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 应对自然灾害 第2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 应对自然灾害 第2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5课 应对自然灾害 (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知道人类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2.道德修养:知道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提升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意识与技能。
3.责任意识:学习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感人事例,感悟人们在危难中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2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由生活中的预警信息引发对灾害危害的重视,增强防灾避险意识。(重点)
2.通过安全自护大闯关,实际锻炼并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难点)
3.了解我国从科技创新、综合治理、法律保障等方面筑起安全防线,感受人们正在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避险意识不可少
1.一条短信引发的避险思考
(1)导入:老师的手机里经常会收到各种短信,有的是家人发来的信息,有的是广告,还有一条这样特别的短信,我们一起来看看。
(2)创设情境。(出示课件:短信截屏图片或短信录音)
今天有暴雨,气象局温馨短信提醒你:雨天路湿滑,行车小心驾。雨天多雷电,出门要躲闪。雨天天阴沉,心情别烦躁。
(3)提问: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短信?
预设:这是一条天气预警短信。
追问:通常你们家人收到类似的天气预警短信,会怎样做呢?
预设1:我妈妈会提醒我带好雨具。
预设2:没事就会不出门。
预设3:当作普通短信,看过就过去了,不怎么在意。
点评:收到这类短信,有的同学的家人很重视,并作出了相应的准备,有的同学的家人并不重视。对这类短信的重视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避险意识。
2.重视不够引发的安全隐患
提示:生活中,类似天气预警短信这类的自然灾害预警提示有不少。谁能举例说一说?
预设1:容易滑坡的地方,往往会有安全警示牌在提醒我们。
预设2:每当台风来临前,电台电视台会连续播放相关信息,提醒人们注意安全,预防台风危害。
点评: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这些不同形式的提示,都是自然灾害的预警信息。
提问:如果我们不关注这类预警信息,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预设1:不看暴雨预警短信,肯定准备不足,至少会淋雨。
预设2:不看滑坡标识,一旦发生滑坡,就危险了。
预设3:住在沿海地区的人,知道台风的厉害,所以每当电台、电视台一预警,这里的人们都会非常小心。
小结:我们要高度关注这些自然灾害预警信息,要有防灾避险意识。只有这样,当自然灾害来临时,我们才有足够的准备来应对,将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板书:避险意识)
二、活动二:安全自护大闯关
1.游戏猜猜猜
(1)引导:有了防灾避险意识还不够,我们还要学会正确的方法,才可以在灾害来临时,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教材第39页“活动园”中的4幅图片及配音)
(2)提问:同学们,这些想法或者做法对不对呢?如果正确,
就在胸前用胳膊摆一个“√”;如果错误,就用右手比一个“×”。
(学生按要求做选择)
(3)小结:大家有的摆“×”,有的比“√”,看来我们对图片中这些避险方法有争议。
2.正确避险我知道
(1)引导: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正确的避险方法吧。
(2)分组模拟演练。(设置相应情境,师生互动交流,随机贴板贴)
①情境一(出示课件:3分钟雷雨交加的音频贯穿此活动的始终,准备板贴随时提醒注意重点环节)。
提问:同学们,雷暴雨即将来临,电闪雷鸣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请注意,我们现在是在教室内。
预设:关门关窗。
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做?
预设:避免雨水打湿室内,室内进水会破坏地板和课桌书本,甚至会引发漏电危险。
点评:你还挺爱惜公共财产的,我帮你贴上去。(板贴:关门窗)
追问:如果是在家里,你会怎么做?
预设:也要关好门窗,并把室外的衣服收回家。
点评: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
提问:还有补充的吗?
预设1:不在阳台上打手机。
点评:你提醒得对!雷雨天室外打电话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有可能引发雷击危险。(板贴:不在阳台上使用手机)还有补充吗?
预设2:最好关闭不必要的电源,以免传电引来雷击。
点评:防患于未然。(板贴:关闭电源)
追问:那室外呢?谁来说说?
预设1:不要站在大树下,因为高大的树木常常会吸引雷电。也不要站在广告牌下面,以免被风雨吹落的重物砸伤。(板贴:不站在树下或广告牌下)
预设2:打雷时尽量不要站在高处,这样也容易招引雷电。
点评:你们讲得真好!所以在“游戏猜猜猜”中那位打雷时选择到大树下避用的同学,他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他的做法是错误的。
预设3:雷雨天在室外不要奔跑,因为随着你步伐的加大,你的跨步电压也在加大,这会吸引雷电找上门。
预设4:尽量远离电线铁轨、铁丝网等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
点评:你们可真是小小物理学家哟! (板贴:不奔跑)
提问:那此时应该怎么做才对呢?
预设:应尽快进入室内躲避。
点评:是的,此时最好的办法是迅速躲入有防雷保护的建筑物内。(板贴: 尽快进入室内)
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大家用自己的智慧总结出应对雷暴雨天气的行为指南。板贴:
班级应对雷暴雨天气行为指南
室内 关门窗、不在阳台上使用手机、关闭电源
室外 不站在树下或广告牌下、不奔跑、尽快进入室内
②情境二(布置模拟体验场景:利用教室的一角,模拟一个家庭旅馆场景,用纸板分别区分出厨房、卫生间、客厅、餐厅、卧室)。
提示:有一组外出旅游的同学住进了一家家庭旅馆(演示的同学进入模拟旅馆室内区域)。突然,地震来了,请演示的同学紧急疏散。(出示课件:播放地震防空警报。演示的学生各自找位置避险,并作出相应的避险动作,教师采访不同选择的学生)
采访:这两位同学,地震来临时,你们为什么要往门外跑?
预设:因为怕地震把房屋震垮了,所以想赶紧跑出去。
追问:这样能安全又及时地跑到室外去吗?
预设:估计很危险。刚才仔细想了想,如果地震来得猛烈,我们又住在高楼,估计还没跑出去,房子就塌了。
点评:是的,如果时间来得及,能有秩序不拥挤地逃出建筑物跑到空旷室外,是安全的办法。但大地震发生时,从感觉到地动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大约十几秒的时间来逃离险境。所以这个办法要慎用。
采访: (在卫生间抱头躲避)你们怎么都不去卧室、客厅这些宽敞的地方啊?
预设1:因为这里有水源。如果不幸被埋,可以有水喝。
预设2:这里有承重墙,空间小,更容易形成逃生的空间,挡住坍塌的建筑。
追问:你们为什么抱着头?
预设:为了保护头部,因为头部最重要。
点评:你们想得真周到。
提问:很多同学选择躲在房屋的墙角,这样做是对的。但你们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吗?
预设:因为万一楼上的横梁坍塌,可以和墙壁形成一个“生命三角形”。
小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应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并护住头部,耐心等待救援。所以在“游戏猜猜猜”中那位同学躲在卫生间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③情境三。
引导: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泥石流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一种。当泥石流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预设:我们不要慌张,要冷静迅速地撤离。
点评:是的,你说的方法没错,但选择撤离方向也很重要。
提示:假设第三小组的同学去山区开展露营活动,这时突然遇到了泥石流。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后,老师就会抖动这条绸带来代表泥石流,其他同学请仔细观察第三小组的同学是选择哪个方向来躲避的。第三小组的同学准备好了吗?泥石流来了! (出示课件:播放泥石流的相关音频。教师抖动绸带模拟泥石流)
(学生的选择分为顺着跑和垂直方向跑两种)
提问:他们这样跑对吗?
预设:遇到泥石流,应该向垂直于泥石流方向的山坡上跑。
点评:说得对,科学躲避才能保命。如果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人是很难跑过泥石流的速度的,一旦被泥石流追上,就危险了。
追问:现在回头来看看选择在山谷扎营的行为,你觉得这样做对吗?
预设:在山洪、泥石流高发期,在山谷扎营有被泥石流冲走的风险。
点评:看来同学们懂得真不少!
(3)小结:掌握正确的避险方法是关键。只有具备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才可以有效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尽量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护我们自身生命财产安全。(板书:防御自然灾害)
3.绘制校园逃生图
(1)小组合作: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图。(出示课件:学校的平面图)请同学们找到自己班教室以及美术室、录播室、音乐室报告厅和计算机室等功能室的位置。假设我们正在其中的某个教室上课时,突然发生地震。请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和了解,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笔,分别标记出从各个教室和功能室出来的合理逃生路线。
(2)合作后全班交流。
预设1:我们小组汇报的是录播室和音乐室的逃生路线。这两间教室正好都在四楼,我们设计的是都从离自己最近的楼梯迅速下楼,这样又快又安全。
预设2:我们小组针对的是自己班级的教室。我们班在一楼,出门更快更方便,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出门时一定要有序不要拥挤。
追问:看来,大家对我们学校的环境很了解,绘制出了科学的逃生图。(教师同时呈现各个小组的逃生图)但我发现,从教室出来逃生到操场有很多条路线呢!如果灾难降临的时候,大家蜂拥而出,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预设1:大家都往自己觉得安全的地方跑,可能会发生拥堵甚至踩踏事故。
预设2:对!比如说我们现在在三楼上课,三楼有两个楼梯,我一出门赶紧往右边跑,可隔壁班同学一出门想往我这边的楼梯跑,这样很容易撞到一起。多危险啊!
点评:你们考虑得真周全!的确,逃生路线图设计好之后,我们还得全校统一部署。首先,我们可以实战演练一下,看看还有哪些小细节我们疏忽了,进一步合理修改我们的逃生路线。然后,提交给全校师生一起讨论,拿出一个统一的逃生路线方案。最后,全校师生按照制定好的路径,多演练几次,就不会发生大家担心地踩踏事故了。
(3)小结:通过制作校园逃生图,我们在实践中提升了自救自护能力。
三、活动三:科学防护保家园
1.要防灾先监测
(1)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上节课老师手机里的天气预警短信是怎么来的吗?它可不是随便编一条就发送出去这么简单。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科学家讲我国灾害监测,看看这条短信的“诞生”过程吧。(播放音频)
我国灾害监测预警网已“网”遍全国。遍布全国各地的地震、海洋、气象、水文等监测网,每天将各种信息实时传输到全国后方处理中心进行处理,由此得出预警信息。比如,你收到的一条小小的气象灾害预警短信,背后却是国家气象局、区域气象中心、省气象台等全国2600个气象台站,借助计算机、卫星、雷达等高科技手段,通力协作的结果。后方处理中心处理出信息后,再由相关的部门发布,通过短信等形式推送给大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各种预警系统,在我国减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从2003年6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全国各地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2622起,及时转移13万人,避免财产损失18.5亿元。
(2)提问:听了介绍,大家有什么感受?
预设1:自然灾害预警预报来得不容易,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全国上下通力协作的心血结晶。
预设2:监测预警系统真是帮了人们大忙。
点评:是啊,这些监测预警系统能极大地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人们预防灾害的“千里眼”顺风耳,功不可没。
引导:小小一条预警短信,背后却有大故事。让我们阅读教材第40页的“阅读角”,你又能发现什么?
预设1:为了减轻危害,我国不只是建系统,还专门制定了发布与传播方法,对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进行了规定。
预设2:这些工作让人们有规可依,方便人们依规操作。
(3)小结: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我国建立了气象、地质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这些系统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2.建工程抗灾害
(1)创设情境。(出示课件:防洪堤坝的图片)
(2)提问:修建这座堤坝,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预设:防洪防汛。
提问:生活中,为了防范、应对自然灾害,人们还建起很多像堤坝这样的工程。你能列举出这样的工程来吗?
预设1:为了防止滑坡,许多山坡被人们重新砌上石头,抹上水泥,种上方格草。
预设2:为了方便人们躲避地震、火灾、爆炸、洪水等灾害,许多地方规划有应急避难场所。
预设3:为了预防森林火灾,人们建起了防火带。
点评:大家发现了不少类似工程。看来,建设防灾减灾工程,也是人们对抗灾害的一大措施。
3.“高精尖”来帮忙
(1)“高精尖”产品展示会:现在,让我们来举办抗灾新技术“高精尖”产品展示会吧。产品有了,产品介绍就放在资料袋里(相机发放资料袋),可是缺少产品宣讲员,有哪些同学愿意将你手中的产品,向大家宣讲一下?
(2)宣讲。
预设1:我们参展的是一个模拟场馆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运用了3D技术与VR技术,所以只要-走进这个模拟情景系统中,你就仿佛置身一个正在发生的真实灾害现场。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与学习,可以让体验者在没有任何生命危险的情况下,
熟悉应对灾害的方法,掌握自救技能。
点评:这个太先进了,比玩游戏还刺激。
预设2:我们小组参展的是一个弹簧减震器设备。大家都知道汽车里装有弹簧减震器,利用这个秘密“武器”的减震功能,能减小车辆行驶中带来的震感,车上的人会感觉舒服一些。科学家就是把弹簧减震器的功能放大,用在了地震多发地区的建筑里,来减缓地震对房屋的破坏。
点评:让房屋也用上减震器,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好多新技术啊,谢谢你们的分享!
4.小结
科技的进步可以提升我们抗灾的能力,提高我们防灾抗灾的信心。所以我们要用好高科技,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
四、活动四:法律约束防危害
1.新闻回放
(出示课件)
2018年2月26日,接到群众举报,谢林港镇复兴村一村民在复兴村的河堤处破坏堤防违法植树。相关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调查核实了相关情况,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有关规定,下达了《关于某某某在志溪河谢林港镇复兴村河段破坏、侵占河堤种树一事的处理意见》。2018年2月28日,谢林港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对该村民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在接到此通知书2日内,移除栽种的树木,将河堤恢复原状,以保堤防安全。目前,该村民已按照要求整改到位。
2.提问
新闻中某村民侵占河堤种树的行为违法吗?
预设:违法。
点拨:违反了什么法律呢?让我们打开教材,阅读第41页的“相关链接”。
(学生阅读)
点评:原来,破坏防灾减灾工程等行为,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3.回顾总结
同学们,自然界中的灾害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要客观认识它们,提升防御自然灾害的意识,尽可能多地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同时,人们正在积极探索更有效的科学防御机制,提高抗灾能力。
板书设计
防御自然灾害
避险意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