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数学复习专题 高考数学常用结论归纳(Word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数学复习专题 高考数学常用结论归纳(Word版)

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数学复习专题 ★★
高考数学常用结论归纳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函数与导数
1.若card(A)=n,则A的子集个数为,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
2.满足的集合M的个数为,若改为,则个数为
3.若card(A)=m,若card(B)=n,则映射的个数为
4.若card(A)= card(B)=n,则一一映射的个数为n!.
5. 几种常见关键词的否定形式:
“”的否定是“”; “”的否定是“”; “”的否定是“”; “是”的否定是“不是”; “至多有一个”的否定是“至少有两个”;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是“一个也没有”;.“对恒成立”的否定是“使”;“或”的否定是“且”; “且”的否定是“或”.
6.若为奇函数,且在处有定义,则.
7.若为偶函数,则
8.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而偶函数则相反.
9.若奇,则; (前提为有反函数)
10.在各自对应的定义区间内单调性一致
11. 与有一个为偶,则为偶,只有全为奇,才为奇.
12.复合函数单调性遵循同增异减.
13.设为非0常数,若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则比为周期函数,且
14.若恒成立,或恒成立,则图象的对称轴为,反过来也成立.
若函数关于点对称,则,特别地, 图象关于点对称.
15.函数与函数关于轴对称,也关于直线对称.若函数与关于点成中心对称,则,特别地, 与关于点对称,则.
16.函数的值域
17.几个关于周期性的结论:
(1)若对时恒成立,则的周期为2;
(2)若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对称,则的周期为2;
(3)若是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对称,则的周期为4;
(4)若关于点对称,则的周期为2;
(5)若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则的周期为2.
18.由,,可分别导出图像的对称轴是.
由,,可分别导出的周期是.
19.对勾函数的值域为,增区间为
,减区间为
20.函数的值域为.
21.偶函数的导函数是奇函数,奇函数的导函数是偶函数.
22.含lnx的导数问题中,勿忘x>0.
23. 的导数易求错
24.由或>0可导出在其定义区间内是增函数;由或<0可导出在其定义区间内是减函数。
25.由>0可得到函数在定义区间上是增函数;由—<0可得到函数在定义区间上是增函数.
26.几个在导数大题的第二问中常出现的问题的处理方法:
(1)“对任意的,总存在,使”,该问题可转化为“使”.
(2)“对任意的,,都有”,该问题可转化为“使”.
(3)“对任意的,都有”,常把该问题转化为“使”.
27.图像选择题可先考虑函数定义域,再考虑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对称性,最后可考虑代点验证。
二、数列
对等差数列,
(1)若
(2)若
(3)若
(4)若
(5)
(6)若项数为,则,
若项数为,则 (7)
2.对等比数列
(1)
(2)
(3)若
3.由所确定的数列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为c=0;当时从第二项成等差,且;
若,当时,所确定的数列为等比数列,且公比为();当时,从第二项成等比,且为公比.
4.求通项
(1)若
(2)若
(3)若即是一个以p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特别的,当p=2时,等式两边各加q即可.
(4)若,先两边同除以,再用累加法
(5),常化成倒数成等差,即证。如形如 的可直接取倒数化成等差数列,形如的可先取倒数,然后再用类型(3)处理。
(6)由求用公式法:
若当时,,则不用分段,即=();
若当时,则必须分成两段,即写成
(7)可变形为
,于是
5.
6.
7. 数列为正项等比数列,则数列为首项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三.不等式
1.在不等式的解法中有以下等价关系:
(1)
(2)
(3) 可移项,因式分解,然后用序轴穿根法.
(4)
(5)
(6)
(7)
(8)
(9)
(10)
2.线性规划中几种求最值或范围的问题:
(1)2x+3y可设z=2x+3y,再化为,然后用斜率截距的知识来处理;
(2)可化为动点(x,y)到定点(1,-2)连线的斜率;
(3)可先化为然后再用斜率来处理;
(4),可看作是动点(x,y)到定点(0,1)距离的平方;
(5),可先化为,然后再令用斜率来解。
四、解析几何
1、椭圆与双曲线的通径长均为.
2、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
3、若为椭圆或双曲线上的一点,且设,则(椭圆)或(双曲线),且当为椭圆的短轴端点时取到最大值
4、在椭圆中的最大值为,即为短轴端点时最大,,(可用焦半径公式证明)
5、椭圆上任一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6、对椭圆的内接矩形的最大面积为.
7、对于抛物线,若为过焦点的弦,在上的射影分别为,中点在准线上的射影为,则,,即以为直径的圆与直线相切(切点为),以为直径的圆与相切于点,还可以证明以为直径的圆均与轴相切,还可证明
对于抛物线,还有
(1)其通径长为,
(2)过焦点的弦的两端点处的切线的交点的轨迹为准线
(3)恒过定点(即焦点弦)
8、椭圆与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可统一为,(左加右减,对椭圆可不加绝对值)
9、过圆锥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这样得到,把原方程中的项做如下变化即可:,常数项不变
,其中为方程的判别式
11、椭圆最短的焦点弦长为通径长,即,而双曲线的焦点弦的最小值为与中的最小者.(即时为;时为;时,二者相等同时最小),抛物线的通径长为其最短焦点弦.
12.在对称问题中,若对称轴的斜率为,则可直接代,如:求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求曲线关于的对称曲线为.特别提醒:若对称轴的斜率不为,直接代可导致错误.
13、光线反射问题一般可转化为对称问题来处理.
14.曲线关于点的对称曲线为,关于直线的对称曲线为;关于直线的对称曲线为.
15.求两个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做差即可
16.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为;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为:
若点在圆外时,则过点P向圆可作两条切线,设切点为A,B,则直线AB的形式方程也如上所述(方程一样)
17.点P在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内、圆外、圆上的问题可分别转化为、、或为钝角、锐角、直角。
18.线性规划问题中要看清线性约束条件中是否带有等号,因为这影响到最后所求的的取值区间是开还是闭的问题。
19.对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应看清是卧式或是立式(即焦点在哪个轴上),是否为标准方程。如怎样求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与准线方程?
20.过圆内一点最长的弦是直径,最短的弦是经过该点且与经过该点与圆心的连线垂直的弦。
2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很重要,要熟练掌握
五、立体几何
1在三棱锥中,
①若VA=VB=VC(即三条侧棱两两相等或三条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则顶点V在底面ABC内的射影为△ABC的外心;
②若三个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则V在底面ABC内的射影为△ABC的内心;
③若三条侧棱两两垂直或三个侧面两两垂直,则V在底面ABC内的射影是△ABC的垂心.
2.
2. △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即内切圆的圆心;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三条中线的交点叫重心;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外心,即外接圆圆心.
3若四面体有两对对棱互相垂直,则第三对对棱必互相垂直,且各顶点在对面三角形内的射影为该三角形的垂心.
4.处理绕表面距离最短问题,往往把表面展平,求展开平面上两点间的线段长.
5.正方体和长方体截去一个角所得到的截面三角形必为锐角三角形.
6.正棱锥相邻两个侧面所成的二面角必为钝角.
7.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得到三条交线,则这三条交线要么交于一点,要么互相平行.
8.设分别为平面与平面的法向量,则,二面角与相等或互补,根据实际图形判断
9.设是平面的斜线,为斜足,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
设与平面成的角为,则,
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六、三角函数:
1.若,则(可用单位圆证明)
2.在锐角三角形内,任一角的正弦值均大于另外两个角中任一
个角的余弦值,因此有
3.为锐角三角形
4.为第一象限角;为第二象限角
为第三象限角;为第四象限角
在中,; .
5.若在第一、二象限,则在第一、三象限
若在第三、四象限,则在第二、四象限
6.关注两种题型:
①求值(用正弦的二倍角公式)
②求的值域(用压缩变换)
7.写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时勿忘.
8.函数的值域为:恒成立,则值域为
,有解,则值域为
.余弦可同样处理.
来求值域
七.向量
1.若,且则A,B,C三点共线,其中为平面上任一点
或,且则A,B,C三点共线,其中为平面上任一点
2.
其中R为的外接圆半径,r为的内切圆半径,
3. 的重心坐标为
4.
5.A为锐角;A为
6.;;;
7.用向量表示的三角形四个心的充要条件
(1)为的重心
(2)为的外心
(3)为的垂心
(4)为的内心
9.单位向量的模是1.
10.是与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
11. 向量中几个易错的判断题:
⑴ ()
⑵∥∥∥ ()
⑶ ()
⑷ ()
12.考试时书写向量时勿忘箭头.
八、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统计
1、几个常见排列问题结论:
(1)个元素排列,其中有个元素相邻,则排法为.(捆绑法)
(2)个元素排列,其中有个元素两两不相邻,则排法总数为.(插空法)
(3)个元素排列,其中有个元素次序一定,则排法总数为.(次序一定问题用除法或叫倍缩法)
(4)多排问题单排处理: 个元素分为若干排,每排若干人,则排法总数为.
(5)相间问题: 个甲种元素与个乙种元素相间排列,排法种数为,个甲种元素与个乙种元素相间排列,排法种数为.
(6)部分均匀分堆问题:举例,把20本不同的书分为7堆,1堆1本,3堆2本,2堆3本,1堆7本,则分法总数为:.
2、二项分布:若,则, ,.
3、若是随机变量,则也是随机变量,且,.
4、超几何分布:若个产品中有个次品,从中抽取个产品,其中次品个数为,则称随机变量服从超几何分布,且有,, .
5、回归直线比过样本中心点.
6.抽样方法常考的是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容易被忽略,系统抽样有时也考。系统抽样的步骤是 :(1)编号(2)分组(3)定起点(4)抽样本
特点是:抽出的号码间隔相等,即成等差数列
7.由频率分布直方图求样本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8.用随机数表抽样本的注意事项
比如编号是001-800,则在范围内的抽出,不在范围内的和重复的舍去
9.文科的统计大题中经常出现4选2、5选2、6选2、7选2、8选2等的题型,要熟悉这些选法的结果的总个数,列举的时候常采用倒三角形的方法
,,,
,
10.在几何概型中,若题中涉及一个变量,则转化为长度之比;若涉及到两个变量,则可转化为求面积之比。
11.概率大题步骤不可过于简单,不可只写结果,以防丢失步骤分。
九.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1、证明四点共圆的方法
(1)对于凸四边形,对角互补四点共圆.
(2)对于凸四边形,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四点共圆.
(3)共底边的两个三角形顶角相等,且在底边的同侧,则四个顶点共圆.
(4)先从四点中先选出三点作一圆,然后证另一点也在这个圆上.
(5)四点到某一定点的距离都相等,从而确定它们共圆.
(5)相交弦定理的逆定理:对于凸四边形其对角线交于
四点共圆.
(6)割线定理逆定理:对于凸四边形其边的延长线交于,
四点共圆.
十.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极坐标方程化成直角坐标方程是.
2.直线的参数方程中参数t的几何意义的几种考法:
若P为直线上的定点,A、B为直线与曲线相交的两个公共点,则常见的几种题型有
(1)求,可转化为求;
(2)求,可转化为求,转化成求,然后用韦达定理求;
(3)求,若,则A、B两点在P点的同一侧,==;若,则A、B两点在P点的两侧,==.
十一.其它考试中注意事项
1.若,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则,(韦达定理)
2.设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之前,应先讨论一下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的情况是否也满足题意,防止漏解。
3.证线面垂直时不要忘记说直线垂直的是平面中的两条相交直线。
4.指数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底大图高”,对数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底大图右”,幂函数在x=1的右边,“指大图高”
5.两个偶函数通过加,减,乘,除(分母非零)仍为偶函数,两个奇函数的和与差仍为奇函数,积与商为偶函数.
6.两个不等式求公共部分符合“大大取大,小小取小”
7.图象平移按照“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8.易遗漏:△=0,空集,二次项系数等于零的情况;
9.注意赋值法,特殊值验证,数形结合的运用;
10.在处理与圆有关的问题时,一般几何法优于代数法,应注重圆的几何性质的运用。如求圆的弦长时最好用半径、半弦弦心距间的关系,然后用勾股定理求。求圆的切线问题最好用圆心到直线距离等于圆的半径,而不是用△=0的方法。
11.应用题别忘答,选做题别忘涂。
12.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时不要忘记说一条直线在平面内,一条直线在平面外。
13.复数的虚部是是实数,而不是虚数。如2+3i的虚部是3,而不是3i. 复平面中的实轴与虚轴分别是什么?
14.注意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性问题的区别。
15.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
16.棱柱、棱锥外接球的几种情况。
17.在解三角形的题型中,有些题用正弦定理和用余弦定理均可解决,一般根据题中所给条件可按照角多用正弦定理、边多用余弦定理的原则来处理。
18. 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口诀为:定区间,找中点,中值计算两边看.同号去,异号算,零点落在异号间.周而复始怎么办?精确度上来判断.
用二分法只能确定变号零点,不能确定不变号零点。
19.遇到连等式,可令其=k,然后再用k表示其中的字母或数字,往往可以很快使问题解决。
20.证明题必做,因为结果已知,尽量多拿一些步骤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