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写作素材-知行合一,脚踏实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写作素材-知行合一,脚踏实地

资源简介

高中语文作文写作素材——知行合一,脚踏实地
【解读】
知行合一,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哲学理论,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人的外在行为是受内在意识支配,由衷向善(“知”)的人,才有外在自发的善行,“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所以说知行合一。
“实”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从字形上看,上半部分是“宀”,下半部分是“贯”(后简化为“头”),“贯”意为财物宝贝,即“实”的原始含义是用财物宝贝充于屋下,代表着充裕富裕实在。在中华文明演进中,“实”字渐渐引申出实心、充实、符合客观情况等含义,注重现实、讲究实际、崇尚实干,成为较早形成的民族精神之一。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担当重任,让青春在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观望古今,古有儒雅书生挑灯夜读,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看今朝,吾辈青年废寝忘食,手不释卷,通宵达旦。以奋斗之青春,召奋斗之年华。乃曰:人生唯有奋斗,才能成就梦想。
于青年而言,应提高主动实践的兴趣与能力,不仅要迈开脚,走进城市农村、企业工厂,更要勤动脑、勤思考,深入理解国情民情。带着问题调研、带着思考实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努力将知识积累、社会观察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应当成为社会实践的更高目标。
足履实地,不骛虚声。所有的成功成效,都在于实践实干,脚印踩得实,步伐才走得稳。今天,广大党员干部要唯实靠实、善作善成,以实践求真知、以实干解难事,以实效作检验,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不凡的业绩。
【短句积累】
只是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的智慧,犹如重瓣玫瑰,其色赏心悦目,凋谢了却没有种子。——叔本华
行千里,始于足下,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到达目的地:望星空,怀抱远大理想,以追寻与探索的热情才能指引实践的成功。——新华社
爱国心是通过实践而养成的一种眷恋故乡的感情。——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苟子
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杰克·凯鲁亚克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周希陶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张栻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苟子
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蛋之致蟹;骐骥之蹋蜀不如驾马之安步。——史记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学习无处不在,它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习惯,而不是一个只是在课堂上完成、在考试中证明的、独立于生活之外的功课。——陶勇《目光》
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培根
前行,不要停下,即便你不认识路。为你指明路的,不是停止,而是前进。——阿多尼斯
言论的花儿开的愈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冰心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周易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
科学以无知之行始,以能行之知终。——陶行知
言之非难,行之为难。
【语段积累】
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为高校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研究问题提供了宝贵契机。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青年学子们有的重走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有的参与基层治理、调研国情民情,有的深入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他们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学以致用,用实际行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淬炼青春、茁壮成长。
2.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阳明先生此言深中知行之肯綮。朱熹倡导知先行于行,掩卷苦读前人之精髓道理,方有俯身耕耘之资本;曾国藩却认为行须先于知,唯有奔走于崎岖山路的实践,方能体悟山顶广阔的真理。其实行好比知识之拓展,以前人或书上之道为“九层之台”“累土”,才有付诸实践以拓展加深理解的可能。而知而又行,行中得知,循环往复而不绝,便是知行合一的过程,它让我们得以不断提纯知识之精度,收获更为丰硕的成果。
3.
有知,则拓人生之广;有行,则掘人生之深;而知行合一,则炼人生之精。习前人之道理与知识以扩广自身,而走出自己的脚步方是加大人生深度的关键,而知行反复,不断提炼的过程方是铸就一个卓荦不凡、晓万理而行万里的佳径。
4.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不停留于空想,不只是虚张声势,而是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做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为他人带来欢乐,为他人减轻痛苦,这样的生命才会有价值。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美文积累】
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来源:人民日报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本篇以常见主体——青年为话题,从树立理想、担当责任、夯实本领、艰苦奋斗四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施展才干,成就梦想。本文中的一些用词、排比可以作为平时积累】
青年强,则国家强。【关于青年的名言警句。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立则国立】习大大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二十大报告中关于青年的表述作为引子开篇,具有权威性又紧跟时代】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担当重任,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名言开篇,补充习大大的话强调对青年的期待,其他话题也可以采取相同的思路,用相关名言作为背景,补充分析破题。点题部分两个“无比”的表达可以积累】
树立远大理想。【分论点1,理想也是常见的分析要素,注意积累】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火热的青春,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广大青年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必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青年要有坚定理想信念。青年理想信念是其人生发展的指路明灯,指引青年不断实现人生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第一粒扣子”的生动比喻强调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指出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精心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中国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坚定信念、勇挑重担、堪当大任、展现担当。】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不移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党史学习研究,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科学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把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将理想信念的内容具体化,要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担当时代责任。【分论点2,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给了青年人更多新平台、新机会,新时代,广大青年生逢其时。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青年的命运从来都与时代紧密相连,民族复兴是当代青年责无旁贷的责任使命,也为青年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但并非一片坦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迫切需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广大青年要珍惜这个伟大时代,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施展抱负、顽强拼搏,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论述“担当”时,一些同学常常存在表述重复的问题,可以积累横线部分,利用同义替换丰富语言表达。】
练就过硬本领。【分论点3,这段从练就过硬本领的方式方法入手,强调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青年正处于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内在素质,夯实思想根基,砥砺道德品质,在学习中探寻知识、锤炼品格。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把社会作为最好的课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壮筋骨、长才干。【类似“学习”这样模糊的概念不会言之无物】青年人朝气蓬勃,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上下求索的执着,积极投身创新创造实践,在创新创造中锤炼本领、激扬青春、开创未来。
矢志艰苦奋斗。【分论点4,注意区分“奋斗”与“担当”话题在论述中的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青年“要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带头站稳人民立场,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接续奋斗。【非常典型的论证结构,前半部分强调话题“奋斗”的重要意义,后半部分从做法细化如何把“奋斗”融入实践中】广大青年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奋斗的道路往往不会一帆风顺,越是艰苦处,越是磨砺人的意志品质。广大青年要砥砺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品格,锤炼不畏艰险、不惧风雨的拼劲韧劲,关键时刻扛得了重担、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在披荆斩棘中开辟新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新业绩,用奋斗绘就亮丽的青春画卷。【积累划线的小排比表述,读起来韵律感更强】
【补充结尾,需要一个升华。青春如初春之萌动,如朝日之喷薄,如百卉之含苞。新时代中国青年既生逢盛世,也重任在肩,更当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知行合一,贵于行之
杨万里有诗云:“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他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总在为我们阐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于实践。古人常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也是无处可取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动—知识—再行动”的教育思想。
学贵于知之。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讲究“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样一种境界。(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虾的动态;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达 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寻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在肚里,“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
学更贵于行之。千古以来仕子入世的终极理想便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由此可见,空谈向来误国,实干方能兴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陆游领悟的行大于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是苏轼的知行合一。的确,只有当毕生所学付诸实践,才谓成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才叫学有所成。
知行合一,方为大成。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术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药,向药农询问;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巴尔扎克为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的品性和毅力,亲自到非洲猎狮;托尔斯泰为了刻画逼真的战争场面,亲自前去战场观察。这些事例反复证明:实践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验证所“闻”所“见”,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知”。
知行脱节,实为未知。记得《奇葩说》中曾有一位清华学子梁植,他的学业成绩完美到令人惊叹,但他却在节目中询问自己该找什么工作,怎么找工作,令人啼笑皆非。这可是从清华园中走出的国之栋梁,却不知除了学习自己该做什么,更不知道学后如何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样毫无目标的求学生涯,即便成绩再好,又怎称得上成功?若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学无止境,行更无止境。所以,我们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更应该知行合一,贵于行之。惟其如此,才能成长为真正的国之栋梁。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成就梦想
(题目即观点,简洁有力。)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日前,新时代领路人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回信,向他和中国冰雪健儿在冬奥赛场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对大家提出殷切期望。新时代领路人的回信,在中国冰雪健儿以及广大青年中引发热烈反响。(由新时代领路人给苏翊鸣的回信,引出脚踏实地成就梦想的观点。)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道。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只有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才能最终成就自己的梦想。(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对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脚踏实地、成就梦想,首先需要打好基础、增长才干。短绠难汲深井之水,浅水难负载重之舟。任何人都不可能轻轻松松地成才,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必须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练就过硬本领。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新时代青年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脚踏实地、成就梦想的做法一:勤奋学习,打好基础,增长才干。)
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要不惧困难、顽强拼搏。“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年轻人很容易因受到挫折而气馁,但绝不能因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在北京冬奥会上斩获2金1银的谷爱凌曾经训练摔倒造成脑震荡,“记不起任何东西”,还曾右手粉碎性骨折、大拇指韧带撕裂,但仍坚持带伤参加比赛;苏翊鸣年仅18岁,多次骨折,但一次次受伤从未动摇他继续训练的决心;28岁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因常年训练脚上满是伤疤、老茧,骨头也变形了,他说“我有一双很丑的脚”,但网友说他是中国最帅的奥运冠军……中国冰雪健儿们的事迹告诉我们,面对挫折困难,要始终坚守希望、不惧挫折、迎难而上、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笑到最后。(脚踏实地、成就梦想的做法二:不惧困难、顽强拼搏。)
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应久久为功、接续奋斗。行百里者半九十。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手胼足胝、焚膏继晷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我国冰雪运动为例,从1980年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无一人获得奖牌,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取得9枚金牌,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冰雪人久久为功、接续奋斗的结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脚踏实地、成就梦想的做法三:久久为功、接续奋斗。)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精彩人生,书写新的奇迹!(总结呼吁,深情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用青春和汗水书写新的奇迹。)
知行合一,不负韶华
陆游曾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白真理是一方面,实践是一方面,二者相结合,才能让智慧之树结果。正所谓实践得真理,喧哗见真我。
孟德尔杂交定律不是孟德尔坐在办公室里随手涂鸦式演算出来的,袁隆亚院士的禾下乘凉梦也不是他摇动着蒲扇空想出来的。他们都是通过实践来验证他们的猜想,他们在实验田里忙碌的的身影是对“知”的践行,他们对知识的使命感不是虚无的,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而是落实在行动上的。知行合一,传递真理。
华南理工大学的大学生是一群有文化的“花农”。他们在田野里引入《诗经》文化,种植了近百种花卉,把花田充满文艺气息。我们深知,课本上的知识是最基本的,践行课本上的知识再获得真理是最重要的。华南理工大学的大学生没有被书本约束,没有被课堂约束,他们一脚跨出教室一脚却迈同远方。谁的青春不想被纪念?华南理工的大学生将用花香纪念。我想,他们的成长才有意义,这种自由成长且多姿多彩的生活,终会寻找到一个在满是花的田野里,我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知行合一”四个大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代大学生不缺埋头苦干的精神,他们只是需要被允许创新实践。大学生活多姿多彩,许多学子不再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他们想获得丰富的阅历和不断丰富自我的机会,不必拘束于仅仅学习专业知识这个领域在实践中汲取知识,挖掘自己的潜能何乐而不为呢 学习专业知识并非学习生活的全部,教育培养的是全面的人才。我们要学会学习,要学会做人,要学会处事,最后落脚在要学会实践。
学习之道,贵在知行合一。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若无实践所支持的知识只不过是空中楼阁。吾辈青年当以知行合一为舟,凌云壮志为帆,驶向辉煌的远方。我们不必做空中楼阁里的孔雀,我们要做的是实实在在的自我,我们不必做满嘴理论却盲目自大的人,我们要做满腹经纶且真真切切的人。
自由成长不是无约束的成长,恰是在实践中的成长。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成,知行合一下的自由成长并非不可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