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课时安排本框内容是旧教材第4、6课的内容的综合,涉及中华文化的内容和特点、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等重点知识,新增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故本框建议安排2课时。基本思路:本课以《国家宝藏》探寻中华文化基因的节目为素材,以张国立的三问为线索: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方,分三个方面讲述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形成和特点、当代价值。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教学难点: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过程本框设计可分为三大部分:一、导入:播放视频,得出张国立三问: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方……《国家宝藏》追问的“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处?“我们”,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二框,去探索什么是中华文化,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处。二、议题一:我们是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播放视频《我们是谁》,提出具体议题 :视频中你觉得哪些的品质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基因?视频有点长,4分36秒,有五个角色在张国立面前讲述自己的故事。很多内容甚至是老师自己都不是很熟悉的。比如颜泉明、翟景元、朗克姑娘。因此,上课前老师一定要多看几次视频,一些关键的内容我已经在视频中做了注释。议学提示1:哪些的品质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基因?展示张璁对张国立说的那段话的动画,并把关键的几个人物的事迹打出来:明 张璁:救天下于水火,解苍生之倒悬颜氏家训:国家遭难之际挺身而出,有脸活,更得有脸死秦 朝:历经百战,终让九州融聚张璁看不得天下土地被亲贵戚里强占,看不得无地流民,于是清退庄田、活民无数,他渴望的,是每个人有饭吃有衣穿,是社会和谐,人人平等,百姓安居乐业。他的行为体现了以民为本,讲仁爱、重民生、崇正义、尚和合。而颜氏家训强调为国为民,不惜牺牲自己,这分明是讲仁爱,重民生、求大同的精神。朝的愿望:终让九州融聚,最能体现尚和合、求大同……,这些都要由学生概括,老师在黑板上做笔记,记下关键词,最后一起得出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1、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生、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议学提示2:哪些的品质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基因?展示颜泉明对张国立说的那段话的动画,并把关键的几个人物的事迹打出来:颜氏家训: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人为贪得无厌而丧生,因奸邪谄媚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君子不咎也朗克姑娘:我要坚持捣捣捣,把那个大漆砖粉捣成团,然后还要坚持搓搓搓,把漆线搓得一样细。颜泉明的话,我们看到了一门忠烈,他所说的“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背后的意思是:人为贪得无厌而丧生,因奸邪谄媚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君子不咎也”,这体现了颜氏家训倡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而朗克姑娘的话,生动的体现了什么叫敬业乐群、自强不息。这些都要由学生概括,老师在黑板上做笔记,记下关键词,最后一起得出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2、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议学提示3:哪些的品质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基因?翟家窟:翟氏家族从公元五、六世纪到西夏占领敦煌,开掘守护翟家窟300年。翟氏世代信佛教,开石窟,劝人向善,乐善好施,为敦煌社会安定作出了贡献,创造和守护了敦煌石窟艺术。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其实,前面的几个也体现了)。3、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小结教材知识:中华优秀文化的主要内容1、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生、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2、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3、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过渡语:张璁的孤独为民、颜泉明的舍生取义,朗克姑娘的勤劳、翟家世代的坚守,朝渴望的大一统的天下……都来之不易!那中华文明千年不辍、浑然为一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导入第二个议题二、议题二:来自何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特点播放视频《来自何方》,提出具体议题 :中华文化是怎么形成的?由此可知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议学提示1:中华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展示视频中几个人物说的话:器以载道,载着匡扶天下的理想,载着读书人修齐治平的志向。金杖,羁绊着一代代族人耕耘与冒险,走出蛮荒,走向新天地。甲骨文最早记录中华文明千年不辍、浑然为一的文化基因。既在秦俑中,也在翟家窟(莫高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里,定格在红宫(仿唐式汉藏结合木结构建筑、是西藏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前,生长在拙政园(江南古典园林代表作)里,碑林(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集中点、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和地方史宝贵资料)间刻上了它的名字,午门前留下了它的身影括号里是为了老师们了解这些名胜古迹背后的文化而作的解释。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中华文化是怎么形成的:金杖和曲阜礼器,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而红宫则是汉藏文化结晶,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由各民族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而成。碑林、莫高窟、拙政园等既有上面两个方面的原因,也能发现吸引和借鉴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原因。议学提示2:由此可知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3300年的安阳殷墟3200年三星堆里2500年的曲阜孔庙2200年的秦始皇帝陵1700敦煌莫高窟1300年的西藏布达拉宫1000年的苏州古典园林930年西安碑林600年的紫禁城……很明显的一条上下五千年的线以及为数众多的古迹,这充分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质:强大凝聚力和连续性其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远不是上面9个方面所能概括的。源远流长方面:中华文化是全世界出现过的26个文明形态中,唯一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的文化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博大精深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尤其是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然后小结:1、形成: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各民族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而成的是吸引和借鉴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包容而成的2、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体现在:强大凝聚力和连续性3、地位: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浓厚文化软实力四:议题三:又将去向何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播放视频导出具体议题:观看视频议一议:我们可以批评孔子吗?《国家宝藏》节目给我们对待孔子及以儒学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有何启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在今天有何价值?议学提示1:我们可以批评孔子吗?《国家宝藏》节目给我们对待孔子及以儒学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有何启示?自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占据历史主导地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起了积极作用。但它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在追求统一的过程中逐步僵化,经济上的自洽满足沦为了贫穷愚昧,文化上的皓首穷经变成了思想桎梏。其糟粕集大成者,就是满清的268年。另一方面,对儒家经典的误读曲解,谬种流传。如三纲:“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原本的民主思想和反抗思想不见了,被传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妻子沦为丈夫的附庸!“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人们常常丢了后一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传统解释:“大夫以上不用刑,庶人以下不用礼”。实际意思却是“刑不以大夫为上,礼不以庶人为下”我们不能回避儒家及其它传统文化的原罪:如人之初,性本善,这并没错,但是儒家思想却是太高估了人性的善,而低估了人性的恶。不受法律约束,反而以道德治国,不过是给封建社会以及后期培养了一大批满口的仁义道德、口是心非的衣冠禽兽而已。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其中的优秀部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隐去。今天,我们应该学习《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端午奇妙夜》《诗词大会》等节目,利用现代科技和手段,结合现代人的需求,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继承和发展,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才能得以璀璨张扬,光照千秋这一部分,需要老师做大量功课,毕竟,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是上面几个例子能说明的。上面的例子主要讲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的缺点,这说明对待传统文化要辩证地看。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议学提示2-1: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在今天有何价值?展示视频中孔子对中国文明的影响的动画,然后展示部分名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评价习近平:“儒家思想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吴宓:“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孔子是“中国道德理想之所寓,人格标准之所托”。这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议学提示2-2: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在今天有何价值?展示一些儒家学说的经典句子。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脚踏实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实事求是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实事求是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实事求是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惠民利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天人合一中华优秀文化所蕴含的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惠民利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问题提供有益借鉴议学提示2-3: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在今天有何价值?截至2020年12月,全球已有15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60多所孔子学院和12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孔子的仁爱、大同思想传播至全世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这说明中华优秀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议学提示2-4: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在今天有何价值?必须明确,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是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除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以外,还要考虑其作为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具有的一般意义上的作用和功能。即文化的功能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如“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谦”,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并作为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渗透在中国社会的每一个方面,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这表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能够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最后小结:1、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当代价值: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问题提供有益借鉴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知识总结(见课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