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行路难(其一)》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行路难(其一)》导学案

资源简介

《行路难》学历案
【主题与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理解课文,并能正确背诵课文。
4.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节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言力。
【学习目标】
通过诵读,扫清阅读障碍,给诗歌正确断句,初步理解诗歌含义。
领会诗句的含义,分析诗句中细节描写以及象征手法和运用典故的作用。
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说明:本课学习目标的确定,基于课标要求,目标1在通过朗读课文之后能够初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为后面深入分析诗歌做好准备。目标2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分析诗歌中所使用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作用。目标三在于通过对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行一个充分的领悟,从而使自己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评价任务】
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3)
【资源与建议】
《行路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教读课文。本单元除最后一课是三首故事外,其余三篇都是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虽所绘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也各异,但却都是因感事抒怀、借景言情为历代传诵的名篇。本课是李白创作的三首七言古诗之一。全诗抒发了作者有志难伸的奋激之情,但诗人并未放弃理想。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气概。
【课前预习】
文学常识检测:李白(701——762),字 ,号 ,盛唐诗人,有“ ”之称。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 主义诗人。有作品 。
字音检测。
金樽( ) 珍羞( ) 投箸( ) 心茫( )然
冰塞( )川 垂钓( ) 碧( )溪上 歧( )路
云帆( ) 济( )沧( )海
重点词语翻译
金樽:
清酒:
斗十千:
玉盘:
直:
投箸:
长风破浪:
【课中学习】
情境导入——播放背景音乐《渔舟唱晚》
说到中国古典文学,我们就不能不提起唐诗;说到唐诗,我们又不能不提起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诗与酒联系在一起。和李白齐名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曾经
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诗才,众人皆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仙”“酒仙”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其一)》。
2.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正确断句,扫清阅读障碍
学习任务一:快速朗读课文,正确断句,找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指向目标一)
评价任务一:学生找出自己不能正确断句的地方,或者不认识的字词,小组先合作解决,如果小组不能解决,组长提出,全班一起解决。(检测目标一)
评价标准:1.找到文章中断句存在歧义的地方。2.找出文中存在的多音字,并判断正确读音。
学习任务二: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运用象征手法、细节描写、运用典故的作用。(指向目标二)
评价任务二:找到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学生以“通过 句诗,诗人运用了 表现手法,作用是 。”(检测目标二)
评价标准:在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中,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并且帮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文中所涉及的描写手法。
学习任务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各抒己见,谈谈本首诗所体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指向目标三)
评价任务三:学生通过以格式:”学习了这首诗,我体会到了作者 样的思想感情。”回答问题。(检测目标三)
评价标准:通过这个问题来了解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学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