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学案】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4节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一轮学案】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4节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资源简介

第4节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1. 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1)教材思考·讨论中资料1和3说明基因中的碱基数目只是DNA分子碱基总数的一部分,可推测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只有部分碱基参与基因的组成,结论是基因是特定的DNA片段。
(2)教材思考·讨论资料2中绿色荧光与基因有关,且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推测基因能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结论是基因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由上述材料可知: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请结合模式图完成下面内容,并从以下两方面理解“基因”:
(1)从结构上看:①基因是DNA上特定的片段,但DNA上的片段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就是基因;②基因与DNA分子的结构一样,也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也是双螺旋结构;③每个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及排列顺序是特定的;④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2)从功能上看;基因具有遗传效应,即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特定的基因决定特定的性状。
3.请辨析基因与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系:
(1)图解
(2)范围大小:请将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填入下图
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1.遗传信息: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含有的遗传信息不同。
2.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1)多样性:DNA分子中共有4种类型的碱基,但是碱基对的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形成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也可以千变万化,若某个DNA分子具有n个碱基对,则DNA分子可有4n种组合方式,从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2)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3.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与DNA的关系: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4.基因的本质: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注: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对这类病毒而言,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强化记忆:
1.为什么一个含有2n个碱基的DNA分子有4n种碱基排列顺序,而不是42n种?
提示 因为一个DNA分子有两条链,两条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只要其中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另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故只考虑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碱基的种类和排列顺序即可。
2.假设长度为17个碱基对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组成一个基因,那么这17个碱基对可以排列出大约多少种基因?这说明了基因的什么特性?
提示 417种基因;说明了基因的多样性。
3.假设人类基因组中第1号染色体上第1个基因由17个碱基对随机排列构成,那么你与你同桌相比,这个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的可能性为多少?这说明基因的什么特点?
提示 1/(417×417),完全相同的概率很小;说明基因的特异性。
必背知识:
1.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1)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复制后)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通常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遗传效应。
(2)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而DNA片段并不都携带遗传信息。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的多样性,而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3.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三、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
用15N标记细胞的DNA分子,然后将其放到含14N的培养液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情况如图所示(以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例):
由图可以看出,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中所有的DNA分子都呈“杂合状态”,即15N/14N-DNA;第二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有多种可能性,可能子细胞的所有染色体都含15N,也可能子细胞的所有染色体都不含15N。即子细胞含有15N的染色体为0~2n条(体细胞染色体为2n条)。
四、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
用15N标记细胞的DNA分子,然后将其放到含14N的培养液中进行正常减数分裂,情况如图所示(以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例):
由图可以看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DNA只复制一次,所以四个子细胞中所有的DNA分子都呈“杂合”状态,即15N/14N-DNA,子细胞的所有染色体都含15N。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