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3.古诗三首《寒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会写“侯"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寒食》。01借助图片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02了解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03教学目标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两课跟随老舍先生一起领略了老北京春节的温馨与美好,和沈从文先生一起“品尝"了 腊八节的美食——腊八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看看唐代长安城里寒食节的景象吧!解诗题《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是古代的重要民俗节目之一,以禁火为标志。有观点认为,寒食禁火的习俗源于“改火”,即每年熄灭旧火、重取新火,从而避免陈疾,获得新的生命力。 唐代常于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皇帝也会将新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唐诗中多有对寒食节日习俗的描绘,但韩翊的这一首传诵最广。知诗人[生平简介]韩翊(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天宝13年(754年)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文学成就]“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翊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多写送别唱和题材。[主要作品]《送齐山人归长白山》《河上寄故人》《宿石邑山中》等。初读古诗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自由读古诗并给你古诗划分节奏生字书写书写右部横画间距均匀,最后两笔撇和捺伸展,稳住重心。解词语春城:御柳:汉宫:传蜡烛:五侯:指春天的京城。文中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指宫中传赐新火。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文中泛指权贵豪门皇城里的柳树。理解诗句句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白无数,寒食节时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理解诗句这两句景物描写写出了长安城的迷人春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富于美感。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理解诗句处处“飞花”表现了什么?01准确地表现出寒食节柳絮纷飞的迷人景象,皇家花园的柳枝在东风中摇曳,春意醉人。02“无处不”有什么表达效果?“无处不”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表达效果更强烈理解诗句句意: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送蜡烛,燃烛升起的轻烟,袅袅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理解诗句“传”和“散”有何表达效果 这两句通过“传”和“散”,生动地描绘了传烛的画面。“传”不但富有动态,也有依次赏赐的意思,可见封建等级之森严。“散”描绘了青烟袅袅的景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如何理解后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例外,天还没有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和“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悟诗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京城春色的陶醉和对太平盛世的歌咏,也暗含了对特权阶级的讽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看拼音写词语。hán shí jié fēi huā yù cìrì mù là zhú hàn ɡōnɡ wánɡ hóu课堂练习寒食节飞花御赐日暮蜡烛汉宫王侯2、解释下列词语。春城:御柳:汉宫:五侯:指春天的京城。文中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文中泛指权贵豪门皇城里的柳树。课堂练习3、理解下列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送蜡烛,燃烛升起的轻烟,袅袅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课堂练习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