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课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2023春统编版七上语文精品备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07课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2023春统编版七上语文精品备课】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的特点,概括文中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理解他们的崇高品质。
2.学习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体会生动形象的报道方法。
3.体会多种抒情方式的表达效果,理解事件叙述中直述和引述交替运用的作用。
4.培养爱党爱国的热情,传承、发扬志愿军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5.体会作者对志愿军战士深厚的情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教学重点:
1.了解通讯的特点,概括文中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理解他们的崇高品质。
2.传承、发扬志愿军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体会对他们深厚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体会生动形象的报道方法。
2.体会多种抒情方式的表达效果,理解事件叙述中直述和引述交替运用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观看“抗美援朝背景”视频。
2.刚才我们观看的是“抗美援朝背景”
1950年6月,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国家安全,我们一起来看中国、朝鲜、韩国的位置(出示地图)如果朝鲜战败,首先会威胁我国东北的领土安全。而事实上,美国入侵朝鲜的同时,美国的飞机也入侵了中国的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南面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所以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奔赴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
作家魏巍两次奔赴朝鲜战场前线,深入连队生活,每天被志愿军战士深深感动着,为了让祖国人民对这些最可爱的人也有深刻了解,他写了这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二、揭示目标
1.了解通讯的特点,概括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理解他们的崇高品质。
2.学习、传承、发扬志愿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3.体会对志愿军的深厚情感,培养爱国的热情,领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三、预习交流
1.作者简介
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当代诗人、作家。代表作: 长篇小说《东方》, 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我的老师》。魏巍历时二十多年创作的著名长篇小说《东方》,以史诗般的笔触,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的战争生活,荣获1982 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
2.文体知识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分为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
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事实说话;不同的是,通讯与消息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表达方式不仅用叙述,还要较多地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
3.字词积累
读准字音
摁(èn) 坚韧(rèn) 淳朴(chún) 谦逊(xùn)
掰(bāi)覆灭(fù) 过瘾(yǐn) 豁亮(huò)
掷(zhì)犁耙(bà) 迸裂(bèng) 什物(shí)
理解词义
豁亮:宽敞明亮。
坚韧:坚固有韧性。
淳朴:诚实朴素。
谦逊:谦虚恭谨。
放纵:放任纵容;对错误的言行不加干涉,不加制止,任其发展。
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考虑自己的安危。
四、走近“最可爱”
1.释题:“谁是最可爱的人”?(明确:志愿军战士)
2.速读课文思考:文章通过哪些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试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提示:采用地点+事件的方式
明确:
松骨峰战斗、火中救儿童、防空洞谈话
过渡:这些事例是怎样体现志愿军战士“最可爱”之处呢?
五、理解“最可爱”
(一)松骨峰战斗
1.用第三人称的身份或者营长的身份为同学们讲一讲“松骨峰战斗”。
(提示:明确人称,讲述者身份不同,人称也不同;讲述故事具备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明确:
松骨峰战斗:二次战役的时候(时间),一支志愿军部队的先头连(人物),向敌后猛插,意欲切断敌人逃路(事件的起因),在松骨峰与敌人相遇,经过激烈的战斗(经过),消灭了300多敌人,使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结果)。
2.再读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在“松骨峰战斗”中战士们的“最可爱”的具体体现在哪里?试用下面的句式回答:
从 方面看,你看: ,志愿军战士这种 的精神“最可爱”。
阅读提示:用直线划出志愿军战士面临的困境,用波浪线划出志愿军战士的表现。
角度提示:力量对比;地理形势;战士行为;战后情景
预设:
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可战士们“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这种英勇顽强、奋勇杀敌的战斗精神最可爱。
战士们阻击敌人的阵地只是汽车路边一个低低的光光的小山冈,地形极为不利,但是战士们坚持激战八个小时,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这种坚守阵地的钢铁意志、宁死不屈、绝不后退、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最可爱。
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投掷的汽油弹把战士们的身上烧着了火,但战士们仍然不后退,带着呼呼的火苗向敌人扑去。这种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最可爱。
战后的阵地令人震撼:战士们的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的抱着敌人的腰,有的掐住敌人的头,有的掐住敌人的脖子,有的用手榴弹把美国鬼子敲得脑浆迸裂,有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这种钢铁般的意志、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牺牲精神最可爱。
3.小结:战士们这种英勇顽强、拼死作战、誓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斗精神,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过渡:对美国鬼子,战士们充满了强烈的恨;但对朝鲜人民,却充满了无比的热爱。
(二)火中救儿童
1.假如你是《志愿军报》的一名小记者,去采访志愿军战士马玉祥。
任务:首先思考采访的问题,然后同桌合作,分别扮演记者和马玉祥,开展采访活动。
提示:
可以针对救人的环境提问;可以针对救人的过程提问;可以针对救人的心理提问;
教师示范:
问题一:你救人的时候,火又盛,烟又大,别人都不敢到跟前去。你为什么要去呢?
问题二:当你扑进着火的屋子时,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你为什么不马上出来呢?
问题三:你当时救人的时候都想了些什么?你不怕危险吗?
2.《志愿军报》编辑部为此次报道创作了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拟写一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示例:火与情
大火无情,人有情,这真情跨越国界,是善良与崇高的人性的体现,也是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
3.《志愿军报》对“火中救儿童”的报道还差一个结尾,请你完成,要求概括出志愿军战士的最可爱之处。
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儿童,这是志愿军战士 的精神。
明确:舍己救人、忘我无私、热爱朝鲜人民,充满国际主义
(三)防空洞谈话
1.分角色朗读第13自然段,概括战士对作者“三问”的“三答”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物思想。
梳理三问三答:
一问:你不觉得苦吗?
一答:为了人民的安宁幸福——高度的苦乐观
二问:你想不想祖国呀?
二答:想,但要完成祖国人民的嘱托。——高度的责任感
三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辛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
三答:“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崇高的荣誉感
2.从“三答”中说说其志愿军战士“最可爱”在哪里。
明确:这种对祖国的热爱、高尚的幸福观和强烈的使命感最可爱,这是志愿军战士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四)总结“最可爱”
1.作者在文中哪一段集中笔墨从四个方面对战士的“最可爱”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呢?
第3段排比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读这几句话?(赞扬、敬佩。指导朗读:停顿、重音、拖音)
3.这个排比句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上述三个事例中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将这四个方面与三个事例联系起来呢?
松骨峰战斗(品质);火中救小孩(意志);防空洞谈话(气质 胸怀)
六、品味“最可爱”
1.作者用三个事例生动表现了战士们的“最可爱”,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个事例呢?
明确:第一个事例刻画的是英雄群体形象,第二个、第三个事例画的是个体形象。群体和个体结合,三个事例从不同方面刻画志愿军战士形象,具有典型性。三个事例从战斗、救人、思想三个方面分别表现了战士们的可爱,具有典型性。围绕中心,精心的多侧面、多角度的选取典型事例,就是这篇通讯在选材方面给予我们的启示,这也是通讯有别于消息之处。
作者最初写成的通讯,题目叫作《自豪吧,祖国》,里面写了二十多个生动的例子。但魏巍感到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所以没有发表。后来他写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从中选取了三个最典型、最能本质地表现英雄人物优秀品质的事例,所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篇通讯问世后,不仅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凡是保卫祖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战士,我们都习惯地称之为“最可爱的人”。
2.再思考:这三个事例能否调换顺序?请说出理由。
明确:不能改变。志愿军战士出国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击侵略者是他们最大的任务,“松骨峰战斗”是这神圣任务的具体体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应放在首位来写。“火中救小孩”写的是战争的另一侧面,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具体援助,战士对朝鲜人民的这种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亲情,是纯洁高尚的爱,是国际主义精神的高度体现,与第一个事例相比,就其意义而言,自然应当放在第二位。前面这两个事例主要写英雄的行为美,后一个事例则揭示志愿军战士的心灵美,它是产生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放在最后来写。
这三个事例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有着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因此次序是不可调换的。
七、感悟“最可爱”
过渡:松骨峰战斗表现了战士们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火中救小孩表现了战士们国际主义精神,而防空洞谈话表现了战士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就是志愿军战士的“最可爱”之处。(板书)
这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习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军抗美接朝出国作战70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朗读)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七、课堂总结
这就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因为有他们,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因为有他们,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八、课后作业
1.积累“读读写写”的词语。
2.查阅资料,寻找“最可爱”的志愿军战士及事迹。
【板书设计】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松骨峰战斗--------英雄主义
最可爱 火中救小孩--------国际主义 抗美援朝精神
防空洞谈话--------爱国主义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交流收集到的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
二、导入新课
《谁是最可爱的人》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文章一经刊发,即引起强烈反响,“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传诵开来,尽管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但《谁是最可爱的人》至今仍被收录在教科书中,成为一个鲜明的时代标本,被一代代青年人阅读、熟知。
魏巍一生始终是一名战士,魏巍在文学上毕生追求的是把文学的革命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会长郑伯农对魏巍的评价
这一评论告诉我们,魏巍的文章,不仅报道的内容是“最可爱的”,在写作艺术上也是很“可爱的”。
三、揭示目标
1.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通讯报道方法。
2.体会多种抒情方式的表达效果,理解事件叙述中直述和引述交替运用的作用。
3.感受作者对志愿军战士深厚的情感,培养爱党爱国的热情,学习志愿军精神。
四、探究“最可爱”
(一)写法“最可爱”——直述和引述的穿插运用。
这篇通讯的作者魏巍为了突出战士们崇高的精神品质,作者对叙事语言的表达方法做了精心的安排。
1.请学生阅读课文第11自然段,思考:这个语段中“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的前后在叙事语言的表达方法上有何不同?
语段1: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火了,火又盛,烟又大,不敢到跟前去。这时,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可是屋门口的火苗呼呼地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边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浓烟滚滚地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
语段2: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用脚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的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一摸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一个小孩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子呀。他穿着个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乱跳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墙上的纸也完全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进去了。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再拉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流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跑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明确:
本段是直述和引述相结合。直接叙述事件,把事情经过叙述得简明清晰;引用马玉祥的话揭示其内心世界,将马玉祥品质的纯洁和高尚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真实可信,亲切自然。如果只是作者的叙述,马玉祥的心灵美不是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表现力会大大削弱。
2.三件事例中,是如何将直述和引述相结合的?请体会其作用。
明确:
第一则材料,松骨峰战斗的事例:第5段和第6段中采用的是作者直接叙述的方式,第7段则是采用了引用记述的方式。第二则材料,战士马玉祥从火海中救出朝鲜小孩的事例:第11段前半部分是直接叙述,从“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开始,转入引用记述。第三则材料,战士一席话的事例:第13段都是采用了引用记述的方式。
小结:直接叙述有利于集中地叙述故事,发展情节,使文字简洁明快;引述,则有利于表现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二者穿插使用,能将读者带入当时的情景,保证叙事的客观性,同时也使叙事更加全面,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完整,避免行文的呆板、单调,有利于表达中心思想。
(二)写法“最可爱”——强烈的抒情性
过渡: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篇通讯,更是一篇热情洋溢的抒情散文。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赞美,荡漾在文章的每一词、每一句每一段中。
1.品词,领会叙事中饱含的深情。
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给下面的句子作批注,体会作者在其中饱含的感情。
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批注:“仍然”能凸显出战士们英勇顽强的钢铁意志,“摔”的果敢、 “扑”的英勇、“抱住”的坚决,都在这看似朴实的叙事中一一体现,其中饱含着作者最深情的赞美。
2.品句,领会描写中饱含的深情。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给下面的句子作批注,体会作者在其中饱含的感情。
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批注:“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用红高粱作比,既与马玉祥的外形相似,更是为了凸显出马玉祥的朴实与淳朴,表达了对马玉样的喜爱之情。
过渡:作者思想感情的潮水不可抑制,除了通过叙事、描写中饱含的感情之外,还直接运用议论、抒情让感情直接抒发。
3.品段,领会议论、抒情的表达效果。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议论与抒情有机融合的段落并朗读,然后从人称、句式、修辞等角度批注,分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第1、2、3、8、9、12、14、15自然段。
批注示例:
①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批注示例:用呼告,设问句和反问句直抒胸臆,抒发对战士们的赞美之情和为祖国自豪的感情。
②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批注示例:用对比和带有强烈感情的词语深情赞美战士们的高尚品质。
作者不断与读者对话,采用抒情、议论的一些句子,作者通过运用强烈的感情词、反复、呼告、排比、设问、反问等多种方式,把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嵌入文章的每一字、每一句中。
小结:
叙事——蕴藏感情;描写——凸显感情;议论抒情——倾泻感情。
(三)写法“最可爱”——段落安排的匠心
联系全篇思考:这些议论、抒情段,除了具有极强的抒情性,突出了中心之外,在文章结构方面还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开头和结尾的议论、抒情段,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明确;在每个事例叙述之后,又有集中的议论、抒情段,这些段落,从结构上说,标志着每个事例述说的结束,不仅起到了衔接与过渡作用,还使文章结构匀称,前后照应。
六、致敬“最可爱”
1.感谢“最可爱”
最后一段列举了许多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场景,以“为了……,我们的战士在朝鲜战场上……,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说话。
示例:为了让工人安心工作,农人放心耕田,学生静心上学,家人闲心散步,我们的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爱祖国,爱人民,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歌唱“最可爱”
波澜壮阔的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是,祖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他们永远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在历时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共派出了大约240万名志愿军,有19万7千多名志愿军战士长眠在朝鲜战场,这就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其实像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样的“最可爱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的默默无闻与奋勇担当不容忘记。(播放歌曲《英雄赞歌》)
3.赞美“最可爱”
请你在抗美援朝纪念展厅的留言板上为某一个或全体志愿军留言,写出你的心声,表达赞美之情。
示例一:人民志愿军,你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你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因为有你们,我们山河无恙,因为有你们,我们岁月静好,你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示例二:对敌人能拼得起刺刀,对朝鲜人民能剖出一颗热心,一为国家,为民族,更为人民,从原本的炮兵连到离敌人更近的步兵连,从山岗上哀哀泣下的朝鲜老妈妈到大火中啼哭的孩童,你的灵魂美丽而宽广。
示例三:我们的军队,装备最为简陋;我们的战士,看似最为平凡。但同为血肉之躯的志愿军战士正因舍身忘死、奋不顾身才换来了现如今和平安逸的幸福生活。向你们致敬,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七、寻找“最可爱”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你一定想到了许许多多像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这类的“最可爱的人”,联系生活,寻找新时代“最可爱的人”,选择其中一个人物或一群团体,写下你的感言。
示例一:(抗疫医护人员)
世界很大,
幸福很小,
又是一年山花烂漫时。
虽然,
看不清你的容颜,
但我知道,
花开满树,
最美的一朵一定是你!
示例二:(中印冲突中的五位戍边战士)
祁发宝
面对外军入侵
张开双臂
胸膛迎向重围
后背留给祖国
铮铮铁骨
只为捍卫中国领土
陈红军
还未见上自己刚出生的孩子
就将生命融进了祖国的热土
陈祥榕
用19岁的生命捍卫着
祖国领土的不容侵犯
肖思远
此身已许国,再难以许卿
把自己变成了祖国的界碑
守护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却辜负了一个等他的女孩
王焯冉
自古忠孝两难全,
恪尽职守终无憾!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他是最可爱的人!
八、学习“最可爱”
微光成炬,平凡的人物亦能成为最可爱的人。历史和现在已经给出了我们效仿的榜样,那么,青春的我们如何才能成为最可爱的人呢?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而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1949年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愿大家培养高尚的品质,磨砺刚强的意志,修为谦逊的气质,拥有宽广的胸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奋斗,不负青春,立志:做最可爱的人……
(齐读宣誓)  
青春是坚定的责任,是奋进的状态,
是追求的理想, 是乐观的心态!
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做最可爱的人!
九、课后作业
1.完成一期主题为“最可爱的人”的手抄报。
2.推荐阅读魏巍的《东方》。
【板书设计】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直述与引述穿插
“最可爱” 多种的表达方式 英雄赞歌
段落的匠心安排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