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2014届高考化学备考研讨会资料(8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佛山市2014届高考化学备考研讨会资料(8份)

资源简介

课件20张PPT。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云浮市罗定实验中学 曾令勇2014.3.26 说 课 提 纲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训练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是建立在学生已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展开,教材安排本节内容旨在要求学生能运用周期表和周期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力求突破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间的相互关系。本节教材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另一方面为学生今后学习、复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有机的结合起来,分析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3)理解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间的相互关系。一、说教材一、说教材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构、位、性”的关系。
(2)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说教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了理论,理论的深入认识又加深了对物质客观存在性的认识。
(2)通过对化学史的学习,了解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一、说教材3.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
难点:“位、构、性”的推导 二、说教法 本节课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的,故设计了“以问题为索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运用诱思探究法进行教学,致力于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主要采用发现、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基本思路:
1、围绕运用元素的“结构—位置—性质”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教学。
2、元素周期表作为教学的主题背景,使课堂教学“学不离表,表不离学”,突出重点。
3、将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有机结合在一起,设疑诱思,步步深入,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4、还在教学中我还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加入化学史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法三、说学法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自觉应用元素周期律,整体上难度不大,学生能够掌握。在学习过程中须让学生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旧知识的复习,实现由已知向未知、由浅入深的转化。进而学生会了解并掌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简称“位”)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简称“构”),而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影响元素的性质(简称“性”)。四、说教学过程五、说训练常考题型1、语言文字型例1、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
A、HX B、H2X C、XH3 D、XH4例2 、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少
B.酸性:HXO4>HYO4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置换出来2、表格型3、图像型感谢各位专家的聆听Thanks!2、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探究:问题1、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有何规律?问题2、试用结构观点解释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规律?问题3、同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有何规律?什么元素的金属性最强,什么元素的非金属最强并处于元素周期表中什么位置?(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问题5、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关系怎样?问题6、结构如何决定位置,位置如何反映结构?问题7、结构如何决定性质,性质如何反映结构?问题8、位置如何反映性质?问题9、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用途有哪些? 2、学生合作探究问题4、试用结构观点解释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规律?周期表中“位”、“构”、“性”关系2、老师精讲点拨3、学用结合、深化内涵 针对右图所给信息,利用所学知识推断“类铝”的相关知识。
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
②与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强弱比较
③氧化物化学式。
④密度范围
⑤相对原子质量范围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兰,发现了第一个待填补的元素,命名为镓。这个元素的一切性质都和门捷列夫预言的一样,只是比重不一致。门捷列夫为此写了一封信给巴黎科学院,指出镓的比重应该是5.9左右,而不是4.7。当时镓还在布瓦博德兰手里,门捷列夫还没有见到过。这件事使布瓦博德兰大为惊讶,于是他设法提纯,重新测量镓的比重,结果证实了门捷列夫的预言,比重确实是5.9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