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画里阴晴——吴冠中学习目标学习作者引入话题,得出结论的方法。把握课文论述的中心,学习借鉴作者的艺术观点。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特点,感受不同艺术风格的美。字词梳理嫩绿(nèn lǜ ) 渗进(shèn jìn ) 朦胧(ménɡ lónɡ )妖柔(yāo róu) 渲染(xuàn rǎn )含蕴(hán yùn )熏陶(xūn táo) 派生(pài shēnɡ )作者简介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油画代表作品《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等;中国画代表作品《春雪》、《狮子林》、《长城》等。鲁迅给我方向、给我精神,梵高给我性格、给我独特,而妻子则成全我一生的梦想,平凡、善良、美。——吴冠中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30年代在杭州艺专开始学画,国画、油画兼学。后留学法国,在西方艺 术的中心一巴黎,专攻西洋画,50年代初回国。早年醉心于石涛、八大,后又热衷于塞 尚、梵高。在学中又学西的矛盾中,要走出自 己的路子,要走出合乎民族特色的路子,是他奋斗的目标。80年代初期,他的油画就更接近水墨画写意了,“油画中搀进了水分,是受了水彩画的影响”,他从70年代中期开始作水墨画,几十年的艰辛终于找到了得心应手、风 格迥异的新的形式,从此后他就很少画水彩画了。他的作品影响着当代中国美术的走向。代表作品代表作品代表作品课文研读(1)雨中观景由窗外雨景引出了潘天寿先生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概括第一自然段所写内容。01桃红柳绿,春雨菲菲作者把这幅美景比作“浓酣的水彩画”,水彩画给我们透明、湿润的感觉,而“浓酣”不仅告诉我们色彩的浓重,更让我们感觉到这雨中春景带给人酣畅淋漓的快感。潘天寿先生的这句题画诗确实与这雨中春景珠联璧合。窗外是怎样的景色?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句诗?023、这句诗中最富韵味的是哪一个词?“湿”作者不仅需要这一词所带来的意境,更需要由这一词来引出“画家的审美触觉”这一话题。湿——承上启下雨景——湿——阴雨天的意境——绘画艺术课文研读(2)1.“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反衬的手法,突出雨后大自然的美丽怡人。2.为什么湿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有韵味?因为“湿了”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使本来不协调的颜色也协调了起来,使大自然增加了另一种美感,当然更有韵味,正如苏轼诗中所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3.作者这种对湿景的感受是不是他自己所独有的呢?不是。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张志和的《渔歌子》“斜风细雨不须归”,而且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苏轼的《饮湖上雨后初晴》中也有对湿景的描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就是以湿、淡为特点。在这一点上和作者的审美观是一致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雨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雨后初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刘禹锡《竹枝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课文研读(3)作者说,他特别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即使是西洋的水彩画,“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为什么?这是因为中国画和西洋画对阳光、阴雨的感受和表现截然不同。西洋画崇尚阳光,追求强烈的色彩感,即使画风雨,也只是理性地写实地表现其形态,仅仅把它当作大自然的一种形态。而中国画画中的风雨确实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致。“喜欢画阴雨和微雨天的景色”的吴冠中的绘画风格当然“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了”。2.课文中提到了几种绘画技法?中国画简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各有特色。在世界美术领域,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中国画主要包括两种画法:水彩画、水墨画。水彩画:用水彩绘成的画。水彩是用水调和后使用的绘画颜料。水墨画:指纯用墨不着彩色的国画。油画:是西方绘画最重要的画种之一,采用油画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绘制作品。油画强调光感,运用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强度对比、厚薄层次对比进行光感创造。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画笔、画布、画刀、上光油、画框等。课文研读(4)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江南不宜画油画”?“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油画家只注重强烈的色彩,难以把握江南阴湿景色的韵味。他的技法不够高。3、第三句话是什么意思?艺术创作不能墨守成规、泥古不化,西方的技法或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是到处适用的灵丹妙药。不同的表现对象需要与它相适应的技法——“艺术贵在创新”,而且是永远需要创新。“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前半句:西洋画需要吸收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后半句:中西两种绘画技巧和审美趣味应该结合起来。5、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表示作者的立场有所动摇?不是。作者终生追求的就是油画的民族化和中国画的现代化。这样说是用比喻的手法、幽默诙谐的语气来表示他的自谦。作者以解嘲的语气说:我的两个画种都不纯了,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总结作者的艺术主张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色彩往往须渗进墨韵......如果晴和阴中体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中西兼用阴晴兼画贵在创新课后拓展欣赏吴冠中的一幅画,用诗意的语言对画面加以描述。根据作者在文中的景物描写,试试画一幅“江南微雨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