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课时安排本框建议安排1课时。基本思路:本框设计灵感来自今年屡次成为公众焦点的河南。一则因河南卫视出圈圈粉,一则因河南暴雨牵动国民心弦,而这两则素材又恰与本框内容密切相关,所以本框以河南为教学线索串联整个设计,先通过对河南卫视的出彩表现进行分析,探究河南卫视是如何创新性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此总结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紧接着,通过河南暴雨中的国民表现引出对中国民族精神的解读,分析中国民族精神的内涵、重要性、时代性,并进一步分析如何培育当代中国青年的中华民族精神。重点难点:重点: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重要性、时代性;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难点:区别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侧重点;区分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分析总结如何有效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过程本框设计可分为以下部分:导入简要介绍河南今年屡次受瞩目的关键事件:一是河南卫视出圈,一是河南暴雨牵动国民心弦。议题一:“豫”见千年——千年古都文艺创新为何行?第一步,引导学生回忆上上节课所分析的河南卫视最出圈的节目,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个节目迅速出圈的方式,然后向学生介绍这些节目是通过自媒体迅速传播走红的。在介绍完河南卫视节目传播手段的现代性后,再介绍河南卫视其他没有那么出圈但仍值得细细品味的节目,综合上述内容顺势引出议题:河南卫视是如何创新性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传播媒介呈现传统艺术;结合时事对传统艺术呈现内容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调整和补充。通过结论联系教材内容,总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关键要点: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三步,教师进行下一部分内容的衔接:“河南卫视的成功离不开这片传奇土地。毕竟——“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 。而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仍在续写……”议题二:以一“豫”观华夏——中国人为何一定行?第一步,让学生直观感受河南暴雨的严重性,然后展示面对灾难时,中国是如何再一次彰显出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的;第二步,播放素材视频,然后设置议题:如何诠释中国人特有的温良?如何概括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在中华民族多难兴邦的发展历程中民族精神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分析,然后联系教材,总结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回溯中华民族历经的艰险磨难,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他所了解的中华民族精神有哪些具体表现,教师按照时间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主要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诸多精神,以及在最新的抗疫实践中形成的抗疫精神。通过对这些精神的展示,设置议题:如何理解伟大抗疫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随时代变迁,“变”与“不变”的分别是什么?第四步,依次分析结论:既一脉相承,又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不变”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变”的是民族精神随历史不断积淀,随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时代性】通过结论总结知识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具体包括解读时代性的表现以及伟大抗疫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第五步,教师进行引导“而今,各位即将在时代的舞台上熠熠生辉,你们又打算如何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呢?”播放视频素材,由此引出议题:如何弘扬和培育新时代中国青年们的民族精神?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进而联系教材总结知识点知识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