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弘扬红旗渠精神争做有志好队员目录MULU01红旗渠精神的主要内涵03学习习主席红旗渠考察时的讲话02红旗渠建设中的榜样人物04少先队员如何践行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的主要内涵01第一部分 红旗渠精神的主要内涵红旗渠简介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红旗渠发展史视频资料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立足点1组织群众打旱井、挖山泉,修建英雄渠、抗日渠、淇南渠、淇北渠、天桥断渠、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要街水库、石门水库等许多中小型水利工程。1957年中共林县二届二次党代会作出了《全党动手,全民动员,苦战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议。党代表郑重宣誓:“头可断,血可流,不建设好林县不罢休。”林县县委把党代表的誓言刻成纪念章,奖给党员干部和水利模范。这充分表明了林县县委对解决干旱缺水问题的决心。1959年林县大旱,全县境内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翻山越岭去挑水誓师出征红旗渠铁姑娘自力更生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2青年洞,全长616米劈开太行山,修建红旗渠,是林县人民从根本上改变干旱缺水的大胆创举。六十年代初,正是国内连续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国外反华势力卡我们脖子的困难时期。林县县委既面临着资金缺乏,物资、粮食紧张和险恶施工条件等困难,又面临着一些压力、指责,甚至受处分的严峻考验。县委“一班人”靠着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靠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靠着全县干部群众的坚强团结,无私无畏,迎难而上,坚持到胜利。青年洞突击队红旗渠通水庆典劈开太行千重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3高举红旗赴太行修建红旗渠,林县人民出工按受益面积分配,群众自带工具,自带口粮,不足部分从生产队储备粮中补助。修建红旗渠的石灰自己烧,水泥自己产,每一分钱,一袋水泥,一个钢筋头,一根锤把子都做到了物尽其用,整个工程总投资六千八百六十五万多元,其中国家资助一千零二十五万多元,仅占总投资的14.94%。干部群众同甘共苦,亲如一家,多快好省,群策群力。红旗渠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4高悬在山腰的红旗渠在修建红旗渠的十年中,全县参加红旗渠建设的不少于三十万人。县里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在建渠中锻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十年修渠,培养锻炼了五万多名石匠,三千多名懂技术、会管理、能领导施工的工队长、技术员,这些人后来成为林县十万建筑大军的中坚力量 。红旗渠的建渠英模02红旗渠的建渠英模杨 贵红旗渠的建渠英模任羊成学习习主席红旗渠考察时的讲话032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上世纪60年代,当地人民为解决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在党和政府支持下,在太行山腰修建了引漳入林水利工程,被称为“人工天河”。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展馆,依次参观了“千年旱魔,世代抗争”、“红旗引领,创造奇迹”、“英雄人民,太行丰碑”、“山河巨变,实现梦想”、“继往开来,精神永恒”等展览内容。此次有相关图片红旗渠修建过程中,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经过1年5个月的奋战,将地势险要、石质坚硬的岩壁凿通,这个输水隧洞被命名为青年洞。习近平总书记拾级而上,来到青年洞,沿步道察看红旗渠。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少先队员如何践行红旗渠精神04队员们,请大家来说说什么是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概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新时期的红旗渠精神: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我们要自觉做红旗渠精神传人,努力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刻苦学习、增长本领,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该如何做?弘扬红旗渠精神争做有志好队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