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58张PPT)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Please enter the relevant text content here. Operation method: select all the text in this paragraph with the mouse, and enter the text directly to replace it. The text format will not change.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二框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一、历史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能够确立执政地位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和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二、人民的选择
三、现实原因
第一框题
第二框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第一课框架
四、党的先进性
第一课
01
导入新课
总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现实原因
党领导人民站起来
党领导人民富起来
党领导人民强起来——从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踏上建设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说起
1
2
3
——从二十大数说由建国到走向民富国强的百年历程说起
PART 03
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1
议题一:党领导人民站起来——从二十大数说由建国到走向民富国强的百年历程说起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二十大数说由建国到走向民富国强的百年历程
01
议学情境一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二十大数说由建国到走向民富国强的百年历程
01
议学情境一
01
议学情境一
01
02
03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04
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民的苦难历史和复兴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什么意义?
我国在过渡时期进行了怎样的建设和探索?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01
议学问题
1956
1940
1949
1919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鸦片战争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义革命
旧民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由资产阶级领导
无产阶级领导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民的苦难历史和复兴历程
站起来
01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过渡
实现
政治前提 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新中国成立的政治意义:
01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2、对比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
区别 联系
领导阶级 目的 结果与前途 所属世界革命范畴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为政治目标. 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 心问题,土地问题。 无产阶级世界革命范畴 (1)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3)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 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政治目标。 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不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最终遭到失败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一部分 拓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椒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
01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必要准备
必然趋势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二者的关系
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01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践中艰苦探索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1949年—1952年
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3、过渡时期的建设与探索
1954年
1953年12月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社会主义改造
(1)过渡时期的时间(1949年——1956年)
01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改造
手工业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一化三改
3、过渡时期的建设与探索
01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3、过渡时期的建设与探索
(3)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这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01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4)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标志:生产资料公有制
意义: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3、过渡时期的建设与探索
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们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
01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1)艰苦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如同革命一样,也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
1957年轻12月7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4、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01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1)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中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
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
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此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要成就
01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PART 03
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2
议题二:党领导人民富起来——从二十大数说由建国到走向民富国强的百年历程说起
——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二十大数说由建国到走向民富国强的百年历程
01
议学情境二
01
议学情境二
01
02
03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时间?
2、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目的?
3、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意义?
01
议学问题
2013
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2013
2017
十九大: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1992
2001
“加入世贸组织
南巡讲话,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3
1990
1984
十二届三中全会,
推进城市改革
1980
设立经济特区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4
沿海港口城市
1982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处发展
改革开放的起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进入新时代
让我们一起回顾改革开放的进程
01
议学问题
1. 改革开放的时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01
二、实行改革开放 实现民富国强
2、改革开放的目的
(1) 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振兴中华民族;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01
二、实行改革开放 实现民富国强
(2)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
社会主义
生机
活力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2、改革开放的目的
01
二、实行改革开放 实现民富国强
(3)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永葆党的先进性
2、改革开放的目的
01
二、实行改革开放 实现民富国强
(1)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2)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3、改革开放的意义
01
二、实行改革开放 实现民富国强
PART 03
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3
议题二:党领导人民强起来——从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踏上建设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说起
党的二十大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擘画了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报告求真务实,既深入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又系统谋划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路线、纲领、道路和方略。正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全党才有了顶梁柱,14亿多中国人民才有了主心骨;正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有了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踏上建设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01
议学情境三
01
议学情境三
01
02
03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017年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意味着什么
2、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3、谈谈我国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01
议学问题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1、新的历史方位
01
三、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1
2
3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5
01
三、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3、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01
三、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
3、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实践证明我是对的!
01
三、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3、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01
三、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1)更完善的制度保证、更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主动的精神力量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4、实践证明党领导的正确性
创造
中国共产党
伟大斗争
伟大工程
伟大事业
人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领导
伟大梦想
统揽
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伟大斗争
伟大工程
伟大事业
提供
01
三、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2)这十年经历的三件大事及其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的十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4、实践证明党领导的正确性
01
三、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3)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着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付出与收获。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并迈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新征程
4、实践证明党领导的正确性
01
三、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结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建立新中国
(1949.10.1)
确立新制度
(1956.12)
实行改革开放
(1978.12)
进入新时代
(2017.10.18)
政治前提
制度基础
新的历史方位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
01
突破提升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富起来强起来
建立新中国
实行改革开放
进入新时代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过渡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物质成就
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开启
目的
意义
关键抉择
完善制度
加强党建
发展生产
现实意义
历史意义
对国家和民族
对科学社会主义
对人类社会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
中国人站起来
走向民富国强
踏上新征程
坚实基础
制度基础
结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01
小结
1.(2022春·吉林长春·高一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校考期中)邓小平指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③使得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01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①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①④正确。
②: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②错误。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使得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③错误。
故本题选B。
01
课堂练习
2.(2022春·安徽亳州·高一亳州二中校考期中)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必要准备
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打下坚实基础
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01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故①错误。
②③: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打下坚实基础,体现了“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一思想,故②③正确。
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没有体现材料中马克思主义思想,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01
课堂练习
3.(2022春·河北衡水·高三河北武强中学校考期中)“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五千年的情怀,让大中国成为辽阔的舞台,我们的新时代日新月异,绽放漫天的光彩,暖暖的春风花儿开,笑望着河流与山脉。”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两个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和人民诉求都是一样的
③站起来、富起来,为强起来奠定基础
④五千多年的文化自信,让我们的新时代日新月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01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①③:依据题意,《走进新时代》和《赞赞新时代》两首歌的歌词告诉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站起来”、“富起来”为“强起来”奠定基础,①③符合题意。
②:两个“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和人民的诉求是不一样的,②错误。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让我们新时代日新月异,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01
课堂练习
4.(2022春·湖南·高二校联考期中)100年来,中国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团员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携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下列关于中国青年参与历史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青年推动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由青年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C.由青年参与的“三大改造”实现了中国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D.由青年主导的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01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A:拉开了中国近代史序幕的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排除A。
B: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排除B。
C:1956年,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C正确。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且由青年主导的改革开放的说法也不正确,排除D。
故本题选C。
01
课堂练习
5.(2022春·福建宁德·高三统考期中)数百年奔流激荡。曾经苦难深重,如今意气昂扬。在科学真理和崇高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大地发生历史巨变,我们无比坚定,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以下能准确佐证“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的选项是( )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③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01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①:材料未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①不符合题意。②④:在科学真理和崇高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大地发生历史巨变,我们无比坚定,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使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进入新时代后,也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④正确。③:材料主旨在于强调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即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能够发展中国,不是强调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没有体现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站起来了。且该项说法不正确,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③排除。故本题选C。
01
课堂练习
6.(2022春·山东泰安·高一泰安一中校考期中)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这一论断揭示了改革开放( )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自我完善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是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01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①符合题意。
②: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济制度的基础,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②说法错误。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错误。
④:改革开放是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体现出是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01
课堂练习
7.(2021春·湖南长沙·高一湖南师大附中校考期中)美国汉学家傅高义说:“很多人钦佩他以87岁高龄毅然踏上南行之路,以确保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的步伐的举动”。这一举动( )
A.使中国人民从东亚病夫到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B.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国人民富起来
C.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
D.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不断指引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
01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A不合题意。
B:“他以87岁高龄毅然踏上南行之路,以确保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的步伐”是指邓小平南巡,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国人民富起来,B符合题意。
01
课堂练习
8.(2021秋·安徽阜阳·高一田家炳实验中学校考期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意味着( )
A.我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B.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C.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前景
D.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01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A: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我国早已实现总体小康,A错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B正确。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不是“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前景”,C错误。
D: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错误。
故本题选B。
01
课堂练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一过渡时期我国的各项建设。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2、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个阶段。
3、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个“意味着”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2、科学精神: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由此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的结论。
3、公共参与: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学习使学生升华对党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做有时代担当的青年,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建设中去。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时间、目的和意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具体内涵、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阐释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知识体系框架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个问题的前两个原因——(1)历史的选择;(2)人民的选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回答这个问题的第三个原因,即现实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和目录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 起来、强起来
1、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2、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3、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总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现实原因
1、二十大数说由建国到走向民富国强的百年历程之——中国人民站起来
2、二十大数说由建国到走向民富国强的百年历程之——中国人民富起来
3、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踏上建设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国人民强起来
第一幕: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二十大数说由建国到走向民富国强的百年历程之——中国人民站起来
议学情境一:阅读材料《二十大数说由建国到走向民富国强的百年历程》并观看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民的苦难历史和复兴历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什么意义?
3、我国在过渡时期进行了怎样的建设和探索?
4、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民的苦难历史和复兴历程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1、新中国成立的政治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2、对比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
(1)含义与分界线
(2)二者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3、过渡时期的建设与探索
(1)过渡时期的时间(1949年——1956年)
(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952年)
1949-1952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
(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4)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这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的标志、意义
标志:1956年底,一化三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们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如同革命一样,也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地探索。
(2)社会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所取得的成就与地位:
①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中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此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幕: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议题二: 二十大数说由建国到走向民富国强的百年历程之——中国人民富起来
议学问题二:阅读材料《二十大数说由建国到走向民富国强的百年历程》并观看视频《改革开放》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的时间?
2、改革开放的任务?
3、改革开放的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1、改革开放的开启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2、改革开放的目的
(1)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振兴中华民族;
(2)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改革开放的意义
(1)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2)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第三幕: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议题三: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踏上建设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强起来
议学情境三:阅读材料《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踏上建设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并观看视频《新时代》
党的二十大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擘画了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报告求真务实,既深入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又系统谋划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路线、纲领、道路和方略。正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全党才有了顶梁柱,14亿多中国人民才有了主心骨;正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有了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017年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意味着什么
2、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3、谈谈我国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三、进入新时代 踏入新征程
1、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1)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3)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4、实践证明党领导的正确性
(1)更完善的制度保证、更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主动的精神力量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2)这十年经历的三件大事及其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的十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3)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踏上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着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付出与收获。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并迈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突破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
本课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