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2谁还相信他的话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2谁还相信他的话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谁还相信他的话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 四年级 课时:1课时
提供者: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是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的第二课《说话要算数》的第一板块。本单元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面健康发展。本课的教授,通过让学生对具体事例的感受和认识 ,提高道德荣辱观,唤起学生对诚信的需求。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事例说明诚实与虚假、守信与失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得不同影响,并做出评价。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诚实与虚假、守信与失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同影响的评价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为人处世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践约守信,诚实做人。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德,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大力弘扬中华诚实守信美德。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本质纯朴善良,他们信守诺言,不轻易撒谎,愿意做诚实讲信用的好孩子。但是,他们的这种行为还处于自发阶段,并未形成自觉的一种习惯,对诚信的内涵及诚信意义的认识也处于无意识的朦胧阶段,对言而无信的害处认识不足。他们开始尝试动用理性思维以其亲历的各种交往实践为素材,形成自身关于诚信价值的朴素认识。随着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传播,社会上一些不守信用的不良言行或多或少也影响到学生。他们甚至会由此产生困惑:做诚实的人不是明摆着吃亏吗?不讲信用不一样没受处罚吗?一两次失信不是没什么吗?当学生接触到这些不良信息时,他们更多的是需要人们指出其中不讲诚信的害处,提高他们的辨别力。而且有些小学生对诚信规则的遵守出现对己要求低于对他人要求的现象,有“宽于待己,严于律人”的倾向。这种对规则遵守不一致的现象不利于制度生活中诚信规则公正性的落实,不利于小学生对诚信规则的最终内化。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这节课本着以“学生为道德学习的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们实现道德认知到道德行动的转化、由品德心理建构的偶然实现到道德品质的个性化。采用典型事例分析法、探究法、体验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说话算数,诚实守信。 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 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悄悄话信箱。 课前思考自己遇到的朋友不讲诚信的经历。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同学,大家都叫他“爱保证”。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爱保证”的系列图) 2.你觉得“爱保证”同学怎么样? 3.“爱保证”同学多次说话不算数,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4.揭题《谁还相信他的话》 生畅谈自己对“爱保证”的看法。 使学生知道说话不算数,不守承诺的人很不受欢迎,初步感知说话算数的重要性。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 确实,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对你说了一些话,事后发现是假的;有些人向你做了承诺,可是没有兑现;有的人当面说你的好话,可是背后……每当遇到这样的事,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1.把你遇到的类似的事情和当时自己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这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不写姓名,放进“悄悄话”信箱。 2.指生随机抽取一份悄悄话读一读,然后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问:听了同学们的倾诉,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你以后还会相信那个同学吗? 3.教师随机抽取阅读,谈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4.小结:这样说话不算数,我们称之为“失信”。一次失信好像微不足道,但它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会使你失去朋友的信任,会使你身上背负不讲诚信的枷锁,甚至会使你失去成功的机会以及生命。 1.学生抽取并读; 2.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3.比照自己,进行反思。 悄悄话的设计是为了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只是让学生讨论事实,不点出人名,不给有过不诚信行为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引起学生对自己遇到的不诚不信对待的共鸣;引起学生思考不诚信会带给大家什么,同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明白失信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从而获得“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会。
三、故事讨论,知道说话要算数的重要性 1.听故事《狼来了》 师:为什么小男孩被狼吃掉的时候,村民们没有去救他? 小结:小男孩因为一再说谎,而导致说话无人听,最后被狼吃了。其实,吃他的并非是狼,严格地说是他那不诚信的品质。 2.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劝导人们为人处世要讲信用的教诲。请和小组同学分享你收集到的有关失信的故事或成语。 3.从这些由于失信而导致害人害已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唐僧八十一难、商人落水、尼克松“水门事件”、五色鹿、瓜代有期、失信而肥) 4.假如老师、警察、司机、医生、商家不正直、诚实,说话不算数,结果会怎样?你会相信他们吗? 小结:诚信,就个人而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是保障有序发展的通行证。 5.是不是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说话算数,不能撒谎呢 我们一起来看下面几个场景。 小林与小银约好星期天下午两点去打球,可他看电视入了迷,不想去了。妈妈批评他,他说:“见了小银编个理由就行了。” 李红与赵一约好星期六上午去图书馆学习。可星期五晚上她感冒了,高烧39度,第二天不能去图书馆了,它就让妈妈给赵一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 生:因为他以前欺骗了村民,失去了大家的信任。 学生交流、讨论、总结 对他人说话不算数,失信于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在……故事中,别人受到的伤害是…… 对他人说话不算数,也会伤害到自己。在……故事中,失信者本人受到的伤害是…… 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分析是非,从而树立诚信这面旗帜,让学生明白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
(3)张然马上要高考了,但是他爸爸突然出车祸重伤住院了,妈妈跟他说爸爸临时出差了,要过几天才回来。 (4)王静说:“小美要我帮她学折纸,可我已答应与小芳一块儿去画画,所以我没答应小晶。” 问:你觉得他们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总结:在某些情况下,出于善意的目的,需要对真实加以掩饰。这种掩饰是为了别人,而且不损害社会上其他人的利益。这种做法就是出于对别人的关怀、体贴、安慰的目的,是美德的表现。 学生讨论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诚信内涵的理解,理解善意的谎言并不碍于诚信。
四、课外拓展延伸 1.对于身边这些说话不算数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如果“爱保证”同学再向老师、同学、家人保证什么,你会怎么跟他说? 2.出示《小学生守则》第十条:诚实、勇敢、不说谎话。 3.同学们,“八荣八耻”中提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节课学到这里,你的收获是什么? 小结:我们自身要做好表率作用,尽力去帮助他们做一个讲诚信的人。社会加强监督、制定条例、宣传教育、提高诚信意识。我相信从今以后诚信这一传统美德将会在同学们身上生根发芽,伴随着你从校园走向社会,伴随着你从今天走向未来! 学生代入角色,对“爱保证”同学进行指导。 为下一版块《那些说话算数的人》做好铺垫。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1.上课是否积极认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学习中是否表现出良好的心理,很自信? 3.是否主动配合同伴学习,互帮互助? 教师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真实的生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处理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进行评价。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2.说话要算数 诚信 受欢迎 失信 不受欢迎
九.教学反思
我们发现,诚信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们在生活中尽管愿意做讲诚信的人,并已初步认识到说到做到,诚实就是好的,这样的人就是值得信任的,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诚信的内涵是什么他们并不清楚。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能够针对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现象入手,感受诚信与否给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带来的不同影响,把大问题落实到细处。真实的事例,真切的体验,可行的办法,让学生在细微中认识到诚信,体验诚信,让诚信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走进了孩子的现实生活。 针对学生实际,为了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就从活动中入手,设计对照真实的生活,体验诚实,使学生与教学内容情感相容。通过大家一起阅读“悄悄话信箱”的信件,引起学生思考:不诚信会带给大家什么?同时反思自己的行为,以改变学生认为一两次失信无所谓的想法,明白失信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   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细微表情,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要逐步正确积极地引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