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2溶解度 (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度涵义。2.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教学重点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教学难点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了解溶解度曲线意义。导学过程一、课前先学预习检测:1.在一定____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3.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随压强的增大而________.4.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①溶质的性质 ②温度 ③压强 ④溶质的质量 ⑤溶剂的性质 ⑥溶剂的质量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二、课堂探究合作探究一: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 问题讨论2、媒体使用:(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4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3)向10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3、交流:定量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在等量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克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补充]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时,通常我们规定比较溶质的质量大小,单位用克。[引导]结合上述总结及教师的补充,总结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四个要素。4、展示(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四大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5、[投 影]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时的溶解度)见课本。溶解度/g 一般称为<0.01 难溶0.01~1 微溶1~10 可溶>10 易溶合作探究二:溶解度曲线1、问题讨论:(1)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媒体使用:课本上的图表3、交流:可得到以下信息:①曲线与曲线的交点表示了两物质在某温度时有相同的溶解度。4、展示:溶解度曲线:(1)含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2)作用:可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合作探究三: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问题讨论(1)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3)对于气体物质,研究它的质量方便,还是体积方便 2、交流:(1)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系。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2)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3)对于气体物质,我们通常测量它的体积,而不是去称量它的质量,所以研究气体的体积较方便。3、展示: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所以溶解度的概念中强调:必须指明一定的温度。那么描述气体溶解度概念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呢 [学生讨论发言]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五因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里、饱和状态、气体体积。(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三、达标检测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加入溶剂2.日晒海水可以得到食盐固体,其原因是( )A.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降低 B.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显著增大C.受热时海水中的水分蒸发 D.受热时海水发生分解3.2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0.3 g A物质,则A在水中的溶解性为(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4.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有关.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__________有关.5.图为A、B、C分别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30℃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2)温度30℃时,a点是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使其变成30℃时饱和溶液,需加溶质____________克.(3)A、B物质属于____________物质.(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4)P点意义是___________,M点意义是______________.(5)若使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