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感受“一滴水”的生命历程。
2.了解游记中展现的丽江城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感受“一滴水”的生命历程。
【教学难点】
了解游记中展现的丽江城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同学去丽江旅游过么?你对那儿的印象如何?
预设:(1)没有亲自去过,但听说过,那个地方是著名旅游景点,是文化古城,在云南。
(2)我去过,那个地方真美,风光秀美,有古朴的古城,气势磅礴的玉龙雪山。
过渡: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阿来,去看看“一滴水”游丽江的经历,感受下丽江的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设计意图:设置情景,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夯实基础
1.自由诵读
(1)自由朗读,想象画面。
(2)注意生字读音。
2.字词检测
chù xuàn zhá  huái     fěi
矗立 目眩 开闸   徘徊   翡翠
yàn zhàn    shì    yì    jìnɡ
砚池 蘸到   擦拭   驿道   苍劲
3.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同时正音,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
三、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速读课文,圈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和景物名称,试着简要绘出“一滴水”的旅游线路图,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游历经过。
2.探究方法
(1)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表示地点和景物的词语。
(2)通过圈画的关键词语,绘出“一滴水”的旅游线路图。
(3)结合课文内容,复述旅游经过。
3.成果展示
我是“一滴水”,从玉龙雪山出发,扑向山下:玉龙雪山——驿道——纳西族村庄——丽江坝上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玉河——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的院子——金沙江。
设计意图:通过速读和绘制旅游线路图,引导学生理清“一滴水”的行踪,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整合内容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
“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为什么丽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它有哪些独特之美?
1.探究任务
默读课文,找找丽江美在何处。
2.过程安排
(1)默读课文,圈画表现丽江景色优美的语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2)在圈画的语句旁边批注景色有什么特点。
(3)小组讨论交流,各小组选择一到两位分享得较好的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3.探究示范
我们小组圈画的语句: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学生朗读并交流感受,如:古城、老树交相掩映,房屋依山而起,老街顺水而去。“我”读到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丽江。
朗读:句中连用四个“看到了”,整散结合,回环往复,应当读得舒缓而深情。“依山而起”“顺水而去”突出了人与自然交融的状态,可读得稍重一些。
4.成果展示:
(1)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亭台楼阁,花草环绕,蓝天雪山,晶莹夺目,潭水碧绿,雪山雄伟。“我”读到了一个处处是风景,自然风光优美,景色怡人的丽江。
用舒缓语气,有感情朗读,要有节奏感。
(2)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银器、翡翠、老者、古代音乐、象形文字,“我”读到了一个古朴的、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丽江。四个“经过”连用,场景虽然不同,但所见所闻都是最具纳西族文化特色的景或物,体现了作者对东巴文化的深刻理解。
 用舒缓的语气读。
(3)我想停下来看看……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这里饱含了阿来对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象形文的情感。也表现丽江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连续的两个“想”,三个“被”,“那样”与“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断开,在有意识的重复中,在长短节奏的鲜明对比中,强烈地表达了“一滴水”的心愿。
(4)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在别的地方,人们的内心是杂乱的、不安的,而在丽江,人们感到快乐而宁静。“我”读到了一个纯净的、诗意的丽江。
制造反差,既表现了丽江让人心灵沉静的特点,也透露出某种文化、人生的哲思,带有哲理诗一般的睿智。
  读出对比。带着抒情的语调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筛选圈画关键语句,进行总结概括丽江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及朗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四、课堂小结
“一滴水”将自己的所见娓娓道来,浪漫而富有童趣。历史文化名城丽江之所有充满魅力,是因为丽江的美。丽江的美美在自然风光,也美在古城独特的建筑,更美在淳朴的风土人情。文中展示的自然风光、古城独特的建筑、淳朴的风土人情如同风景画、建筑画、民俗画,美不胜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五、拓展延伸
过渡:阅读下列材料,更广泛地了解丽江。
丽江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曾经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历史非常悠久,因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成为国内人气非常高的旅行胜地。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小桥流水式的布局,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还有散漫的生活节奏,丰富的夜生活。
不少旅行者以为丽江古城就是丽江,其实不然。除了古城,丽江地区面积远大于丽江古城,这里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比如神秘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安静闲适的束河古镇,巍峨雄伟的玉龙雪山,山清水秀的拉市海和波澜壮阔的虎跳峡等地。
丽江古城是中国传统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和典范,它除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之外,还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丽江古城建筑艺术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精神,凸现和保持了它与自然亲近的本色。古城道路、古城水系、古城街巷、古城民居、古城桥梁、古城井泉和古城市井等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丽江古城建筑艺术的特色和内涵。
……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六、布置作业
1.课堂练习
自由朗读情境课文中的段落。
2.课后作业
阅读《阿来散文》或者《大地的阶梯》,选择自己喜欢的向同学写一个推荐词。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板书设计】

            风景如画
一滴水经过丽江     建筑有地域特色    热爱赞美
阿来        民风民俗淳朴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
2.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情感。
3.品味文章诗意的语言。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
【教学难点】
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一滴水”的脚步,一起游览了丽江。本文《一滴水经过丽江》最大的特点,在于构思新颖。旅游者、叙述者不是人物,而是“一滴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种写法的妙处。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这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一滴水”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在文中娓娓道来。虽然游记的抒情多采用第一人称,但用拟人化,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叙述,还是非常特别的。
1.探究任务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设置有什么好处?
2.探究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
(2)勾画只有“一滴水”能经过的地方,并总结概括。
教师点拨:可以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思考,想想文中哪些地方只有“水”能到达,只能通过“水”的视角来写。
(3)想想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3.成果展示
(1)时间维度
这滴水能回想起自己的前世今生。
它见证了四方街的建造史和成名史。
它能在落水洞中沉睡百年后又来到现代,看丽江今天的风貌。
“一滴水”叙述视角好处: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水却能历经沧海桑田,能跨越时间的长河,文章的时间的跨度大大增长。
(2)空间维度
这滴水能从雪山上俯视丽江坝,能在城外的黑龙潭水面仰看游人和花树,还能在城边的水车上俯瞰古城。时而居高瞰下,时而由远观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仰视天幕,时而抵近细察,时而一瞥即逝。
它能跳跃着串起古城街道的银器店、玉器店、演奏古代音乐的院子、售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和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同时点到即止,“理由充分”地不做详细描写。
“一滴水”叙述视角好处:
文章的写作视角更加自由,内容排布更加合理。
4.活动小结
这滴水既能贯通古今,也能由高而下,容易把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以人为叙述视角,写人的游踪,会使文章在表现方面受到限制,巧妙地用水为视角,这样表达会全面得多、自由得多、灵活得多。
游记离不开游踪,但具体实际的游踪容易将作者束缚住,使文章表达受到限制,而用拟人化手法,用“一滴水”做视角,更自由,观察方式更灵活。用“一滴水”贯串全文的另一个好处是获得了自由的视角。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选用视角非常灵活,如此多样的视角和观察方式,使得文章对描写对象的表现既全面又灵动。
灵活的视角和观察方式,使作者在安排文章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一滴水”的流动就可以完成一个景物到另一个景物的过渡,文章轻灵而生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水滴”的流动或跳跃,对一些内容点到即止,“理由充分”地不做详细描写,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引发联想与想象,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与思考。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写作方法,在朗读、默读中反复品味作者新颖的构思,体会这种独特视角写法的好处。
(二)合作探究
过渡:游记不是简单的参观记录或单调的景物描写,它是一种内容丰富、形式自由的文体,好的游记既要得读书思考之助,也要讲究写法上的创新。本单元的四篇游记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游记创作典型特点和创新精神。
1.探究任务
请将《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进行比较阅读,完成表格,并归纳写作游记的方法。
2.探究方法
(1)快速回顾本单元四篇课文。概括所写景物特点。
(2)小组内交流所概括特点,并讨论各篇文章写法上的特点,完成表格。
(3)归纳总结,形成小组结论,并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篇目 景物特点 写法特点
共同点 创新点
《壶口瀑布》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登勃朗峰》
《一滴水经过丽江》
3.成果展示
选入本单元的几篇游记所写的景物各有特点,或雄浑壮美(《壶口瀑布》),或奇绝险远(《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或威严瑰奇(《登勃朗峰》),或纯净自然(《一滴水经过丽江》)。
写法更是各具特色。《壶口瀑布》时间和视角的选择独特,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奇景,既有整体观照,也有细节刻画,描写景物,表达情感,写法比较典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写景同时大量呈现作者的身体感受。写作者“游览”冰塔林的经历,生动地表现出作者置身于这些难得一见的景物之中的身体感觉和心理感受,语言并不华丽,却很能打动读者。《登勃朗峰》融入奇妙的联想和奇特的经历,先以散文笔法写登山过程中所见的勃朗峰景色,后以小说笔法写匪夷所思的“登山”过程,相辅相成,独具异趣。《一滴水经过丽江》可以算是游记中的“异类”,不写人的“游览”而写水的“经历”,用一滴水从融化成形到汇入大江的过程,串起了丽江的景物与建筑、人文与地理、历史与现实,感情饱满而含蓄,颇耐咀嚼。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几篇游记又有相通之处。它们都表现了作者的情感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它们都传达出作者对人生、生命的某种感悟与思考。在游赏的过程中感悟人生,是游记的一种传统。在本单元中,《壶口瀑布》以水之势喻人之情,从黄河的特点联想到人的个性品质;《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写作者在生命极限(或曰生命边缘)处见到的景物,生命、死亡、瞬间、历史、感受、思绪交织在一起,带给读者一种难以言传的触动;《一滴水经过丽江》更是以一滴水的前世今生作为文章的线索,描写丽江的景物与人,写活了丽江的生命和生命的丽江:《登勃朗峰》看起来只是从“按部就班”的游赏写到“逸出常轨"的狂奔,似乎不过是写景叙事而已,但文中所写的车王“醉驾”狂奔、后发先至的“功劳”,与人生中的某些不期而遇、无心插柳,不也多有相似之处吗?
设计意图:借助合作探究的形式,综合归纳本单元学习的课文的写作特点,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课堂小结
纵贯时空跨长河,这滴水以变幻的视角,带着读者领略丽江流动的风情,游记中写的不仅是其眼前所见的丽江,更是他心中理想的丽江。由此我们知道,游记不仅可以呈现眼前实景,还可以把想象和记忆融化在现实里,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与人生理想。请同学们请记住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四、拓展延伸
引导语:课下不妨读读这篇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丽江和阿来描绘的丽江有何异同?
丽江之美
从丽江回来,我的心一直被牵扯着。清秀脱俗、美丽诱人的丽江,究竟美在哪里?为何能让我如此留恋?
我想,丽江之美,美在它依然保持完好的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轻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
我想,丽江之美,美在它灿烂神秘的纳西东巴文化。大智大慧的纳西先民,在漫长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东巴文化。东巴文化有近千年历史,它以其独特的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几百年来始终吸引着不少中外学者。东巴文化是纳西人民对世界人类的伟大贡献。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纳西文,虽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我想,丽江之美,美在它有如天籁的纳西古乐。纳西古乐是古城文化的灵魂与象征,是古城一道典雅的风景,它是唐宋以来的一些词牌和曲牌音乐。在公元1368年以后,这种音乐就陆续传到了丽江,融进了纳西族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演奏风格。纳西古乐被中外学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称为“音乐活化石”“和平之音”“仙乐天音”。导游说,到了丽江不听纳西古乐就等于没来过丽江。在纳西古乐演奏馆,老艺人演奏的古乐所传递出来的典雅江南丝竹之风,悠远缥缈。
丽江之美,更在它的和谐统一。……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加阅读量。
五、布置作业
1.课堂练习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一滴水”经过丽江,而不选择一片云、一缕风或一只鸟呢?
2.课后练习
任选一题完成。
(1)可以根据文本以及拓展材料,画一画你心中的丽江,可以聚焦在某个景点上。
(2)可以仿照文章的写法,以其他身份介绍自己曾游览的某个地方。如:我是一匹骏马,奔驰在辽阔的大草原上……
设计意图:借助多样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一滴水经过丽江
                   阿来
         角度自由
          视角:一滴水  紧扣特点          美妙的历程
                  灵动多变          生命的历程 
                  饶有奇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