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导学案(无答案)2022--2023学年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导学案(无答案)2022--2023学年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课题 6.1.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姓名___________
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解说: 牛和羊在草原上徜徉,猴子在森林里嬉戏,它们在各自的环境中幸福地生活着。假如把牛羊和猴子互换一下生活环境会怎样?这说明了什么呢?多媒体展示: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具体包括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引出课题,教师板书:
6.1.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多媒体出示:
1.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重点)
2.通过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难点)
自 主 学 习 过 程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作用
通过阅读总结答案13分 能举手回答5分
活动一、根据课本41页--44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类。
2、生物圈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思考:环境中影响某株小麦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②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③水对生物的影响 ④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活动二、探究实验: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
认真观察演示总结答案6分 能正确写出答案4分
评价标准
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黄粉虫:(播放视频)黄粉虫是粮仓中一种常见的昆虫,幼虫表面呈金黄色,常常聚集在粮堆中或其食料的下方。成虫为深褐色,不能飞,善爬行,喜欢群集栖息。黄粉虫幼虫具有营养价值高、易饲养等优点,常被作为蝎子、甲鱼、观赏鱼类和鸟类等一些经济动物的饵料。
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假设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
材料器具:黄粉虫幼虫;镊子、玻璃板、不透光的纸盒和纸板等。
操作方案:①实验装置如右图,设计具明显区别的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②分别在两种实验环境的中央放置10条等大的黄粉虫幼虫。
③静置5-6分钟,每隔1分钟统计一次黄粉虫幼虫在两种环境中的个体数量,共10次。
4.实施计划:按照计划,认真记录,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播放实验视频,边看边填表)
从表中反映的情况来看,在阴暗处的黄粉虫幼虫数量越来越 _____,而明亮处的黄粉虫幼虫越来越 _____说明黄粉虫幼虫适于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
5、通过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达交流: ①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实验中创造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不同的环境.其中对照实验组是___________实验组是_____________设计明亮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要用多只黄粉虫幼虫而不只用1只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 )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
4.影响黄粉虫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
5、往木盒放置黄粉虫时应放在什么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怎样处理实验后的黄粉虫?
认真观阅读总结答案25分 能举手回答案5分
评价标准
活动一、根据课本44页内容,并参阅图6.1-5完成以下问题:
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种即:____________关系和_______________关系。
③说出下列图片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杂草和水稻
羚羊在争夺配偶 蚂蚁搬运食物
④你还能举出生物的生活都受其他生物的影响的实例吗?
⑤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生物的生存有何意义?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__ _ 和______生物之间相互作用。
②_____种生物之间和__________种生物之间既有_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________。
③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各种影响。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1)“南山”影响“豆”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2)说明“草盛豆苗稀”的原因。
(3)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回答。
评价项目 评价任务 得分
素养感知评价 素养感知一
素养感知二
学以致用
素养生成 堂清作业
评价汇总
6.1.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堂清作业
(一)素养生成基础练(10)
1.对一只生活在山上的野兔来说,它生活的环境是指
A.阳光、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B.山上的植物和动物
C.除野兔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D.除这只野兔外的其他野兔、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2.下列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自然现象的解释,不科学的是
A.温度影响植物何时开花 B.“山寺桃花”适应了“山寺”的环境
C.“人间”属于生物因素 D.“山寺”属于非生物因素
3.烟台苹果享誉海内外,但出产它的烟台和威海却产不出高品质的柑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湿度 B.光照 C.温度 D.土壤
4.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
A.春兰秋菊 光照 B.北雁南飞 大气 C.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水分 D.春雨贵如油 温度
5.下列现象中,属于同种生物之间互助的是
A.羚羊争夺配偶时发生争斗 B.白蚁在御敌等方面相互合作
C.蜜蜂采集花粉帮助植物传粉 D.菟丝子汲取其他植物的养分
(二)素养生成提升练(8分)
6.下图是与小麦有关的生态因素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麦和杂草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田地里有一群蚂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核心素养综合练(12分。每题3分)
7.实验探究,分析回答:陈光同学家因为饲喂观赏小鸟而养着黄粉虫。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似于家蚕。黄粉虫幼虫营养价值极高。陈光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他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他把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
观察发现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于是他又对乙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
(1)该实验的对照组为____________。
(2)陈光实验的“假设”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
陈光的实验结果,能为我们解决哪些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6.1.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堂清作业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1、 家中饲养小鸟时,小鸟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 )
A. 食物与水 B. 食物、空间与空气
C. 食物、空间与阳光 D. 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
2、下列各项中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 光照时间短、温度太低导致植物死亡B. 胡桃树分泌的有毒物质导致树下的小草死亡
C. 狼太多导致兔子数量减少 D. 过度放牧导致牧场退化
3、有甲、乙、丙三种动物,甲和乙均以丙为食,甲又以乙为食,那么甲和乙的关系可能是 ( )
A.竞争     B.捕食 C.互助 D.捕食和竞争
4、椋鸟喜食枸杞的果实,椋鸟对枸杞是( )。
A.有害的 B.有益的 C.无害、无益的 D.有益、有害的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湿度
6、影响一只蜜蜂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不包括(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其它蜜蜂
7、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是受哪种非生物因素的影( )
A、温度 B、光照 C、水分 D、土壤
8、把大小两种草履虫分开培养,它们都能正常地生长,可是把两者放在一起培养的时候,经过16天,其中的一种全部死亡,而另一种却仍然正常生长。这种现象属( )
A、合作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9.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空气 B.温度 C.草 D.水
10.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动植物种类很多,而西北的荒漠地区就很少.你认为影响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光照 C.水分 D.温度
11.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合作关系的是( )
A.草原中的狼和兔 B.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 C.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 D.蜜蜂采蜜
1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
A.竞争 B.合作 C.寄生 D.捕食
13.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A.营养 B.温度 C.土壤 D.水分
14.对一只蚂蚁来说,同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 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关系,其他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 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关系;雨水是影响它们生活的 因素.
1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土壤
16.“春兰秋菊”,影响这两种花开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土壤
17.夏季,我们会看到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彩蝶与花之间的关系是( )
A、斗争关系 B、相互依存的关系 C、相互伤害的关系 D、没有任何关系
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所描写的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19.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阳光、温度 B.空气、温度C.水分、土壤 D.花粉、病毒
20."春兰秋菊,南橘北梨",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
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21.(2010·宿州学业考)实验探究,分析回答:陈光同学家因为饲喂观赏小鸟而养着黄粉虫。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似于家蚕。黄粉虫幼虫营养价值极高。陈光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他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他把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
观察发现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于是他又对乙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
(1)该实验的对照组为____________。
(2)陈光实验的“假设”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
陈光的实验结果,能为我们解决哪些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上课前李老师发动同学们到校园里捉些鼠妇来做实验。张敏同学在抓鼠妇的过程中发现,只有在花坛边黑暗潮湿的石块下可以找到鼠妇,而在明亮干燥的通道上找不到鼠妇。到底是光还是潮湿程度影响鼠妇的分布呢 她进行了探究。将一个正方形的铁盘,以横、竖中线为界分成四个区,分别标出A、B、C、D,四个区设置的条件分别是,A区明亮并放入干燥的土,B区明亮并放入潮湿的土,C区黑暗并放入干燥的土,D区黑暗并放入潮湿的土。鼠妇可越过界线,在四个区来回移动。然后在铁盘的中心位置放入20只鼠妇,每隔两分钟统计一次各区中鼠妇的数量。请回答相关问题:
(1)张敏同学在实验中探究了_____种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如果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最好选择_________两个区进行对照。
(3)选择A与B区进行对照以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认为不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敏同学在第2分钟统计数据时,发现鼠妇在四区都有分布,便得出结论:光与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的生活没有影响。你认为该结论________(选填“科学”或“不科学”)。
(5)在第10分钟后统计时发现,鼠妇全部集中在D区,则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