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62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62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62张PPT)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的、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
那么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部分,是怎样诞生的呢?
它的诞生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呢?
延迟符
议题一
空想社会主义为何“空想”?
议题二
科学社会主义何以“科学”?
总议题: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最初的梦想
旷世理论的诞生
红色旗帜飘扬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石,强化“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认知,树立“四个自信”。
科学精神:知道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能够合理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2.科学精神:
能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观察和分析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能够用政治学科思维分析、探究、解决问题。
3.公共参与:
用话剧展示、议题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发挥主体性, 培养合作精神和公共参与意识。
1.政治认同:
通过对社会主义的追本溯源,坚信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自觉了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资本主义剥削下的残酷现实
漫画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这一现状会加剧什么的对立?
残酷现实之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畅想未来理想社会……
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先进分子看到资本主义弊端
残酷现实之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畅想未来理想社会……
形成空想社会主义
探究分享,了解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
这样下去,迟早会出大事!
理想社会不应该是这样的!
应该是……
(1)形成
①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②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这样下去,迟早会出大事!理想社会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是……
谈到“太阳城”,两位青年说:“阳光不仅照亮了大地,而且也照亮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在太阳城,每人每天劳动4小时,其余时间都用来研究有趣的学术问题,开座谈会,阅读书籍,讲故事,做有益于身心的体育活动。
这里没有不劳动的寄生虫,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也可以这样说,太阳城的居民,都是富人,也都是穷人。说他们是富人,因为公社的财产都属于他们;说他们是穷人,因为他们没有私有财产。他们使用财富,但绝不会被财富所奴役。
时期 代表人物 内容 评论
初期(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 莫尔、闵采尔、 康帕内拉、温斯坦莱 用文学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文学的语言) 感性空想,只有丰富的幻想而没有理论的证据,没有科学的逻辑体系,盲目,缺乏对手段和方法的思考
中期(18世纪) 梅叶、摩莱里、 马布利、巴贝夫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理性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创造了条件
晚期(19世纪初) 圣西门、 傅立叶、欧文 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大生产与协作相结合,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理想试验阶段,初步的制度创设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2)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材料一:“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
——恩格斯
材料二:“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在他们心目中无产阶级是一个受苦最深的阶级。”
——摘自《共产党宣言》
议学活动一:结合材料以及教材12页的探究与分享,思考为何看似如此完美的空想社会主义最终难逃空想的窠臼走向失败?
这些思想客观上有何历史意义?
代表作是《自然法典》。在这部被称为“共产主义法典”的书里,摩莱里对私有制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公有制才是符合人类天性的制度。
莫尔
摩莱里
代表作《乌托邦》。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欧文
这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欧文甚至进行了“新和谐公社”的实验。
早期发展阶段(16-17世纪)
中期发展阶段(18世纪)
高级发展阶段(19世纪初)
思考: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是“空想”?
“实业制度说服。采用说服的方法,结果钱财花光,他的理想未能实现。
“和谐制度”
富翁出资
无人支持
“新和谐公社”
共产主义新村
无法持续下去
社会主义理论还需要不断完善
工人阶级还需要壮大
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主张阶级调和,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③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无产阶级的力量还在孕育之中,工人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空想社会主义
内因
外因
根本原因: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3)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的原因
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另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所以,他们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主体(人民群众)和正确途径(阶级斗争)。①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
(4)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评价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失败的根本原因: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更高的工资更好的待遇
经济斗争
政治斗争
思想理论斗争
更高的政治地位
宣传革命思想
一切斗争必然发展为政治斗争,被压迫阶级只有取得政权,才能获得经济上的解放
(1)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
①经济斗争——为了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
②政治斗争——为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
③思想理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资产阶级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
(2)三大工人运动
名称 时间 纲领(口号) 斗争形形式 结果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1 1834 不能劳动而生,就要战斗而死!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 武装起义 失败
英国宪章运动 1836 1848 要求取得普选权 工人参与国家管理 集会、罢工、起义、和平请愿。 失败
德国 西西里岛织工起义 1844 反对私有制社会 武装起义 失败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
(2)三大工人运动
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何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给了我们什么经验教训
哎,怎么就被镇压失败了呢
还不是因为咱没文化,缺指导!
那就找个理论大神好好指导呗!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
(3)三大工人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
三大工人运动
01
02
易混易错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但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并没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不约而同,走上红色之路的最初动因是什么?
思考
哲学
德国的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批判地 吸收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萌芽阶段
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
标志马克思主义的问世
完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恩格斯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是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大量经济支持。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
① 创立
② 意义
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唯物史观
(社会规律、人民主体、阶级斗争)
想一想
英雄造时势or时势造英雄
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
时势造英雄,英雄促时势
①创立: 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②意义和影响:
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剩余价值学说
(剥削的秘密、资与无对立、变革的力量)
资本家如何在生产中剥削工人?
原料+机器设备的耗损=20%
劳动80%
产品100%
报酬20%
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60%
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即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出其劳动力价格的剩余部分。
拓展空间
原料房租100元
工人工资100元
生产出的商品卖了400元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
400-100-100=200
剩余价值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第一次飞跃)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两大学说的历史意义
注意: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判一判: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
×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内容 3个揭示: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3个揭示: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意义 社会主义的胜利不是空想,而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实现社会主义不能靠阶级调和: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共同意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比较“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基石】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继承批判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将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相结合
创立唯物史观
继承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探究:1.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归纳《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多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2.《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
读原著 悟原理
共产党宣言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 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欣赏《共产党宣言》诵读节选,概括其核心内容。
感受《共产党宣言》的力量
“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现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中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的部分;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始终代表着无产阶级运动的正确方向,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3.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1)时间和历史地位: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主要内容: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性。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为实现之而奋斗。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2.《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两个必然
一个政党
一个目标
性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特点---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任务---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策略原则---团结绝大多数人
区分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
2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区别 阶级本质 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科学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明确了资本主义阶级剥削的本质
革命斗争 否认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 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人民群众 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肯定了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明确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社会规律 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 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理想社会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处于理想状态 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联系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基石
理论
基石
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具有科学性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指导人们进行科学地进行革命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与时俱进
相关链接【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P17
有来头
有路径
有理论
有力量
有标志
小结: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的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
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基石)
人民群众(依靠力量)
《共产党宣言》
议题一 科学社会主义是怎样产生的?
科学社会
主义
思想来源
历史前提
理论基石
诞生标志
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马恩: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飞跃
工人阶级还需要壮大
社会主义理论要想从“空想”变成“科学”需要哪些条件?
思想来源
理论基石
历史前提
理论还需要不断完善
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
教材P17“探究与分享”。巴黎公社是一个在1871年3月18日到5月28日期间短暂地统治巴黎的政府。巴黎公社仅仅存在了72天,就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思考:巴黎公社工人运动的历史地位及意义是什么?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①摧毁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制,采取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限制公职人员等方式,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②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之后,就逐步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③马克思评价:“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从 理论 到实践。
(1)十月革命的爆发
①时间:1917年
②结果: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2.一国成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区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基础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产资料完全归资本家占有 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互助合作的关系
是否存在阶级剥削 资产阶级剥削广大劳动者 消除了阶级剥削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资本家榨取工人创造的 剩余价值 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小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第三次飞跃)
隐患:很多东欧国家、非洲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并没有真正达到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只是在苏联的帮助或要求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为之后的东欧剧变埋下了隐患。
从1944年到1949年,欧洲和亚洲有十多个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人民民主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取得重大发展的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曾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领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1945年建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1946年建立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共和国。
1947年建立的: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
1948年建立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1949年建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3.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吗?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4.在曲折中前进
(1)曲折
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79亿元,1986年上升到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7年首次站上8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达到827122亿元
197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71元。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
创新指数逐年上升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4.在曲折中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2)前进性
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
尝试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
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挫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新生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看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知识总结
议题探究
1.如何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起起伏伏?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否说明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倒退?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4.在曲折中前进
(3)正确评价
道路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前途光明:理论角度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避免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实践角度:②中国道路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之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二战后,有十多个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了人民民主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01
02
03
04
05
初试
发展
曲折
上升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72天后,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理论到实践
十月革命及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议题二 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理论到实践的?
课后作业:
社会主义诞生以来,历经沧桑而不衰,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吸引着亿万群众为之奋斗。阅读社论《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结合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思考社会主义在中国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思想来源
俄国十月革命
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历史前提
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法国巴黎公社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诞生标志
理论
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
创立的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从一国
到多国的实践
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
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十月革命
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理论
实践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局限
背景
形成
意义
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
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
科学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
历史趋势
建立
发展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历史前提:资本主义发展+工人运动兴起
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当堂达标
1.19世纪初,圣西门的理想是要建立“实业制度”,傅立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和谐制度”,欧文进行了“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这些都表达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但他们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是
①他们主张阶级调和,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②他们的理论比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要早
③没有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主张
④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空想社会主义者未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因而也就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①④正确。②:“他们的理论比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要早”并不能成为空想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②排除。③:大多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认为,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总根源,因此他们主张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就会实现完全平等, 人们就会获得幸福,③错误。故本题选B。
当堂达标
2.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由此可见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③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④马克思主义是终极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②③: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②③观点符合题意。①:“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而不能体现其是科学的理论,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指其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①观点错误。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终极理论”的观点是错误的,④错误。故本题选D。
当堂达标
3.《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很多名校推荐的“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学生可以了解
①共产党人的性质和特点
②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内容
③巴黎公社运动的经验教训
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④:“共产党人的性质和特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共产党宣言》中的内容,①④正确。②:《共产党宣言》只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②错误。③:《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巴黎公社成立于1871年,③错误。故本题选C。
当堂达标
4.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
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②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④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故①②正确。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故③不选。④: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④错误。故本题选A。
当堂达标
5.《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论述
①明确了获得自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
②肯定了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
③描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④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获得自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①错误。②③:“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描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肯定了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②③符合题意。④:题中引言并未涉及资本主义社会剥削工人的秘密,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当堂达标
6.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
①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无情批判
②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提出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③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④看到了阶级斗争的巨大作用,找到了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①②:这两项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故不选。③④:依据题意,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是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阐明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经济根源;提出阶级斗争的主张,找到了社会变革的阶级基础和正确路径,故③④入选。故本题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