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导入新课——回顾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
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
课标: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第3课 土地改革
(1950年—1952年底)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土地改革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从而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农民两千多年“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你听过《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这首歌吗?歌中唱道:“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妈妈却穿着破烂的衣裳,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这首歌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内容?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情况?
导入新课
01
土地改革的原因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以下两段材料,说说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地改革前各阶级占有耕地情况统计表
材料二:
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材料一: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 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 耕地(%) 50%以上 14%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的地区
旧解放区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新解放区
直接原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02
土地改革的过程
观看视频,归纳土地改革的时间、地区、法律依据、内容、结果
二、土地改革的过程
1.时间:
2.地区:
3.法律依据:
4.内容(实质):
1950年——1952年底
新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二、土地改革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6月30日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10月
解放征战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知识对比:共产党的两次土地改革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了土地
第3课
二、土地改革的过程
分到了土地、耕畜和农具
第一次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劳动
土地所有权证和房屋执照
翻身农民在丈量土地
农民开会斗争地主
拔出地主地界碑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占有者 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产品分配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地主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合作探究: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地主私有
农民私有
地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
注意:只改变土地所有权,没有改变土地性质,二者都是私有制。
从“地主私有”到“农民私有”
二、土地改革的过程
特点: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具体做法:(1)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具体做法:(2)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二、土地改革的过程
5.具体做法:
地主:剥削者
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消灭了地主阶级
目的:减少土地改革的压力,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
6.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过程
全国约有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经过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
相关史事
改革前被强迫劳动的农奴
农奴正在焚烧地契、债约
农奴们支持改革
民主改革前
民主改革后
2020年,西藏人口平均寿命已由1959年民主改革前的35.5岁提高到71.1岁比和平解放初期(即1951年)翻了一番。
03
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2: 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材料1:
战国
1952年
封建土地制度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材料3: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
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
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3、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材料4:据统计,1952年全国农业生产总值比1949年增长48.3%,
粮食产量增长44.8%,棉花增长193.4%,油料增长168.1%。农业经济的大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建设需要的原料、资金、劳动力,以及工业品销售市场的问题。
4、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
课堂小结
土地改革
原因
1.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根本原因)
过程
时间:
法律:
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
1.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制度)
2.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地位)
3.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国家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1952年底
时间 历史事件 意义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国家赢得独立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统一大陆,民族团结
1952年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1953年 抗美援朝胜利 保家卫国,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
新中国成立
巩固政权
措施
政治上:西藏解放
军事上:抗美援朝
经济上:土地改革
本单元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课堂演练
1.(2022年广西贵港)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5%,农民收入大大提高。这直接归因于(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土地公有制建立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
2.(2022年江苏常州)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被彻底废除。下列与此相关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3.1950-195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战争。这一系列事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
A.祖国统一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历史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B
D
课堂练习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毛泽东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建国初,国家在农村推行一项“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是什么改革?
(2)材料二选自建国初在农村实施改革时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一部法令,这部法令是什么?它颁布于何时?
(3)这次改革使哪一个阶级获得了解放?何时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这次改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