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青春萌动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青春萌动 教案

资源简介

“青春萌动”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一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二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青春期的我们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现象。
2.正确看待异性交往。
3.学会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的情感。
三、课型
新授课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教师课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一是了解学生对异性交往的认识及在异性交往中遇到的困惑和烦恼,二是调查了解学生对爱情的认识,以此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2.做好相关理论知识的储备与拓展,如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异性交往对学生的影响、性别刻板印象等相关内容,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帮助学生真正体会到青春期的美好。
3.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美观、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准备
学生要配合教师完成问卷调查。
五、教学方法
本框内容讲授采取讲授法、问答法、情境创设等方法。
六、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异性交往,正确认识异性感情;
2.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出现的朦胧情感。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男生与女生是有差异的,各自有着自己的优势。
教材第18页“运用你的经验”:现在大家在纸上写出你心目中理想异性的特点,看看这些特点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教师:年幼时,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非常自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了青春期,在男女生交往中会出现一些敏感问题。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青春萌动。
(二)讲授新课
第一目:异性朋友
教材第18页“探究与分享”:
情景一:小梅苦恼:“以前我看到男生就烦,从这学期开始,我忽然变得愿意和男生说话了,在各种活动中有男生在场才觉得有劲儿,总想显示自己,引起男生注意。这是怎么了,我是坏女孩吗?我很害怕。”
情景二:一天,大海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晚饭也不吃。妈妈和他沟通半天,大海才道出原委:因为自己脸上的一个小疤痕,前桌的女生笑话他是“刀疤”,而这场景恰巧被他所欣赏的女生撞见,大海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问题(1):小梅和大海为什么苦恼?他们的苦恼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案:从情景材料中找他们的苦恼。共同特点是面对异性同学,都有些不知所措、敏感、拘谨,产生了青春期的心理萌动。
问题(2):你怎样帮助小梅和大海摆脱苦恼?
答案:正确看待自己在青春情感中的萌动;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等。
参考答案:①懂得青春期的心理萌动是一种正常现象,应平静而欣然地接受。②在与异性相处时,要善于看到并学习对方的优秀品质;③与异性交往时,要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问题(3):在成长过程中,你遇到过这样的苦恼吗?
学生根据自己情况作答即可。
教师:小梅、大海都想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步入青春期,我们会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就是青春期的心理萌动。就像小梅、大海在异性面前,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这是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是青春期的心理萌动。
知识点1总结:青春期的心理萌动
(1)含义:步入青春期,一股从未有过的心潮悄然涌动,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这是青春期的心理萌动。
(2)表现:在异性面前,我们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
教材第19页“探究与分享”
情景:假如某校有这样的校规:
①男生女生不得成对儿出现在校园;②男生女生交往距离不能小于50厘米;
③男生女生不得同桌吃饭;④男生女生不得……
问题(1):你赞同这样的校规吗?为什么?
答案:不赞同。理由:学校的这种做法妨碍了男生和女生的正常交往,会使我们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过于敏感和拘谨,不利于同学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利于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问题(2):学校制定这样的校规,表明校长和老师担心什么?他们的担心有哪些合理之处?
答案:学校制定这样的校规,表明校长和老师担心青春期的学生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与异性的交往,会影响学习和自我发展。
校长和老师的担心的合理之处表现在:①男生女生之间有差异,交往需注意分寸;②与异性的交往若经不起成长的考验,可能走向另一面,遭到质疑和猜测,可能影响学习和自我发展。
问题(3):如果校长来听取大家对校规的意见,你有哪些意见?
答案:①建议取消上述校规,制定正面引导异性交往的校规,引导学生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等。②建议开展相关的讲座、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青春期的心理萌动,知道与异性交往的意义,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
知识点2总结:与异性相处的意义
①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②与异性交往成为好朋友,有助于我们从对方身上看到某些优秀品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知识点3总结:与异性交往的方式
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我们的考验。异性之间的友谊,可能让人敏感、遭到质疑,但只要我们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这份友谊会成为我们青春美好的见证。
第二目:异性情感
情景设计:
情景一:晓敏悄悄地喜欢上了邻班的一个男生,他的一切都吸引着晓敏。一想起他,既甜蜜又自责……小敏问自己:“我这是怎么啦?这正常吗?”
(1)你认为这种现象正常吗?为什么?
其实,这样的心理可能你也有过。相遇青春,我们心中开始萌发一些对异性朦胧的情感。这是青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教师:这种感情既然是正常的,在青春期我们能否任其发展?
情景二:故事正在继续……
一次偶然的机会,晓敏和男孩儿认识了。有一天,晓敏收到了男孩儿的一封信,这是一封……这是一封情书!他们的感情可以进一步发展吗?
(2)通过以上分析,你想对晓敏说些什么?
可以从生理、心理、时间、经历、经济上和对学习的影响等方面劝说晓敏谨慎对待青春期的情感,理智处理。
教师:春天不要去摘秋天的果。一朵花过早开放就会过早凋零。早恋是一支玫瑰花,当你送人浪漫时,不但会刺痛对方,也会刺痛自己……
教师:与异性交往过程中,我们会因为对异性的欣赏、对美好的向往而愉悦,也容易把这种欣赏和向往理解为爱情。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欣赏文章:《给花季中的男孩女孩》
在青春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总有一种关怀让我们心存感激,总有一种诱惑让我们难以割舍,总有一种放弃让我们泪流满面。我们不可能避开这段复杂的心路历程。要知道,青春是一条渡我们走向成熟的桥,也是一条我们无法留住的岁月的河。青春的青苹果,谁采摘了,谁就会品尝生活的酸涩,而尝不到熟果的甜蜜。错过今天不成熟的情感,还会有明天的“芳草”。如果错过了青春——这段学习的最佳时间,我们将抱憾终身。
急于用千丝万缕的柔情编制爱巢,在那里窒息的不仅仅是“爱”,还有本该朝气蓬勃的青春……男孩、女孩,请用理智鼓起你们青春的风帆,让生命之舟驶向辉煌的彼岸!
(3)女孩应该怎么做?
她有两种选择:一是接受,结果——给双方学习、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二是拒绝,但要注意方式,因为一不小心就会伤害对方。
教师:当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愫,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情景三:晓敏思量再三,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长。结果,男生恼羞成怒,扬言要报复……
(4)你想对男孩说些什么?
青春期的情感不成熟,情绪也不稳定,你应该采取正确方式、理智对待。
教师点拨:如何正确理解爱情?
爱情需要具有爱他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包含自我的成熟、道德的完善,也包含对家庭的责任。爱情需要彼此深入了解,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是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真正的爱情包含尊重、责任、珍惜、平等和自律。
知识点4总结:正确认识和对待异性情感
①相遇青春,我们心中开始萌发一些对异性朦胧的情感。这是青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②与异性交往过程中,我们会因为对异性的欣赏、对美好的向往而愉悦,也容易把这种欣赏和向往理解为爱情。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③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意味着欣赏与尊重,更需要责任和能力。
④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感,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三)教学小结
1.在中学时代,男女同学应“交往有度,纯化友谊”,这要做到 ( A )
①交往中要落落大方,掌握分寸 ②提倡群体交往、 集体活动
③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④禁止进行学习之外的交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小红进入初中后,母亲多次告诫小红不要和男同学交往,小红母亲的担心( D )
A.有道理,因为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必然导致早恋
B.有道理,因为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影响学习
C.无道理,因为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一定能使双方共同进步
D.无道理,因为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会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3.家长对早恋问题都很敏感,孩子的情感一有风吹草动,家长就会围追堵截,其原因是( C )
①我们都是未成年人,正处于情绪波动大的青春期
②我们还没有能力担负起爱情的责任
③我们的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
④异性之间不会成为朋友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四)课后作业布置
1.请你谈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异性之间的情感。
2.在现实生活中,异性交往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五)板书设计
青春萌动
一、异性朋友
1.青春期的心理萌动
2.与异性相处的意义
3.与异性交往的方式
二、异性情感
1.正确认识和对待异性情感
(六)教学反思
在认识异性交往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男女同学间的交往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和不当行为,影响学习进步,妨碍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