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学案(无答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学案(无答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科书 书 名:生物学 七年级上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学会识别各种生态系统的功能特点,能举例说出各种生态系统之间是如何关联的。 3.阐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运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假设,尝试运用观察、分析和比较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且唯一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教学重点: 1.阐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难点: 1.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相互关联。
课前学习任务
1. 复习本单元第二章讲过的生物圈概念,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2. 课前收集有关于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的资料。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技能训练:作出假设 地球上有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三个圈层,通过观看《海底一万米》和《鸟类飞行高度对比》这两个视频,记录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深海狮子鱼的生活范围以及世界上飞行最高的鸟类的飞行高度,据此对生物圈向上、向下的空间范围作出假设。 对生物圈向上、向下的空间范围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分析比较各种生态系统的功能特点 阅读教材28-29页,分析比较各种生态系统的功能特点,尝试把我国著名景点主要属于哪种生态系统以及此生态系统的功能特点对应填写至下列表格中。
生态系统类型 (主要)我国著名景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特点A 草原生态系统B 湿地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森林生态系统E 淡水生态系统F 农田生态系统G 城市生态系统
【学习任务三】科学史故事: 微塑料,隐形杀手? 微塑料,隐形杀手 你以为你是食物链的顶端吗?其实你是塑料漂流的终点! 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汤普森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实际上,微塑料的粒径范围从几微米到几毫米,是形状多样的非均匀塑料颗粒混合体,肉眼往往难以分辨,被形象地称为“海中的PM2.5”。 2020年11月,英媒在珠峰封顶附近发现微塑料污染;2019年2月,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们在马里亚纳海沟中设置了监测点,没想到在世界最深处捕捉到的浮游生物平均每只含有3.3个微塑料颗粒;2019年8月,美国科学家在北极兰开斯特海峡的四个地点抽取了18个长达两米的冰芯,在里面能看到形状各异的微塑料颗粒和细丝;2019年10月,科学家在南极的两个岛上,收集了80只企鹅的粪便,平均每10克中就有1到3颗微塑料颗粒。也就是说,在地球的最高处、最低处、最南端和最北端都受到了微塑料的污染。而人类作为始作俑者,肯定在所难免,无论男女老少,每个人体内都多多少少含有微塑料。尤其是在城市生活的人群中,每个人平均每周要吃掉相当于一张信用卡大小的微塑料。 这些塑料微粒可能来自人造衣服纤维、牙膏中的微小珠粒,以及塑料碎片,被逐渐分解后避开污水处理系统,汇入江河湖海,被鱼类和其它海洋动物吞食,最终通过食物链,来到人类体内。其中饮用水成为微塑料进入人体的主要载体。还有研究表明,空气中的微塑料颗粒会伴随着你的呼吸进入肺里,法国的空气中每天每立方米沉降2-355个塑料纤维。 阅读《微塑料,隐形的杀手?》科学史故事,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微塑料会危害到人类的健康?试着从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微塑料是通过什么途径到达人体内? 【学习任务四】生物圈二号 观看视频《人类能离开地球生存吗?》,体会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请从自身角度,试着列举几个保护地球的具体做法。
推荐的学习资源
1. 推荐阅读书籍:《保护我们的地球:生物与生物圈》田力编著,现代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生物圈中的各种有趣的现象和故事。请同学们重点阅读其中DDT的危害以及DDT的功与过这一节内容。人类研究的农药DDT是一把双刃剑,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危害了环境和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思考为什么DDT会出现在遥远的南极洲动物的体内,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的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