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自然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自然资源是可再生的,一些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2.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了解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运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的信息,表述探究结果。3.对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4.树立回收和再利用资源的意识,提出力所能及的保护资源的措施。重点:知道哪些自然资源是可再生的,哪些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难点:运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的信息,表述探究结果。活动准备:搜集有关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活动流程:一、教学导入谈话:同学们,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资源,但很多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该怎样更好地利用资源呢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探究怎样合理利用秸秆。1.谈话: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搜集有关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的资料,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搜集的资料。(学生小组交流。)2.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对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合理利用秸秆。〔1)提出问题:什么是秸秆 (学生小组交流。)总结:秸秆是指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农作物成熟脱粒后剩余的茎叶部分,其中水稻的秸杆常被称为稻草,小麦的秸秆则被称为麦秆。(2)了解焚烧秸秆的危害。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下阿题:①生活中人们怎样处理秸杆 ②如果直接焚烧秸杆会有哪些危害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配图总结秸秆焚烧的危害:污染空气、引发火灾、造成交通事故、破坏土壤结构、危害群众生命财产等。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秸秆焚烧的危害。(3)提出问题:怎样合理利用秸秆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以下问题:①怎样合理利用秸秆 ②秸秆回收后有哪些用途 课件展示秸杆的合理利用方式:第一,可以还田当肥料;第二,秸科是轻工、纺织和建材原料,既可以部分代替砖、木等材料,还以可有效保护耕地和森林资源:第三,含有水分和糖分较多的秸秤是很好的饲料原料,尤其是玉米秸杆、小麦秸杆等;第四,可做造纸原料;第五,可用于制造沼气。总结:秸秆可用于做堆肥、饲养家畜、造纸、制造沼气,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术品、编织坐垫和床垫等。 3.认识其他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物品。提出问题:还有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再利用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课件展示可回收再利用的物品: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布料等。教师总结:生活中,可回收利用的物品有很多。4.认识自然资源。提出问题:什么是自然资源 (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像秸杆这样的植物资源属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二)探究可再生自然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1.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学生自由交流。交流中,学生可能会将自然资源分为动物资源、植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其他资源等,此时教师应给予表扬,并进行补充。2.总结:自然资源有动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3.提出问题:我们的自然资源种类是非常丰富的,不同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也是不同的,如何对这些自然资源进行分类呢 哪些自然资源是可再生的,哪些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学生小组交流。)课件出示自然资源的图片。总结:有些自然资源,在合理开发的条件下,消耗速度和恢复速度能达到平衡,或者能够为人类反复利用,属于可再生的资源。如土地、水、动植物等。有些自然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煤、石油等。4.借助学具,分一分,摆一摆。教师准备好代表各类自然资源的卡片和白板,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操作。在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分类知识。5.了解资源现状,明确回收和再利用的重要性。教师出示数据,介绍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的现状,引导学生理解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的重要意义。6.合理利用资源。提出问题;怎样合理利用资源 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不合理利用资源的现象,思考回收和再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教师总结。7.视频:广而告之——请节约自然资源。三、拓展活动调查当地自然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情况。四、板书设计12.自然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