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青春有格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青春有格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二框 青春有格
一、教学目标:
法制观念:引导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重视修养,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行己有耻”,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道德修养:引导学生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行己有耻”与“止于至善”的行为要求。
教学难点:在青春中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生查找资料(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
1、案例探究法
2、合作探究法
3、引导启发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为什么刚学写字的时候需要用田字格呢?
(对汉字的书写起到了规范、引导的作用)
和写字一样,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出格。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青春有格。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行己有耻
活动一:【案例分析】
小张是南昌的一名在校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却因一次“贪玩”,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今年的春天。2021年3月12日下午,小张先后辗转乘坐滴滴车、公交车来到某网吧上网,从3月12日傍晚6时许至3月14日上午10时许,小张一直在网吧内,上网时长长达40个小时。之后,小张从网吧出来后坐公交车回学校,当天上午11时35分被发现晕倒在公交车上,后经江西省人民医院抢救无效宣告死亡,死亡原因系心脏停博。
思考:为什么要行己有耻?
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放纵,总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的界限不能逾越。
活动二:名言解析一
孔子说:“行己有耻”。
意思: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意思: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思考:什么是“行己有耻”?
小结:行己有耻的含义
(1)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过渡: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行己有耻呢?
名言解析二: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意思: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
小结:(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延伸拓展:“羞恶之心”的作用:
活动三:【视频分析】
观看视频,思考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小结:
⑵“行己有耻”,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触碰法律的事情更不能做。
(3)“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过渡:““格”不仅是底线,还是一种追求,《礼记·大学》也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的进步和发展,需要青少年有所为,有所追求。
环节二:止于至善
思考:什么是止于至善呢?
小结:“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过渡: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如何才能做到“止于至善”?
名言解析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小结: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名言解析四: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活动四:观看视频,《2022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
小结:(2)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他们学习、汲取他们的力量。
延伸拓展:榜样的作用
【名词解读:】慎独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小结:(3)“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止于至善”。
(三)课堂小结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四)当堂检测
1.面对美好的事物,我们的内心会产生美好的情感。下列不能给我们带来美好情感的是(  )
A.积极与人交往 B.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C.上课时偷偷看杂志 D.和父母谈心交流
2.清晨,聆听林间第一声鸟鸣;夜晚,眺望远方璀璨的星空。在不断发现美、描绘美、感悟美的过程中,我获得了智慧和力量。这告诉我们(  )
A.生活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好坏之分 B.正面生活情感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C.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美好的事物    D.只有身体健康的人才有情感
3.林肯一生都在面对不幸。他8次参加竞选8次落选,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有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初衷,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不断地抗争与努力,最后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总统。这表明(  )
A.情感具有消极作用 B.负面情感体验是林肯事业成功的唯一条件
C.我们的情感世界,总在无形中受到陶冶
D.负面感受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饱满丰盈
4.我们在与他人情感交流中,可以传达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对传递情感正能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我们的情感不需要表达、回应、共鸣
B.在情感体验中,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
C.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们可以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
D.我们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
5.湖南电视台真人秀节目《变形计》,客观地反映了一些青少年因情感缺失,变得自卑、霸道、暴力、花钱大手大脚、沉迷网络等生活现状。你觉得电视台让这些青少年参与节目的目的是(  )
①体味人世间的美好情感  ②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③让这些青少年受受苦  ④要这些青少年离开他们生活的圈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布置
课时巩固练习
九、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