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2 功率》2023年同步练习卷一 、单选题1.功率一定的拖拉机在深耕时的行驶速度比在公路上慢,这主要是为了A. 增大牵引力 B. 增大牵引力所做的功C. 增大发动机的功率 D. 节省燃料2.关于功率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功率大的机械做的功多 B.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时用的时间少C.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越多,则功率越大 D. 机械功率越大,其机械效率越大3.将一本物理书从地面捡起放到课桌上,所做的功大约是A. B. C. D.4.小强背着的书包从一楼上到二楼,用时,此过程中,克服书包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A. B. C. D.5.小明同学两次施加水平拉力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两次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B. 拉动到距离时,两次克服摩擦所做的功C. 拉动到距离时,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D. 拉动到距离时,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6.质量为的小华同学,为了从三楼爬到四楼,他在内连续向上跳了个台阶,在这段时间内,小华的功率大小最接近于A. B. C. D.7.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B. 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C. 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 做功时间短的机械,功率一定大8.为提高学生体质,很多城市把跳绳如图所示列入了初中体育学业水平测试项目。某初三学生完成了次跳绳,以下相关估测不符合实际的是 A. 学生质量可能是 B. 每次跳起的高度约C. 学生做功约 D. 学生做功的功率为二 、填空题9.在物理学中,为了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需要引入不同的物理量,例如: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引入物理量“速度”.请你仿照此例再举出一倒:要比较 ______ ,需要引入 ______ .10.小军用的水平推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重的物体,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若该物体在内移动,小军水平推力做的功是______,推力做功功率是______,该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是______。11.如图所示,一物体放在同一平面上,第一次在拉力的作用下,以速度匀速运动了距离,第二次在拉力的作用下,以速度匀速运动了同样的距离,两次拉力做的功分别为和,功率分别和,已知,则______ ,______ 两空均选填“”、“”或“”。12.年月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一辆小客车上的乘客看到桥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这是乘客选择了______为参照物。图甲和图乙分别为在港珠澳大桥某地拍摄的距离和限速指示牌,若汽车受到的阻力恒为,则小客车从此位置到澳门出口至少需要______,这辆汽车的最大功率为______。 13.某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装置,用的力拉升重量是的物体,在内匀速提升米,那么此人拉动绳子的速度是 ______米秒,提起物体的功率是 ______瓦。三 、计算题14.班级里组织登楼比赛活动,比一比谁登楼的功率最大。为此, 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______ 小丽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______ A.测出自己所受的重力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 D.测出自己上楼梯所用的时间 E.算出自己登楼的功率 初三某同学以正常速度从教学楼的一楼登上三楼,他登楼的功率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______ A.瓦特 瓦特 瓦特 瓦特。15.学校机器人兴趣小组进行“精准吊装”实验。块长短不一的长方体木块均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机器人将木块按长度从大到小依次吊装并对称叠放。已知木块的密度相同,高度均为,宽度均为,不同序号木块的质量如下表,其中,取。 已知号木块的长度,求未叠放时号木块对地面的压强; 如图,把号木块吊装到号木块的上面,求此过程克服木块重力所做的功; 机器人完成全部吊装叠放用时求整个过程克服木块重力做功的功率。序号质量四 、简答题16.如图所示,为了测量人骑自行车的功率,某活动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离出发线、、、、…的地方分别划上条计时线,每条计时线附近站几个学生,手持秒表。听到发令员的信号后,受测者全力骑车由出发线启动,同时全体学生都开始计时。自行车每到达一条计时线,站在该计时线上的几个学生就停止计时,记下自行车从出发线到该条计时线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完成下表中空格的数据:运动距离各段平均速度从数据分析可知:该同学骑自行车由静到动的过程中,先加速后匀速。关于加速的原因正确的是: ______ 。 A.人骑自行车的牵引力等于阻力 人骑自行车的牵引力大于阻力 C.人骑自行车的牵引力小于阻力 都有可能 本次实验中,设运动过程中,学生和自行车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比例系数为,则在匀速运动过程中人骑自行车的牵引力为______ ,若整个过程中该同学骑车的功率保持不变,则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拖拉机深耕时,阻力较大,需要更大的牵引力,因为拖拉机的功率是一定的,根据可知,要想获得较大的牵引力,就必须减小速度,所以,拖拉机深耕时的行驶速度一般比在公路上慢. 故选 根据功率公式:,当拖拉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跟速度成反比. 此题主要考查了功率公式的变形:的运用,只要知道功率一定,牵引力与行驶速度成反比即可解答.2.【答案】C;【解析】解: A、由公式可得,所以做功的多少不仅与功率有关还与时间有关,故A错误; B、由公式可得,所以做功时用的时间不仅与功率有关还与功有关,故B错误; C、物体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所以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越多,则功率越大,故C正确; D、机械功率越大,说明机械做功越快,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故D错误; 故选C. ①物体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②功率的计算公式是,由公式可知,功率的大小与做功多少和做功所需时间的长短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机械效率高说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大. 该题考查了对机械效率、功率的了解与掌握,使用机械时省力情况、功率大小、效率高低没有必然联系.3.【答案】B;【解析】解:一本物理课本大约, 重力, 课桌大约高, 所以,将一本掉在地上的物理书捡起放到课桌上所做的功约为:左右。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 估测出物理书的质量,利用求出重力,然后估测出课桌的高度,再利用计算将一本物理书从地面捡起放在课桌上所做的功,并与各选项对照做出判断即可。 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值,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用日常知识积累解答此题。4.【答案】B;【解析】解:书包的重力, 一楼到二楼的高度约为,克服书包重力做功, 克服书包重力做功的功率。 故选:。 根据得出书包的重力,根据得出克服书包重力做功,根据得出克服书包重力做功的功率。 此题主要考查功和功率的计算,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5.【答案】D;【解析】解: 、同一物体的重力不变,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故两次拉动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即;拉动到距离时,距离相等,所以根据可知,两次克服摩擦所做的功,故错误; 、由图象可知,两次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 拉动到距离时,距离相等,所以根据可知,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拉动到距离时,第一次所用时间小于第二次所用时间,所以根据可知,拉动到距离时,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故错误,正确。 故选:。 根据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两次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然后根据分析拉动到距离时,两次克服摩擦所做的功的大小. 根据力的平衡得出两次拉力的大小,然后根据分析拉动到距离时,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从图中得出拉动到距离时,两次所用时间的大小,再利用分析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大小。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6.【答案】D;【解析】解:小华重: , 每个台阶的高度为,在内连续向上跳个台阶做的功: , ,最接近于 故选 知道小华的质量,利用重力公式求小华重,每个台阶约,利用求向上跳一个台阶做功,再求出跳个台阶做功,最后利用求功率.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功的公式和功率的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较准确地估测出一个台阶的高度是本题的关键.7.【答案】C;【解析】略8.【答案】D;【解析】解:、大多数初三学生的质量约为,故符合实际; 、跳绳每次起跳的高度约为,故符合实际; 、学生跳绳次,做的功约为:,与相差不大,故符合实际; 学生做功的功率为:,与相差较大,故不符合实际。 故选:。 大多数初三学生的质量约为; 跳绳每次起跳的高度约为; 根据算出学生跳绳做的功,由算出学生做功的功率。 解决此类问题要利用生活常识,联系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估测。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9.【答案】压力的效果;压强;【解析】解: 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需要引入物理量“压强”; 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需要引入物理量“功率”. 故答案为:压力的效果;压强. 根据对常见物理量物理意义的掌握作答. 知道功率和压强等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此题属于基础题.10.【答案】250 ; 25 ; 0 ;【解析】解:由题可知,小军水平推力所做的功为:; 小军推力做功的功率为:; 物体沿水平推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但在重力的方向上并没有移动距离,故重力所做的功为。 故答案为:;;。 由求出推力所做的功,再由求出功率的大小,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分析重力做功的多少。 该题考查对功及功率的理解,要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基础性强,难度不大。11.【答案】= >;【解析】解: 一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在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等于摩擦力;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故拉力不变,即,由于通过的距离相同,根据可知,所做的功是相同的,即; 拉力相同,,则根据可知,第一次的功率大,即。 故答案为:;。 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判定两次拉力的大小,根据判定功的大小; 根据判定功率的大小。 此题主要考查了功和功率公式的应用,能够判定拉力相同时解答该题的关键。12.【答案】小客车 ; 0.29 ; 1×105 ;【解析】解: 两边的路灯相对于小客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乘客选择了以小客车为参照物, 由交通标志牌可知,小客车在此路段限速,此处到澳门出口的距离是, 由可得,小客车从此位置到澳门出口至少需要时间: ; 这辆汽车的最大功率: 。 故答案为:小客车;;。 如果物体是运动的,一定选择和物体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如果物体是静止的,一定选择和物体没有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 由交通标志牌可知,此路段限速,此处到澳门出口的距离是,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从此处到澳门出口的运动时间。 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候,牵引力等于阻力,利用公式可求汽车的功率。 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13.【答案】1.6 160;【解析】解:从图中可知,物体在内匀速提升米,则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此人拉动绳子的速度是; 提起物体所做的功, 功率。 故答案为:;。 从图中可知,物体在内匀速提升米,则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根据速度公式得出此人拉动绳子的速度; 根据得出提起物体所做的功,根据得出功率。 此题主要考查速度、功、功率的有关计算有一定综合性,难度适中。14.【答案】刻度尺、体重计、秒表 B B;【解析】解:根据功率的公式可知,要测地面到楼高度需要刻度尺或皮卷尺,测人的质量需要用体重计,测从地面登上楼的时间需要秒表。 同样从实验原理可知,要测量的量有:地面到楼高度、人的质量、从地面登上楼的时间这里多余的是测出楼梯的总长度; 某同学的体重一般约为,一层楼的高度在左右,爬一层楼的时间大约, 则中学生爬楼的功率为。 故答案为:刻度尺、体重计、秒表;;。 根据,可知,需测量体重、楼的高度,登上楼的时间,需要器材刻度尺、体重计、秒表。 估测中学生的一般体重,一层楼的高度在左右,爬一层楼的时间大约,据此计算上楼的功率。 此题主要考查测量功率所需要的器材,所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比较功率大小的依据。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15.【答案】解:(1)由题可知,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1号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1=G1=g=2mg=2×12kg×10N/kg=240N, S1=ab=1.2m×0.2m=0.24, 则1号木块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1000Pa; (2)由题可知,把2号木块吊装到1号木块的上面,此过程中克服木块所做的功为: W2=G2h=mgh=12kg×10N/kg×0.2m=24J; (3)由表中数据可知,吊装n(n>1)号木块所做的功为:Wn=Gn(n-1)h==mgh=24J 则W总=6Wn=6×24J=144J, 功率大小为:P===0.4W。 答:(1)已知1号木块的长度a=1.2m,未叠放时1号木块对地面的压强为1000Pa; (2)把2号木块吊装到1号木块的上面,此过程克服木块重力所做的功为24J; (3)机器人完成全部吊装叠放用时6min,整个过程克服木块重力做功的功率为0.4W。;【解析】 水平面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由解题; 克服物体重力做功,由解题; 先求出机器人所做的总功,由求出做功功率。 该题考查了压强、功及功率的计算,综合性强,难度较大。16.【答案】B 150 1500;【解析】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从米点对应的时刻是,米点对应的时刻是,所以从米到米这米的路程,对应的时间。 根据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此段路程的速度:。 同理可以求得从米到米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牵引力和阻力包括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由于是加速运动,所以不是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不是一对平衡力,两者不相等,而是牵引力大于阻力。故选。 由题意知阻力和速度的关系式是:阻当自行车匀速运动时,速度为,代入关系式可得:阻。 由于此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牵引力等于阻力,故此时的牵引力为。 功率的计算公式。 将匀速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牵引力代入公式,即可求得功率:。 故答案为:运动距离各段平均速度; ; 。 将表格中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对应起来,利用公式即可求出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自行车加速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受到的阻力和牵引力不是平衡力,根据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运动状态来确定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关系。 根据题目中告诉的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并且告诉了比例系数,由此可以得到两者的关系式,根据速度可以求出阻力,进而得到牵引力。根据功率的推导式:,可以求出其功率。 求平均速度时,在表中记录的运动时间,相对于下一段路程是一个时刻,在此题中,求平均速度时,首先要从时刻转化成时间段。与此题类似有,给你一张火车运行表,让你求其中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解法相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