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Please enter the relevant text content here. Operation method: select all the text in this paragraph with the mouse, and enter the text directly to replace it. The text format will not change.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一框目录101全书主线Enter the relevant introduction here, as brief as possible.22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Enter the relevant introduction here, as brief as possible.33导入新课Enter the relevant introduction here, as brief as possible.44议题Enter the relevant introduction here, as brief as possible.Contents 53新课Enter the relevant introduction here, as brief as possible.01全书主线《民法典》规定的婚姻与家庭中的民事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民法典》规定的自然人的权利与义务确保前三单元所涉实体的权利与义务的实现《劳动法》等规定的劳动者和经营者的权利与义务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本册教材内容是围绕“民事权利与义务”展开的宏观把控民事权利与义务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依法受着处理纠纷有效维护合法权益《民法典》的基础知识婚姻与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构成完整的民事法律权利与义务教学体系劳动法律制度市场经营法律制度侧重人格权和财产权侧重身份权劳动者和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依法维护民事主体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实现01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01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为什么说孩子的压岁钱是受法律保护的?从这一法规中谈谈你对我国民法的认识 01议学问题①民法典明确:压岁钱应归孩子所有。《民法典》 规定: 8周岁前由家长代管,8周岁后应协商处置。红包属于赠与、纯获利行为,孩子可以交给家长让他们帮忙保管,但是保管也只是保管,家长不能替孩子花。②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01议学提示1、法律在社会生活中重要性(1)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名成员,都处于社会生活之中。法律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2)我们要学习法律常识,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规则.01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2、民法调整的对象(民法是干什么用的?)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民法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01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自然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公民都是自然人)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例如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属于营利法人;公立学校属于非营利法人;政府机关属于特别法人。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名词点击: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注意法人不是“人”而是“组织”01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3岁孩子起诉父亲还16800元压岁钱01议学情境二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为什么说父母挪用孩子的压岁钱是违法的?在压岁钱的处理上体现了什么样的民事关系 01议学问题①民法上将给予压岁钱的行为定性为赠与。根据《民法总则》的第35条: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②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但有些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则并不是对等的,比如赠与关系。01议学提示①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平等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其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自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3、民事法律关系(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三要素01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自然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①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②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①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①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的未成年人③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01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3、民事法律关系(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三要素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所有权关系 物债权关系 行为知识产权关系 智力成果、商业标记。(专利、著作)人身关系 生命健康、姓名、名誉、荣誉等。01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3、民事法律关系(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三要素01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财产权人身权民事权利物 权债 权知识产权股 权人格权身份权所有权他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相关链接:民事权利体系01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子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有没有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能不能)拓展提升:区分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01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关于压岁钱到底归谁主要不是法律问题01议学情境三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为什么说关于压岁钱到底归谁主要不是法律问题?01议学问题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①法中有德: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②德中有法: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力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4、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01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含义 三要素 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主体 名称 时间及分类 特点自然人 从出生到死亡 根据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之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 客体 是什么 特点 举例 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所有权关系 物 债权关系 行为 人身关系 人身利益 知识产权关系 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 内容 是什么 关系 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既是相到对立的,也是相到联系的,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通常是对等的 突破提升:全面理解民事法律关系01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PART 03解析民法基本原则2议题三:做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公民,践行民法基本原则妈妈买房首付不够用女儿5万压岁钱 被孩子要求道歉乖,爸妈先帮你把红包存起来,等你长大了再给你用。”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把压岁钱交给爸妈保管。今年15岁的欢欢(化名),从小就将压岁钱交给母亲张玲(化名)保管,到今年春节,已经存了5万多元,可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妈妈没有经过她的允许,将5万多元“充公”,凑房子的首付款了。事后,当得知妈妈花光了她的压岁钱,欢欢很不高兴,和妈妈发生争吵,母女“冷战”了好几天。尽管妈妈罗列了多个“挪用”压岁钱的理由,但是欢欢始终认为妈妈的这种行为不对,坚持要妈妈道歉。最终,在家人的劝说下,妈妈给女儿欢欢口头道歉,一场“家庭风波”才平息下来。01议学情境四请你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女儿要求妈妈道歉的理由。妈妈帮你存银行,你上学、工作、结婚时再用真的吗?说话算数?01议学问题①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孩子虽小,但仍是独立民事主体。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享有的权利仅仅是代为管理孩子的压岁钱,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是监护人的应履行的义务,私自挪用压岁钱侵犯了孩子的财产权,也地违背公序良俗的表现。②妈妈的行为是一种不守诚信的表现。“虽然买房也是为我好,但是至少得提前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自愿拿出属于她的财产为他们的小家做出贡献。01议学提示(1)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2)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1、规定民法基本原则的目的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2、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01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否则,即使出于善意,可能也要承担法律责任。注意3、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二审判决的依据):01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含义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目的 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原则 内涵 详解内容 平等 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体的身份平等 指不论其自然条件和社会处境如何,其法律资格亦即权利能力律平等。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法律地位平等自愿 自愿原则的实质,就是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从事民事活动,国家一般不干预,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其内容应该包括自己行为和自己责任两个方面公平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在民事主体之间发生利益关系摩擦时,以权利和文务是否均衡来平衡双方的利益 是一条法律适用的原则,即当民法规范缺乏规定时,可以根据公平原则来变动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公平原则又是一 条司法原则,即法官的司法判决要做到公平合理,当法律缺乏规定时,应根据公平原则作出合理的判决公平 诚信 诚实信用。其本意是要求技照市场制度的互惠性行事 在缔约时,诚实并不敢不诈;在缔约后,守信用并自觉履行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应当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民法将守法原则表述为:民事活动必须道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守法与公序良俗 自觉遵守各项相关法律: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普良风俗的合称 是现代民法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是指一切民事活动应当遵守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它有维护国家社会一般利益及一般道德观念的重要功能绿色 践行绿色发展理主,推动绿色发展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源保价态长绿体现了天地人和、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突破提升:全面认识民法基本原则01法人非法人组织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民事义务1、平等民事权利民法基本原则2、自愿3、公平4、诚信5、守法和公序良俗6、绿色需要调节客体内容主体要素含义财产关系人身关系民事法律关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01本框小结1.(2022春·黑龙江双鸭山·高二校考期中)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被称为“民权保护之母”,也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一生各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法保护公民的民事权利②民法旨在调整自然人间的人身关系 ③民法与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密切相关 ④人的一生要与所有民事法律规范打交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01课堂练习【答案】B【详解】①:民法典被称为“民权保护之母”,说明民法保护公民的民事权利,①符合题意。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而不仅仅是调整自然人之间的人身关系,②说法片面。③:“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一生各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说明民法与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密切相关,③符合题意。④:人的一生要参与各种民事活动,从而受到民法的广泛规范,但并不意味着要与所有民事法律规范打交道,④错误。故本题选B。01课堂练习2.(2021春·北京·高二统考期中)李某向王某借款后逾期不还,王某在索要过程中两人产生争执,李某殴打王某致其重伤,王某之妻赵某目睹全过程,因受惊骇导致精神崩溃。王某儿子十分气愤,就此事在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上对李某进行大肆辱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赵某的身体权受到侵害 ②李某应当赔偿王某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 ③李某的隐私权受到侵害 ④王某儿子应当承担排除妨碍的民事责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01课堂练习【答案】B【详解】①: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保持其身体组织完整并支配其肢体、器官和其他身体组织并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他人违法侵犯的权利,“因受惊骇导致精神崩溃”没有涉及身体权受到侵害,故①不选。②:材料中“李某殴打王某导致其重伤”,说明李某应当赔偿王某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故②入选。③: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在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上对李某进行大肆辱骂”,说明李某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故③入选。④:排除妨碍权利人行使其权利受到他人不法阻碍或妨害时,要求侵害人排除或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排除,以保障权利正常行使的措施,在材料中,李某的隐私权受到侵害,王某儿子应当承担停止侵害的民事责任,故④不选。故本题选B。01课堂练习3.(2022春·浙江温州·高二乐清市知临中学校考期中)A县人民政府为建宾馆,向该县B银行贷款500万元,届期未能偿还。B银行以A县人民政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 )A.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B.应属政府行政行为,不应由民法调整C.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纵向经济关系D.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01课堂练习【答案】D【详解】B:案例中B银行以A县人民政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属于民事诉讼案件,而不是行政行为,B错误。C:案例涉及的是权利义务关系,而不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纵向经济关系,C错误。AD:政府向银行贷款属于借贷合同法律关系,在这种法律关系中,政府机关与银行是平等的民事主体,D符合题意,A排除。故本题选D。01课堂练习4.(2022秋·海南海口·高二校考期中)下列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是( )A.7个月的胎儿B.满月的婴儿C.会画画的猩猩D.被诽谤的死者01课堂练习【答案】B【详解】A:民事权利能力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义务责任的资格。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A错误。B:满月的婴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B正确。C:动物不属于民事主体,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C错误。D:死亡的人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D错误。故本题选B。01课堂练习5.(2022春·江苏盐城·高二盐城市田家炳中学校考期中)下列属于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A.交警对小王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B.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电脑的合同C.小偷甲因偷盗他人财物被警察拘留D.甲市政府因市政规划需要将乙家所在区域划入拆迁范围01课堂练习【答案】B【详解】AD: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政府将乙家所在区域划入拆迁范围属于行政法律关系,AD不符合题意。B: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也就是说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B符合题意。C:小偷甲因偷盗他人财物被警察拘留属于刑事法律关系,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01课堂练习6.(2022春·河北衡水·高二校考期中)刘某在市场上询问了一件商品的价格后,摊主强迫去购买;李某知道自己手中的一幅画是赝品,却以真迹的价格卖给王某。摊主和李某的行为分别违背了民法基本原则中的( )A.平等原则和自愿原则B.平等原则和诚信原则C.自愿原则和诚信原则D.自愿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01课堂练习【答案】C【详解】C:摊主强迫去购买,这违反了自愿原则,明知是赝品,却以真迹的价格卖,这违背了诚信原则,C符合题意。AB:摊主强迫去刘某购买违背了民法基本原则中的自愿原则而不是平等原则,李某知道自己手中的一幅画是赝品,却以真迹的价格卖给王某,违背了民法基本原则中的诚信原则而不是自愿原则,AB均排除。D:材料中的案例不涉及公序良俗原则,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01课堂练习7.(2022秋·重庆·高三统考期中)2021年5月,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检察院通过调查发现,2017年6月以来,章某在江苏沭阳县经营章某纹身馆,累计为数百人提供纹身服务,其中有40多名未成年人。遂向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虽然我国法律没有禁止给未成年人纹身,2021年6月1日,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章某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纹身服务,并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公开向社会公众书面赔礼道歉,章某当庭表示不上诉。该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理由是( )A.未成年人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难以认识纹身的危害B.章某有为未成年人纹身的事实,纹身受国家法律禁止C.章某在从事纹身经营活动时应该遵循公序良俗的原则D.章某在从事纹身经营活动时应该遵循平等和自愿原则01课堂练习【答案】C【详解】A:未成年人中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之分,A说法错误。B:题中已说明我国法律没有禁止给未成年人纹身,B说法错误。C: 人民检察院起诉章某,是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该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理由是章某在从事文身经营活动时应该遵循公序良俗的原则;C符合题意。D:章某给未成年人纹身没有强迫和欺骗,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01课堂练习8.(2022春·江苏扬州·高二统考期中)小周想要租赁某单位的两间门面房开茶叶店。在与该单位订立租赁合同的过程中,当事人小周按照自己的意思与该单位就合同的相关内容进行协商,这体现的民法基本原则是( )A.平等原则B.绿色原则C.公平原则D.自愿原则01课堂练习【答案】D【详解】A: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材料没有体现这一原则,A错误。B:绿色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材料没有体现这一原则,B错误。C: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与义务。材料没有体现这一原则,C错误。D:自愿原则是指绿色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材料体现了自愿原则,D正确。故本题选D。01课堂练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2.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教学目标】1.民事法律关系2.民事权利与义务3.民法基本原则【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每个公民认真学习民法知识,提高法治素养。科学精神: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意识:尊崇法律、敬畏法律,把法治作为工作、生活的准则和指南,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公共参与: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教学重点】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理解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教学难点】理解民法规定的六项基本原则。【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我们的生活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被邻居家的二哈给咬了该怎么办 朋友借钱赖账不还怎么办 和另一半过不下去了怎么办 买房遇到烦心事怎么办 定金和订金搞不清楚吃了哑巴亏 ...这些问题通过今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这册书的学习都能解决拿破伦说: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一一那就是我的法典!现在我国也有自己的《民法典》了!解决这些问题民法都可以告诉你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在学习民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册书的知识体系。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民法典(1)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3 次会议通过,共7编、1260条 ,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2)意义: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规范了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新课讲授:出示课题——认真看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春节刚过,你收到压岁钱了吗?这节课我们就从压岁钱讲起第一幕: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总议题:如何正确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议题一:从压岁钱“争夺战”中,感悟民法和民事法律的关系议题二:从关于压岁钱到底归谁主要不是法律问题中探究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议题三:做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公民,践行民法基本原则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孩子的压岁钱归谁?》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为什么说孩子的压岁钱是受法律保护的?从这一法规中谈谈你对我国民法的认识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①民法典明确:压岁钱应归孩子所有。《民法典》 规定: 8周岁前由家长代管,8周岁后应协商处置。红包属于赠与、纯获利行为,孩子可以交给家长让他们帮忙保管,但是保管也只是保管,家长不能替孩子花。②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法律在社会生活中重要性(1)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名成员,都处于社会生活之中。法律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2)我们要学习法律常识,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规则.2、民法调整的对象(民法是干什么用的?)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民法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名词点击: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自然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公民都是自然人)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例如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属于营利法人;公立学校属于非营利法人;政府机关属于特别法人。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注意;法人不是“人”而是“组织”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13岁孩子起诉父亲还16800元压岁钱》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为什么说父母挪用孩子的压岁钱是违法的?在压岁钱的处理上体现了什么样的民事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①民法上将给予压岁钱的行为定性为赠与。根据《民法总则》的第35条: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②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但有些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则并不是对等的,比如赠与关系。3、民事法律关系(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三要素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①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平等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然人:自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其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相关链接:民事权利体系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关于压岁钱到底归谁主要不是法律问题》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为什么说关于压岁钱到底归谁主要不是法律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4、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①法中有德: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②德中有法: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力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突破提升:全面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第二幕:解析民法基本原则议题三:做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公民,践行民法基本原则议学情境四:阅读材料《妈妈买房首付不够用女儿5万压岁钱 被孩子要求道歉》乖,爸妈先帮你把红包存起来,等你长大了再给你用。”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把压岁钱交给爸妈保管。今年15岁的欢欢(化名),从小就将压岁钱交给母亲张玲(化名)保管,到今年春节,已经存了5万多元,可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妈妈没有经过她的允许,将5万多元“充公”,凑房子的首付款了。事后,当得知妈妈花光了她的压岁钱,欢欢很不高兴,和妈妈发生争吵,母女“冷战”了好几天。尽管妈妈罗列了多个“挪用”压岁钱的理由,但是欢欢始终认为妈妈的这种行为不对,坚持要妈妈道歉。最终,在家人的劝说下,妈妈给女儿欢欢口头道歉,一场“家庭风波”才平息下来。议学问题:请你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女儿要求妈妈道歉的理由。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①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孩子虽小,但仍是独立民事主体。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享有的权利仅仅是代为管理孩子的压岁钱,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是监护人的应履行的义务,私自挪用压岁钱侵犯了孩子的财产权,也地违背公序良俗的表现。②妈妈的行为是一种不守诚信的表现。“虽然买房也是为我好,但是至少得提前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自愿拿出属于她的财产为他们的小家做出贡献。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1、规定民法基本原则的目的(1)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2)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2、民法基本原则含义: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3、民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注意: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否则,即使出于善意,可能也要承担法律责任。突破提升:全面认识民法基本原则本课小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教学设计.doc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pptx 13岁孩子起诉父亲还16800元压岁钱,法院判了,法律,案件解读,好看视频.mp4 关于压岁钱到底归谁主要不是法律问题.mp4 民法典.mp4 过年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到底归谁所有?.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