先总说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并提 出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第二部分:分别从“撞击说”和“火山说”两种对立的理论 说明了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并分别给出相关的实验数据;第三部分总结实验结论,解决 争论问题,印证开头的观点。分—总 较少采用。 如《大自然的语言》前三段中,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总说这些自然现象就是物候,进而说明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并列式 (2013.5) 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指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 如《梦回繁华》中介绍《清明上河图》时,按照开卷、中段、后段空间顺序来描写,总体描述《清明上河图》的画面。递进式 多用于逻辑顺序的事理说明文。指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 如《恐龙无处不有》一文,第一层介绍恐龙化石在南极被发现这一现象;第二层分析“恐龙无处不有”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第三层阐述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意义。逐层深入,各层之间是递进关系。(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4年6篇6考)类别 语言标志 概念及举例 作用(答题规范)作比较 (2022.10;2019.11; 2017.8; 2015.6; 2013.7; 2011.6) 也、与、而、相对于、比、较…… 概念:把两种有着外在或内在联系的相同或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某事物的特征、性质、变化、发展。 举例: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苏州园林》) 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鲜明具体。列数字 (2022.10;2021.10;2019.11; 2017.8; 2011.6; 2009.14) 数词、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 概念:运用具体的数字资料介绍事物特点和本质。 举例: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中国石拱桥》) 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举例子 (2017.8;2015.6; 2009.14) 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概念:列举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解释抽象的道理或深奥的科学知识。 举例: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中国石拱桥》) 通过列举……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便于读者理解。作诠释 (2018.6;2013.7) 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 概念: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解释说明。 举例: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中国石拱桥》) 具体解释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使说明通俗易懂。下定义 “……是(叫作)……、这就是……”等判断句式 概念: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或事理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 举例:《中国石拱桥》中关于石拱桥的定义。 科学、完整、准确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作引用 (2009.14) 名言、诗文、新闻报道、轶闻趣事等各类资料 概念:为了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具体,引用诗句、名言、格言、谚语,以及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进行说明。 举例:“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 引用神话传说、新闻、诗句、名言、格言、谚语、谜语等,鲜明生动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增强说服力,增强趣味性。分类别 (2018.6) 分为、一种(方面、类)……另一种(方面、类)……、表序数的词…… 概念:就是将事物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门别类地逐一说明。 举例:《大自然的语言》中列举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性因素时就用了分类别。 为了说明……的特征(道理),从……方面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使事物特征清晰明了,说明具有条理性。打比方 (2022.10) 像、仿佛、好比、是、有如、犹如、似的…… 概念: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说明对象的某一特点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 举例: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苏州园林》) 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道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使说对象更通俗易懂。摹状貌 类似于记叙文里的描写语句,对事物进行状貌摹写 概念:描绘事物形貌以表现事物的特征。 举例: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中国石拱桥》) 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列图表 各种类型的图片、表格等 概念: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 直观明了地说明……的特征(道理),使人一目了然。(1)不要将相近的说明方法混淆。 如下定义和作诠释。下定义和作诠释常采用“……是……”的语言形式。一般来说,如果“是” 字两边的话题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成“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严谨了。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下定义,后一句是作诠释。 (2)注意一句中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情况。 (3)有些数字,既不起说明事物的作用,也不是列数字,比如文中表示时间、年代的数字。 (4)《中国石拱桥》中写赵州桥的特点:“(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并不是分类别,只是分点罗列其特点。(六)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14年7篇2考)语言特点 分类 语言标志及举例准确严 密科学 (2017.7; 2013.8) 表程度 比较、几乎、相当、更、最、一定、稍微、至少、很大程度上……表估计、推测 大概、近、约、大约、左右、可能、差不多、也许、据说……表时间 当时、刚刚、迄今、目前、至今、一向、自古以来……表范围 一般、主要、都、大部分、大多数、绝大多数、大面积、基本、少数、一切、部分、全部、之一、仅……表频率 往往、通常、总是、有时、经常、常常、偶尔……表信息来源 科学研究表明、实验结果发现……表概数 十几、几十、左右、一两个……生动形象 多用修辞手法,描写(准确、形象、生动的动词、形容词)、记叙等表达方式和特殊句式。生动形象、轻快活泼、幽默风趣。【考题题型】1.“……”中“XX”一词能否去掉?(1)不能。(2)①解释词;②解释句子;③删掉后句子变成“……”;④这样与事实不符,过于绝对化;⑤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2.“XX”一词能否换成“XX”?(1)不能。(2)①解释句中词语的意思;②更换后的意思;③这样与事实不符,过于绝对化;④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性。词语表达效果(1)解释词语的意思,分析词语表修饰还是限定。(2)结合语境分析词语在句中所起的作用。(3)总结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或生动性、形象性。4.标题作用①点明说明对象;②概括了说明内容;③特征;④新颖独特;⑤吸引读者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5.语段作用开头段:结构上:点明说明对象,引出下文;呼应文章标题;总领全文。内容上: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中间语段: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内容上: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结尾语段: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标题或开头;内容上:补充说明对象的特征;交代写作目的;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呼吁/号召人们兴趣,增强文章趣味性;表达愿望,提出愿景。【考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7分)阅读量:814字 建议答题时长:15分钟 实际用时:________①在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万里海底处,一条柔软的“鱼”在轻轻扑翼。②这是一条仿生鱼,它源自李国瑞10年前的创意。“那时,我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就读,学校倡导科技创新,我觉得水下机器人大有意思,就在大一暑假琢磨着做了一个仿生鱼雏形,能遥控它在水里游动。”李国瑞说。2017年,李国瑞课题组做出了电驱动的水下机器人。③接下来朝哪个方向研究?深海水压那么高,海洋生物为什么能经受住压力生存?这或许说明在深海环境,软材料比钢铁更具优势。于是,下一步方向有了:开始研发深海软体机器人。“造一条能在马里亚纳海沟游泳的机器鱼!”李国瑞兴致勃勃。④马里亚纳海沟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低温、寂静,水压极高。深海机器人必须有高强度的金属耐压容器保护,才能抵抗巨大的压力。在马里亚纳海沟6000—11000米之间,生活着一种狮子鱼,它的骨骼分布在凝胶状柔软的身体中。从狮子鱼身上,李国瑞获得灵感:“要是将单薄的电子元器件离散分布,并嵌入柔软的硅橡胶中,扛住高压,不就能摆脱传统深海机器人必用的抗压外壳了吗?”⑤深海狮子鱼的“生命之秘”化作了“机器之力”。最后成型的仿生软体智能机器鱼,形似一条深海狮子鱼。它长22厘米,翼展宽度28厘米,大小跟一张A4纸差不多。两个会扑动的侧鳍,与躯体的“肌肉”相连。当机器人电池发出的电信号经过“肌肉”时,这些“肌肉”便会舒张,通过节律性扑翅实现游动。⑥2019年12月,仿生鱼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深处。海试影像记录显示,在马里亚纳海沟10900米的地方,仿生鱼实现了稳定扑翼驱动。2020年8月27日,仿生鱼在南海3224米深处成功游泳。⑦目前,深海机器人的抗压外壳成本高昂。仿生鱼又轻又灵巧,重量还不到200克,而且成本远低于现有的深海机器人。李国瑞说:“软体机器人有很多特殊优势,对复杂环境、极端环境、恶劣环境适应性都好。”未来或将看到,软体机器人深入有待探索的深海区,在珊瑚礁、水下洞穴中穿行,参与海洋监测、海洋污染清理和预防、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多工作。——摘选自《让仿生鱼游向万米深海》(《人民日报》2021年3月29日,有删改)1.与深海机器人相比,仿生鱼具有轻便灵巧、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优势。(4分)2.根据文章内容,用“//”将本文分成四个部分。(3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3.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4.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标题“让仿生鱼游向万米深海”的好处。(3分)5.第⑦段的加点词“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备课说明文复习.ppt 202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备课说明文知识点 精简.docx 202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备课说明文知识点.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