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对鲜花【教学内容】 欣赏:电影《刘三姐》对歌片段 唱:《对鲜花》 听:黄梅戏选段《对花》 【教材分析】 歌曲《对鲜花》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首汉族儿童歌曲。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的方式来比智慧、娱乐嬉戏。这种一问一答的对唱形式在民歌中是很多的。 《对鲜花》的曲调是五声宫调式,全曲只有一个乐段,分四个乐句,第三、第四乐句各有两小节衬词,使乐句得到了扩充。 《对鲜花》歌词词句的韵角多变。正与各段的数字相押韵,如“一”与“里”“二”与“耳”“三”与“山”“四”与“刺”等。歌词中共提到了四种花,即“菱角花”“凤仙花”“山茶花”“蔷薇花”“像木耳”“红满山”“满身刺”分别是这些花的主要特征之一。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熟练演唱北京民歌《对鲜花》,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情绪,并了解对唱这一演唱形式。通过聆听、演唱、表现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增添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 2、知识与技能:能认识并唱准附点四分节奏 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体验歌曲的音乐要素,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北京民歌《对鲜花》,用创编动作的方法让学生熟悉歌曲并了解大自然。 3、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对歌的教学方法,通过聆听、模唱、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来感受体验歌曲。 【教学重点】能够用一问一答的对唱演唱形式学唱歌曲,表现歌曲活泼的,诙谐的情趣。【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练习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和切分节奏,并唱准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经典欣赏,故事导入 1、师:你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课件展示图片)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故事知识.... 2、欣赏经典电影《刘三姐》的对歌部分视频。 师:看以看影片中人们在做什么? 视频中刘三姐和三位秀才的演唱方式有什么不同?他们用怎样的形式在演唱呢? 生:他们在唱歌;在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在演唱,对歌,比赛....(引导学生回答) 师:通过这“一问一答”,你们想到了什么游戏活动?(猜谜语?)对,猜谜语也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其实这一形式在音乐中我们叫“对唱”两人或两组人一问一答地演唱形式叫“对唱”。 二、新授歌曲,初识小花 1、初听,感受歌曲旋律及内容1听一听,猜一猜 师:今天我也带来一首歌曲,请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花?是怎样的演唱形式呢?(听歌曲完整范唱)生:也是对唱的形式,有菱角花、凤仙花、山茶花、蔷薇花..... 师:每种花儿都有独特的外形和生长特征,来看看他们的特征。2对歌词,读节奏 师:刚才看刘三姐他们一问一答对的这么热闹,老师也想试一试,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配合一下。(出示节奏谱) 师:什么呢 开花儿│在水│里─│ 生:菱.角│开花儿│在水│里─│ 什么呢│开花儿│像木│耳─│凤.仙│开花儿│像木│耳─│什么呢│开花儿│红满│山─│ 山.茶│开花儿│红满│山─│什么呢│开花儿│满干│刺─│ 蔷.薇│开花儿│满干│刺─│ 师:你们觉得每一句中的哪个字节奏不一样?读起来略重一些? 生:菱,凤....等 师:对,在字旁边的小圆点叫附点,这样的节奏就叫附点节奏,加了附点的音符叫附点音符。在唱附点音符的时候,前面一个音要唱的长一些,后面跟着的音要 唱短一些。 师:还有一个节奏读的不够准却,“什么呢”是一个切分节奏,中间一个音要唱的重音且长一些。 再读歌词,生问师答,生掌握节奏。 2、再听,唱歌谱,掌握难点 师:同学们,光会读歌词还不够,这首歌还有好听的旋律,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听的歌曲吧!(出示歌谱)生跟师听琴学唱歌谱。 师:你能从歌谱中找一找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吗?(歌谱显式)生找一找,唱一唱难点节奏。 3、复听,学唱歌曲(完整的聆听歌曲) 1学唱第一段歌词 师:我们来试着唱唱吧,跟着琴演唱第一段歌词。 加入歌词演唱,纠正难点演唱。2发现民歌特色:衬词 师:你们发现歌词有什么不一样吗?比读歌词时多什么? 生:多了“呀根哟”,“呀格呀根呦”...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刚刚唱的其实是句衬词,它能使歌曲变得更有韵味,当出现在句子结尾的时候还可以给歌曲带来结束感。 师:请大家跟我一起再来唱一唱,将衬词的韵味更加表现出来。 3歌曲处理,体会情感 师:大家跟着琴来唱一唱,想一想,你觉得这句歌词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瞒 师:“瞒”说明了什么? 生:回答的人不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很有信心.... 师:怎么把这个“瞒”的感觉唱出来呢?可以加入表情感受。 总结:“什么”两字要加重语气,唱出一定要难倒对方的心情。“瞒不了我”一句要唱出得意之情。结束句的衬词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回答上问题后的高兴与得意。4、再听,演唱全曲 师:歌曲有四段歌词,你能试着把这首歌完整的演唱出来么? 生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师:这是一首民歌,要用明亮爽快的声音来演唱,这样才能表现出它的韵味。你们能不能这样来唱一唱呢?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