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
姓名:
班级:
)
必修 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 2 框题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程标准 素养达成】
(一)课程标准
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二)素养达成
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理论自信。利用真理与认识的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做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习重点】: 理解并区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学习难点】: 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前置预习 自主探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真理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2)理解并区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3)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4)树立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观念。
(二)自学提纲(阅读教材,完成以下填空)
1.真理是客观的
(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 。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 。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 。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原理:①认识具有 。认识受到 的限制(认识主体的限制和认识客体的限制)。从认识的 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 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是 的,追求真理是一个 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在实践的反复检验中不断超越自身并没有 ,不断向前发展。
(2)方法论: ,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易错提示】
澄清几个误区:
(1)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单个人的认识来看,认识是有限的;从人类认识能力来看,认识是无限的。
(2)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小心踩雷:①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②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真理中包含谬误。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的认识永远也无法达到真理
④认识的上升性指的是认识是圆圈式循环。
(
我的疑问
——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
【课堂活动 议题探究】——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议学情境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议学材料:品伟人名言 悟社会真理
在《反对本本主义》文中,毛泽东提出对待“本本”要有正确的态度,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为什么我们欢迎这个理论?决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是什么“先哲”、天生的圣人;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我们的实践斗争,马克思主义在我们的实践斗争中已被证明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是唯物主义的态度。而“本本主义”则相反,“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词句,根本不去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这是唯心主义主观主义的方法,也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当一些人散布所谓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言论时,邓小平旗帜鲜明地表示要彻底驳倒这种言论,“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在六十年来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
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习近平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习近平
议学问题:知识链接——教材53、54页
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是如何使“真理本土化”的?
2.结合上述分析,说说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样的真理?
议学情境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议学材料:党的指导思想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议学问题:知识链接——教材55、56页
马克思主义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吗?
党的指导思想及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表明认识具有什么特点?
【素养提升】情真意切
议学材料:新征程上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
——习近平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议学问题:
1.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
2.结合自身实际,说说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激励新时代青年不懈奋斗的?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习近平
素养达标:课后巩固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之初,人们认为犬科动物是传播疫源,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可能是蝙蝠,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全部基因组组分都可以在蝙蝠上找到,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内部多个位点频繁重组。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蝙蝠与灾害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科学研究始终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④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应对新冠疫情挑战,疫苗是“最大的希望”之一。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新冠疫苗研发项目令人鼓舞,进展之快令人惊叹。但是,有关专家也指出,人类对新冠病毒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安全性是新冠疫苗研发的“最大挑战”,疫苗研发仍然任重道远。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疫苗研发是一个基于实践探索未知的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
②疫苗研发充满偶然性,不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般规律
③医疗实践的发展是推进人们对于新冠病毒认识的唯一动力
④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和研究过程中,制订并完善新型冠状病毒防治方案,如今防治方案已经更新到第7版。防治方案的制订完善
①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正确反映②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表明了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印证了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为了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某地一改过去“输血式”、“单一式”、“被动式”收效甚微的传统扶贫模式,创造性地探索出了“政府+企业、金融、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的“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新模式,既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又能让贫困户增收,成效显著。这表明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在实践中相伴而行
②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③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是获得真理性认识的基础
④真理在实践中经过反复检验、不断向前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产生时说:“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理论只能反映当前事实
③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 ④来源于现实的理论就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0年5月12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流行病学规律告诉我们,人类面对新冠肺炎的暴发需要一个必要的认知过程政府应对策略的形成也需要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行病学将能够进行追潮性研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但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
②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③事物本质呈现有一个过程,人们只能静观其变
④政府决策应该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16 课标卷Ⅰ)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8 全国卷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8 江苏高考)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
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 )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10.(2017 课标卷Ⅲ) 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月2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1月29日教育部要求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各地教育部门、广大教师、网络科技企业、莘莘学子,还有无数家长团结一致、紧急行动,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实现停课不停学,战“疫”学习两不误。停课不停学总体效果是好的,但是各地在落实教育部通知精神过程中由于理解偏差,也出现了一些加大教师、学生负担和挤占节假日等问题,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屏幕,也会给教师、学生视力健康带来一定危害。
教育从学校转移到了网络,有人受益也有人质疑。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说明该如何看待这一特殊时期的不同“声音”。
参考答案
自学提纲
客观 客观事物 客观性 人人平等 有条件的 条件和范围 客观 历史的统一 谬误 反复性 各种条件 主体 一个过程 实践到认识 多次反复 无限发展 永无止境 波浪式的前进 被推翻 与时俱进 发现真理
情境探究
1. 议学提示: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特点:客观性、唯一性、具体性、条件性
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的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
2. 追求真理的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素养达标
B B C B B A C A C B
11.【答案】①真理是客观的,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线上教学符合当前实际,虽然有一定弊端,但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和一定的局限性。质疑有助于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进一步明确网络直播的利与弊。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对网络教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探究网络教学的不足并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