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改革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俄国改革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31张PPT。圣彼得堡——彼得要塞俄国改革①17世纪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②彼得一世到英荷等国考察,决定学习西方实行改革①军事:ⅰ规定工场主可以买进整个村庄的农奴,农奴永远依附工场ⅱ鼓励工商业,实行保护关税,限制进口ⅰ实行学校教育ⅱ派留学生出国学习ⅲ简化俄文字母①加强了俄国的军事力量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实行强制征兵制;仿照西欧,建立新式海陆军;开办军事学校;强化中央集权③经济:④教育:⑤风俗:②政治:不留胡须,改穿西装一、彼得一世改革 内容
(1689)作用背景③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性质:封建农奴制的改革。 19世纪初,俄国已有少数手工工场开始使用蒸汽机;30年代起开始大量进口机器,一部分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现代工厂;到50年代末,俄国出现了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蒸汽做动力的轮船也从30年代起开始航行。1837年俄国修筑了从彼得堡至沙皇村的铁路。从1801年到1860年,俄国外贸额增长了3.5倍。 18世纪末,英、俄两国的产量大致相等,到19世纪中期,英国增长了30倍,俄国只增加了1倍。通过材料,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你有怎样的认识? 俄国的资本主义在19世纪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上,却比西欧落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猜猜看俄国当时资本家的主要烦恼劳动力少 市场 狭窄 技术薄弱 社会环境不稳定 工人太少,素质也低,产量、质量都不乐观;产品销售也不如意,农民太穷了,他不买,社会又不太平……唉,都是那讨厌的农奴制.有啥办法搬开这块绊脚石……
农奴制的内容、弊端及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
农奴被地主所占有,-----地主对农民拥有家长式的保护责任,甚至可以买卖农奴;
百分之九十的农奴无偿的为地主劳动,还要缴纳赋税和服兵役。-------使资本主义发展缺少自由劳动力-------使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广阔的市场。下列情况分别影响了什么因素?农奴受压榨,购买力低下市场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原料大批农奴束缚在土地上自由劳动力工场主雇佣国家农奴,
要缴纳代役租资金得出什么结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要素农奴制下俄国社会情况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自由劳动力——
市场——
原料——
资金——
技术——缺乏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
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缺乏充足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技术水平低,处于手工工场阶段社会上出现要求变革的呼声(1)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
  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发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对后来的俄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2)“知识分子”群体(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斗争: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进行揭露和抨击,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克里米亚战争:客观上推动了改革时间:
交战双方:
原因:
过程:1853 1854 1856俄国————————英法1853——1856年保护东正教徒;竭力向南扩张,企图进一步分割土耳其,使自己实力扩张到地中海; 俄国的扩张与英法的利益发生冲突——争夺土耳其土耳其希望扩大在土耳其的市场落后的社会制度!实质: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发达的资本主
义国家间的战争
战争性质:俄.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导致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探讨19世纪中叶俄国面临的问题并寻找对策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统治者必需改革沙皇的统治受到威胁。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必须进行农奴制改革农奴制危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社会矛盾激化,农奴为改变自身生存条件,纷纷起义。2、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为废除农奴制奔走呼号。3、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的失败。农奴制改革改革背景(根本原因)亚历山大二世1.“……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
2.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改革的酝酿(课外阅读内容)目的: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亚历山大酝酿改革借鉴历史:吸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改革的经验教训大造舆论: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组织措施:成立各层次的专门的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个人决心:亚历山大二世决心通过改革解决农奴制的问题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内容
(1861)背景: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或交换农奴农奴可以获得份地 赎金,比实际价格高得多,先付20-25%地价,余款由国库垫付,农民49年内偿还本金和利息。关于大小,政府规定最高与最低标准,实际得多少,则由地主决定。评价:影响:积极:消极: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转折点。 极不彻底,存在大量的封建残余。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份地太小,高额赎金是又一次对农奴的剥削农奴制的危机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性质:结合改革内容应如何评价改革?进步性掠夺性
维护农奴主利益
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最后审察改革方案时说道:“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高价赎买份地依法获得自由(主观立场)(客观效果)(2)评价性质: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积极性: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局限性:①农民付出沉重地代价:沉重的债务,村社的束缚;
②农民不满,暴动不断,激进知识分子失望;③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比较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俄国远远比西欧落后农奴制的危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封建农奴主的改革使俄国摆脱落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689年政治、军事、经济等主要是废除农奴制1861年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受双重压迫,生活仍贫困,反抗不断
平民知识分子:形成民粹派,主张革命推翻沙皇
专制统治改革后的俄国——任重而道远的俄国近代化③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社会矛盾日益激化②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仍远落后于欧美;①俄国仍然是封建君主制国家沙皇遇刺,新沙皇中止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专制,促进革命形势走向成熟
从两代沙皇之死看改革: 顺应时代潮流
抓住国家社会发展的迫切问题
缓和社会矛盾
及时化解改革中产生的社会矛盾
不断深化改革
……
1沙皇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起义威胁到沙皇的统治
B.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沙皇统治面临 危机
C.西欧资产阶级革命对俄国的影响
D.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
2、17末18世纪初,当资本主义在西欧发展的时候,俄国
A.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有较大发展 B.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C.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 D.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B.废除农奴制度,使俄国成为一个西欧式的大国 C.对外扩张,与西欧国家争夺欧洲霸权 D.建立一个横跨亚欧的大帝国
4、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
A.资金不足
B.企业设备陈旧
C.缺乏技术人才
D.缺乏自由的劳动力
1.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木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2.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B是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被迫实施的
C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D由于赎金太高,农奴没有得到份地CAD3、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其表现有①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②国内销售市场不断③逐渐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④外国资本逐渐被排挤出俄国市场。A.①②③C.①③④B.①②④D.②③④我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课堂反馈练习1、从17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俄国一直落后于西欧国家,主要是因为 A.对外扩大影响经济发展 B.资本主义没有发展 C.农奴制的存在 D.农奴主无心改变落后面貌C2、19世纪四五十年代,俄国知识分子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列主张属于改革派的是
A.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
B.由农民和地主之间自愿协调
C.无条件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D.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D3、下列有关克里米亚战争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朽性 ②使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③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 ④使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A4、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激起了农奴的反抗
B.农奴制已严重阻碍俄国工业发展 C.反对农奴制的思潮涌动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B5、导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封建农奴制盛行 B.资本主义工业落后
C.克里米亚战争战败 D.社会矛盾尖锐C 农奴制是极其残酷、极其落后的一种制度。农奴束缚于土地上,像牲畜一样买进卖出,受地主任意殴打折磨,地位的低下与奴隶相仿。小知识农奴与奴隶有区别吗?什么是农奴制?小知识 据1687年统计,全国93万户农民中约89万户是农奴,分别属于贵族、教会和皇室,有的大贵族竟拥有农奴4万名。 农奴,是指有自己的土地,但无自由的人;
奴隶,既无自己的土地,又无自由,其他大部分权利也没有,是属于主人的“物品”,主人有权处置奴隶。 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了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起义。起义者因此被称为 “ 12月党人 ” 。主张废除农奴制,建立共和国。但以失败告终,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12月(俄历)尼古拉一世十二月党人反对沙皇专制的知识分子涅克拉索夫:《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果戈里:
《死魂灵》 “农奴是地主的奴才,而地主是沙皇的奴才,沙皇是站在地主之上的地主,这就是说:沙皇和地主原是一丘之貉。” ——车尔尼雪夫斯基 “所谓平民知识分子就是自由民主资产阶级的受过教育的代表”,他们从资产阶级立场出发,利用创办刊物、发表文学评论等方式,宣传自由、平等、博爱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主张废除农奴制度,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小知识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