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资源简介

历史与社会(八下)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农耕文明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一.明朝的建立与统一:
1.明朝建立:背景 元末农民起义
概况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都城应天(今南京)
2.明朝的统治:①政治上:强化皇权。措施:废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
②经济上:△明初措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明朝中后期措施: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③明朝的强盛及表现:明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强盛的重要表现。
3.明末农民起义:△原因:明末赋税繁重;土地兼并;农民破产;战争用兵及连年天灾。
△概况:爆发1627年;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二.清朝的统治:
1.后金政权:努尔哈赤 17世纪初 女真族
2.清朝建立: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对全国的统治。
3.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抵御外来侵略:①明朝戚继光、俞大猷抗击倭寇
②郑成功于1662年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③雅克萨之战清军打败沙俄侵略军
2.对台湾的管理:1683年,清军入台;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明朝的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保护中原地区经济发展,边境出现和平交往局面
4.清朝镇压分裂叛乱: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康熙);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设伊犁将军进行管辖
5.清朝的民族怀柔政策:修建避暑山庄,喇嘛庙
6.清朝对西藏的管辖:册封达赖、班禅;1727年设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
7.明清对西南地区的管辖:①明初任用当地首领土司进行管理
②明成祖时开始实行改土归流
③清朝雍正帝时,开始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8.清朝疆域:略
四.农耕文明的繁盛
1.农业的发展:①精工细作农业继续发展;②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③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引入中国
2.手工业的繁荣:①棉纺织业发达,松江地区是代表;②景德镇:制瓷业中心;③私营手工业取代官办工场,占据主导地位;④明朝中后期,苏州、杭州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具有资本主义萌芽关系的手工工场。
3.商业的发达:①工商业市镇兴起(昆山方泰镇);②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
③商帮形成:徽商、晋商;④海外贸易繁荣,白银在明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文化专制的表现:文字狱
目的:巩固统治;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明朝的文字狱:朱元璋
清朝的文字狱:获罪者大多是下层知识分子
文字狱的危害:出现万马齐喑的景象
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皇权加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表现)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文体:八个部分,称“八股文”
局限性:读书人脱离实际生活,不讲求实际学问,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1.进步思潮的出现:①反对专制皇权的思想家及其主张:
△明清时期,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代表人物:黄宗羲
△主张:批判“君权神授”,主张普遍参政议政,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
②其他新思潮的出现:
古代“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挑战
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作用越来越大
拜金逐利成为社会时尚
2.明清时期的世俗文化:①古典小说异军突起,四大名著流芳百世
②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茶馆、酒楼、戏园增加
③京剧形成(徽剧、汉剧为基础)
④明清时期,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
科学巨匠:
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表现:医学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农学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
科技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技术的著作,“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地理 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最早揭示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石灰岩地貌考察的世界先驱
明清时期科技的特点:①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②受文字狱和八股取士的影响,缺乏创新活动,明清科技与世界的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皇权膨胀:
明朝:①在地方,废除行省制度,改设“三司”,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设殿阁大学士,参与皇帝决策,后发展为内阁制度
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标志着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⑤设立“廷杖”制度
清朝:雍正时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皇权更大程度得到加强;乾隆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近代前夜的危机:四方面的表现
经济上:清朝前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对外政策上: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
社会危机:清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人口迅速增长,人多地少,谋生困难,社会矛盾 十分尖锐。
政治危机:皇权专制统治加强,政治腐败黑暗。
结论:清朝前期的中国已经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落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