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5张PPT)经典常谈 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2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经典常谈 朱自清内容梗概《经典常谈》内容简介:朱自清先生用浅易的文字,于13篇文章中,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包括《说文》、《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流畅,深具史识,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①内容简洁精辟,不故作高深。②不仅有高度和深度,更有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③这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所以普及性和通俗性强。④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术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艺术特色经典常谈 朱自清读经典的意义①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古代典籍中记载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轨迹,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走近千年文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现实。②充实精神内涵: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汲取先贤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③学习语文相关知识:古代典籍中包含了数千年的知识汇总,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体现了语言艺术之美,例如通过《说文解字》可知造字之经过,通过《诗经》可知诗歌艺术之美。④提升个人修养: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先贤的言论,从学习、交往、心志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用先人之美德指导自身之修养。经典常谈 朱自清目录一览序《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经典常谈 朱自清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说文解字》经典常谈 朱自清《说文解字》主要内容: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文解字前的字书,《说文解字》的作者和内容,造字和用字六个条例以及汉字的演变。《说文解字》作者:东汉和帝时期许慎特点:1、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籍文古文”。2、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3、书中每字都有说解,来源于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价值:部划时代的字书,文字学的古典,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经典常谈 朱自清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为《逸易》。《周易》经典常谈 朱自清主要内容:本章从《周易》重要组成部分一一八卦说起,介绍了:五行八卦和生活密切相关八卦真正的由来(笼法),解释八卦吉凶的辞为爻,卦交的集合为《周易》,《周易》怎么成儒家经典的,《周易》怎么一步步登顶《六经》之首的,以及《周易》的民间发展。《周易》起源于巫术1、卜官将卦交辞按着卦交的顺序编辑起来,便成了《周易》这部书。2、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家学说盛行,儒家受两派影响,对《周易》的卦交辞作了种种新解释,借着卦交辞发扬儒家哲学。这种新解释的内容,便是所谓《易传》。3、后世传说八卦、重卦、《易传》的创作者都是圣人,《周易》的诸多经传也都出自圣人之手,使得《易经》成为儒家的传道书。在汉代,成为《六经》之首。《周易》经典常谈 朱自清《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制作。《尚书》经典常谈 朱自清主要内容:本章,朱自清没有把重点放在《尚书》的内容上,而是重点介绍了伏生传书的故事,《尚书》古今正真,真伪之辩,展现了《尚书》曲折的流传过程。《尚书》《尚书》素以“信屈牙”著称,其文辞之繁难、流传之复杂令人望而生畏。对于这样一部有难度的经典著作来说,如此介绍,的确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所以朱自清真是煞费苦心,每种经典怎么介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内容: 1、《尚书》2、伏生传书 3、古今之争,真假《尚书》《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制作。这些被记录的辞,存做档案,为“书”,汉人便将“书”编辑起来,改称《尚书》。“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表示着尊信的意味。《尚书》经典常谈 朱自清春秋时通行赋诗;孔子时代,用《诗》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诗经》经典常谈 朱自清主要内容:本章从诗的源头写起,介绍乐《诗经》的由来,和《诗经》的发展一一春秋时期的外交利用《诗经》进行对他国进行“内涵”,孔子利用《诗经》进行对人的教化,后世对孔子以诗教化思想的继承和延续,最后介绍诗经六义。整体思路是: (诗)歌谣一一乐工收集记录一一诗经一一诗言志一一毛氏《诗传》一-《诗序》《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1)有了文字后,为了职业需求,歌谣被乐工记录下来,不仅搜集乐歌,还搜集乐谱。(2)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3) 到了孔子时代,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诗经》经典常谈 朱自清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述之作。汉代的“记”很多,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三礼经典常谈 朱自清主要内容:本章内容清晰明了,从日常生活写起,先介“礼”,分别介绍了宗教的礼,和普通人事的礼,然后介绍“乐”,最后介绍三礼的内容和发展。朱自清在写关于礼这一篇的内容时,体现着辩证的思想,强调要看到礼在当时的积极作用,但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发展,如果不能够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则是“伪礼”,所谓“吃人的礼教”,但是又不像一些人全面地否定和打倒礼的思想。这里不仅介绍关于礼的发展变革,更宝贵的是提出了对古代文化继承的看法,就由我们现在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意细。主要内容:1、礼 2、乐 3、三礼三礼——《礼记》《周礼》 《仪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述之作。汉代的“记”很多,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三礼经典常谈 朱自清三传为《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三传解释经文时,常常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三传之中,公羊穀梁均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春秋经典常谈 朱自清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乐孔子著《春秋》的传说,三传的由来、内容、弊端和区别,其中重点介绍了《左传》本章主要内容:1、孔子与《春秋》2、《春秋》与三传 3、《左传》《春秋》是我国第一部通史。1、《春秋》书起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公元前七-一四八一) ; 后世称这二百四十二年为春秋时代。书中纪事按年月日,这叫做编年。《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国第一部通史。2、三传:《左传》、《公羊传》、《毅梁传》《三传》就是对《春秋》的解读,公羊、梁两家全以解经为主 ,左氏却以叙事为主。3、《左传》汉代传为鲁国左丘明所作。我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特点就是文笔好。晋范宁评价《左传》,“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其文缓,其旨远”;春秋经典常谈 朱自清《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传是解释经的。《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能够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四书经典常谈 朱自清主要内容:本章围绕着朱熹展开,开篇介绍了四书为哪四部书,然后介绍了古时四书的用途——科举指定用书,接着梳理了四书的排列顺序,同时也解释了四书为啥是这四本书继而介绍了四书的内容和朱熹所著相注书,最后解释了朱熹注四书的原因。主要内容四书包括哪些书一一四书古时的用途一-“四书”如何成为“四书”的(“四书”的由来)一一“四书”的两种排序一-“四书”的内容四书1、《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2、《中庸》是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人生哲理意味深长3、《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4、《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影响更大。兼说“义由来: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是单行的.....教《学》《庸》和《论》《孟》同样普及的是朱子的注“四书”也是朱熹编在一起的,“四书”的名字也因他而有。排序:1、《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朱子的意思,有了《大学》的提纲望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去处;融贯了《论》《孟》的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2、《学》《庸》《论》《孟》(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四书经典常谈 朱自清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战国策经典常谈 朱自清主要内容:本章趣味性很强,延续了朱自清顺滑的笔法,先介绍周朝末期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然后写动不动就兵戈相见战国时代,继而引出纵横家这一应运而生的特殊群体,朱自清对纵横家进行了非常辛辣和精彩的评论,完美的解释了何为“以顺为正者”。最后引出《战国策》,整个内容水到渠成,极其流程,读完有一种舒畅之感。主要内容就三个:战国时代——游说之客——《战国策》。《战国策》内容:记载那些说辞的书叫《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定的,书名也是他提议的。时间:所记的事,上接春秋时代,下至楚汉兴起为止,共二百零二年(西元前四〇三—前二〇二),也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所谓战国时代,便指这里的二百零二年;而战国的名称也是刘向在这部书的序里定出的。特点:人读之,则必乡其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之而已”。又道,说的还不算难,记的才真难得呢,这部书除文辞胜。——就是写的好战国策经典常谈 朱自清司马迁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汉人称为《太史公书》。《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史记》以后,续作很多,但不是偏私,就是鄙俗;班彪加以整理补充,著了六十五篇《后传》。《史记》《汉书》经典常谈 朱自清主要内容:本章开篇从总体概述了《史记》和《汉书》的内容、体例、地位价值,然后分别介绍了两部著作的作者和具体内容,总后再把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总的评价,采用了总分总的格式,阅读起来很轻松。主要内容:司马迁的身世——《史记》——班固的身世——《汉书》《史记》1. 作者:西汉·司马迁2. 体例:纪传体3. 内容:黄帝时代至汉武帝时期,共三千多年历史(1)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2)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3)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4)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5)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4. 又名:《太史公书》5.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首《汉书》1. 作者:东汉·班固2. 体例:纪传体3. 内容:起于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共230年4. 地位: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记》《汉书》经典常谈 朱自清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弱,礼崩乐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诸子经典常谈 朱自清内容概括:本章从诸子产生的历史背景入手,介绍了诸子的出身和兴起,然后以孔子儒学为首,逐一介绍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最后写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战国时代言论思想极端自由的浪潮平息了,落笔分,收笔合,大开大合,介绍的很系统,本章的内容,不管是对语文的学习还是历史的学习,都很有帮助。主要内容:诸子百家产生背景,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杨朱、老子、庄子)、名家、法家、阴阳家,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子百家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多学派相继诞生,这在中国学术史里是罕见的。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诸子百家便是这样兴起的。孔子首开“讲学”和“游说”的风气,他是旧文化、旧制度的辩护人,以这种姿态创立了儒家,他讲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为国家服务的“人”。孟子和荀子也是儒家的代表。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道家出于隐士,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他们认为事物的变化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儒、墨、道均托古立言,但法家例外,法家从实际政治中出来,切于实用,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阴阳家多出于方士,认为天道人事相互影响。诸子经典常谈 朱自清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的一个人。《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赋篇》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东汉后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仿作《二京赋》,晋左思作《三都赋》。辞赋经典常谈 朱自清主要内容:本章先讲辞,再讲赋。介绍辞时重点放在了屈原的作品。辞的部分,先从端午节的由来说起,介绍屈原可悲可叹可敬的人生经历,自然引出《楚辞》中的屈原作品:《离骚》和《九章》各篇,详细介绍了《离骚》《九章》的内容、风格、思想情感,宋玉和景差的作品一语带过。最后讲解《楚辞》一书的由来。然后过渡到对“赋”的介绍。主要内容:屈原——楚辞——赋辞赋屈原是我国历史上永被纪念着的人,《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他被放逐时所作。《离骚》尤其是千古流传的杰作,“离骚”是“别愁”或“遭忧”的意思。从三百篇中的二南到《离骚》,能看出句逗由短而长、由齐而畸的趋势。从《汉书》《王褒传》可以看出楚辞的诵读是有特别的调子的。苟子的《赋篇》最早称“赋”《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唐代发起古文运动,宋代加以发挥光大,诗文不再重排偶而趋向散文化,赋体也变了,虽然有韵而全篇散行排偶极少,这种赋被称为“文体”。唐宋两代,以诗赋取士.规定程式.这种赋称为“律赋”赋似乎是我国特有的体制,虽然有韵,而就它全部的发展看,却与文近些,不算是诗辞赋经典常谈 朱自清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以备传习唱奏。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晋代诗逐渐排偶化、典故化,玄言诗兴盛;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宋初的诗专学李商隐,末流只知道典故对偶;南宋的三大诗家都是从江西派变化出来的。诗经典常谈 朱自清主要内容:本章按时间顺序进行介绍,这同时也是诗歌发展的顺序,着重介绍每个时代的代表性诗人,或者对诗歌发展起到或推动或转折作用诗人。从汉乐府写起,引出乐府诗,然后依次介绍汉献帝、魏晋交替时期五言诗的发展——介绍晋代诗时着重介绍两位诗人:陶渊明、谢灵运——齐武帝永明年间的“宫体”诗——唐朝诗歌的发展,重点介绍李白、杜甫、韩愈——唐晚期诗歌重点介绍杜牧,李商隐——南宋诗重点介绍苏轼、黄庭坚,三大诗人:杨万里,范大成,陆游。最后进行总结,表明历代诗歌各有所长。诗汉武帝立乐府,采集歌谣和乐谱,以备传习唱奏。这种种乐歌,后来称为“乐府诗”。北宋郭茂倩收集汉乐府以下历代合乐的和不合乐的歌谣,作《乐府诗集》。汉乐府以叙事为主,社会故事和风俗最多。直到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而成就最高的是《文选》所录的《古诗十九首》。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氏父子在五言诗上下功夫但真正奠定五言诗基础的是魏代的阮籍。唐初七言乐歌渐渐发展谐调也逐渐完备,成立了律诗绝,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南北朝民歌中五言四句的谐调最多。李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诗来抒写那个大时代给诗开辟了新世界。宋诗诗歌散文化,到苏轼发展到了极致。诗歌发展各朝各代均有优点和缺点,只要求新、求变,便都是进步。诗经典常谈 朱自清春秋时期列国交际频繁,外交言语关系国体和国家的利害更大,也称为“辞”;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孔子开了私人讲学之风,从此便有了私家著作;记事文也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汉武帝时期盛行辞赋;梁昭明太子在《文选》中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后出现佛典和义疏两种新文体;欧阳修和苏轼以后,古文成了正宗;宋代出现了“话本”;明清八股文盛行。文经典常谈 朱自清主要内容:本章还是以时间为顺序,从辞到文,介绍了文的发展历程,由辞到文,其中包括:卜辞、讼辞、春秋战国辩者的说辞、第一种私家著作《论文》、诸子百家之文、寓言、以《春秋左氏传》为代表的记事文、第一部由自己系统的史书《史记》、辞赋、佛典的翻译、群经的义疏、新体”古文“(散文)、语录、传奇、话本、八股文。本章包含内容很多,但是条理清晰,繁而不乱,正如朱自清的学生汪曾祺,所说:“朱先生把好几百年的纷纭混杂的文学现象捋出了一个头绪,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一通百通。朱先生把一部文学史真正读通了。”文现存的中国最早的文,是商代的卜辞。记言记事的辞之外,还有讼辞。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游士最重说辞,墨子则是第一个注意辩论方法的人。但道家的老、庄.法家的韩非,却不重辩。孔子主张“慎言”,痛恨“巧言”和“利口”,墨子和孟子就极为铺排。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是第一部有自己系统的史书,他创造了“纪传”的体制。汉武帝时候,感行辞赋后世称为“楚辞汉赋”“赋”的特色是铺张、排偶、用典故。东汉时候,“骈文”发展起来。唐朝韩愈和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及至宋代文体大变,又称为“散文”。宋代还出现了“话本”,这便是“长篇小说”。明清均作八股文,出现了桐城派。中国一切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语言的现代化也是自然的趋势,并不足怪。文经典常谈 朱自清经典常谈 朱自清经典常谈 朱自清经典常谈 朱自清经典常谈 朱自清经典常谈 朱自清经典常谈 朱自清经典常谈 朱自清经典常谈 朱自清经典常谈 朱自清经典常谈 朱自清经典常谈 朱自清经典常谈 朱自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