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李将军列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李将军列传》(含答案)

资源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李将军列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於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原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馀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原居前/先死单于/
B.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原居前/先死单于/
C.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原居前/先死单于/
D.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原居前/先死单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人称飞将军,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出塞》中也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之情。
B.秩八百石,文中是指古代官吏的俸禄。在古代,“秩”有时也指古代官职级别。
C.阴,暗中,暗地里,与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朝晖夕阴”意思不同。
D.刀笔之吏,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故指代办文书的小吏,后只指讼师幕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系出于名门,他们世代传习射箭之术。其先祖即秦朝时追获了燕太子丹的的李信将军。
B.李广将军,曾因积极参与抗击匈奴且杀敌很多升职。俩兄弟凭着英勇善战而伴随皇帝左右。
C.大将军卫青率领李广等出征匈奴,捉到敌兵后知道了单于所住之地,就亲率精兵去追逐单于。
D.李广去世之日,天下无论识与不识的人都为之尽情哀痛,可见其优秀品格确实得到了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2)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5.六十多岁的李广参与出击匈奴,遭遇了哪些曲折?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士皆解鞍纵马卧 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其后四岁,广以卫附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广家居数岁。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阵。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士/皆解鞍纵马卧/
B.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士皆解鞍纵马卧/
C.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士皆解鞍纵马卧/
D.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士皆解鞍纵马卧/
7.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家子,谓清白人家的子女。汉代良家子是个特定阶层,他们拥有一定资产,遵循伦理纲常,是从事正当职业的人。汉朝军队的来源有两种,一种即所谓“良家子”,另一种是罪犯和贫民等。
B.平旦,即平明。我国古代纪时法有三种,即天色纪时法、地支纪时法、五更报夜法,平旦属于天色纪时法,指太阳停留在地平线上,天刚亮,对应地支纪时法中的卯时。
C.麾下,将帅的大旗之下,借指将帅的部下,也可以是对将帅的敬称。文中指李广的部下。
D.本文选自是《史记·李将军列传》,《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有列传七十篇,列传用来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是名将之后且骑射技艺高超。李广的先祖李信,秦朝时任将军,追获了燕太子丹;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他也从小练就了一身高强的射技。
B.李广心胸狭窄。家居时曾被霸陵尉拘留,后广被重新起用,特意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这说明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
C.李广深受官兵爱戴。他治军简易,体恤士卒,能够与士卒同甘共苦,带兵遇到粮食和水缺乏的情况,他总是让所有士卒先喝水、先吃饭。
D.李广令匈奴闻风丧胆。他有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量,在上郡时多次打败匈奴,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
(2)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阵。专以射为戏,竟死。
10.文章为了突出表现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量,精心选择了一些典型事例和生动细节。试从文中举出两例作具体评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后又徙上郡。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而去。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B.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C.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D.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尉,官职名,秦、汉时是中央掌军事的最高长官,秦朝时,太尉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B.本文“中贵人将骑数十纵”的“将”是“率领”的意思,和《苏武传》“及卫律所将降者”的“将”相同。
C.本文“吾去大军数十里”的“去”是“离开”的意思,和《屈原列传》“乃令张仪详去秦”的“去”相同。
D.夜半,古代天色纪时的时辰,对应地支纪时的“子时”,即现代时间的“23:00-1:00”。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屡建功勋。匈奴入侵萧关,李广随军攻打匈奴,斩杀首级和俘虏敌人很多;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常能冲锋陷阵、突破险阻。
B.李广声名远播。孝文帝说他要赶上高祖的时代,可以封个万户侯;后来梁王也欣赏他并给他授印;在多地当太守期间,他都以力战闻名。
C.李广足智多谋。他通过死里逃生的中贵人判断那三个匈奴人是射雕手;他在突遇匈奴大军后,上山摆好阵势,故布疑阵,吓退匈奴。
D.李广勇敢无畏。在匈奴入萧关时,他英勇杀敌,后又跟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匈奴入侵上郡时,他带领部下反击匈奴。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2)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而去。
15.李广担任上郡太守遇到伏兵时,他做了哪几件事让自己安然逃脱?
答案
1、B 句意: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如今大将军却命令我改从东路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到今天才得到一次与单于对敌的机会,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
“前将军”作“为”的宾语,其后宜断开,排除AD;
“臣出东道”是“令”的内容,整体作宾语,中间不宜断开;“臣原居前”中,“臣”作主语,句中不宜断开,排除C。
2.D “只指讼师幕僚”错。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刀笔之吏”古代指“审判员”兼“记录员”,并非“只指讼师幕僚”。
3.B“俩兄弟”错误,“尝从行”的主语是“广”,所以是李广一人跟随皇帝出行,伴随皇帝左右。不是“俩兄弟”。
4.(1)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2)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
5.天子先是不许,后任命为前将军、但不许直接进攻单于,最后因服从命令迷道而自刎。
参考译文: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就是追获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被任为中郎。二人又都任武骑常侍,年俸八百石粮食。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大举出征匈奴,李广几次亲自请求随行。天子认为他已年老,没有答应;好久才准许他前去,让他任前将军。这一年是元狩四年(前119)。
李广不久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出边塞以后,卫青捉到敌兵,知道了单于住的地方,就自己带领精兵去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有些迂回绕远,而且大军走在水草缺少的地方,势必不能并队行进。李广就亲自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如今大将军却命令我改从东路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到今天才得到一次与单于对敌的机会,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大将军卫青曾暗中受到皇上的警告,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敌,恐怕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的所有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右将军赵食其单独被交给执法官吏,应判为死罪,用财物赎罪,降为平民。
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了将士们的信赖呀!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6、B 句意: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还没有到达距离匈奴阵地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命令士兵全体下马解下马鞍躺卧。
陈,通“阵”,阵地;所,大约。“匈奴陈二里所”是“未到”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止”是动词“停下来”,独立成句,排除A项。
7.B “平旦属于天色纪时法,指太阳停留在地平线上,天刚亮,对应地支纪时法中的卯时”说法错误,平旦属于天色纪时法,是指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那段时间,对应的是寅时,也就是每天凌晨3点到5点。
8.B “李广心胸狭窄”“这说明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说法错误,根据原文“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可知霸陵尉是一个滥用职权的人,所以李广处置他并不能说明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
9.(1)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
(2)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
10.典型事例一:中贵人受伤,李广追杀匈奴三人,遇险成功逃脱。
细节描写:①见到数千敌兵上山列阵,李广让手下骑兵继续前进,让敌人以为自己有伏兵。②离阵二里左右时,令手下士兵下马解过夜,让敌军坚信自己不走。③随后解鞍,令士兵纵马卧。胡兵一直不明就里,不敢进击,半夜引兵退去。
典型事例二:李广出雁门关攻打匈奴时,匈奴兵多,李广兵败被活捉后机智逃生。
细节描写:李广被抓后,走了十多里,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少年的弓马逃跑。
参考译文:
将军李广是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就是追获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孝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命令士兵全体下马解下马鞍躺卧。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这时正值日暮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兵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
过了四年,李广从王慰调为将军。出兵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几百名追捕的骑兵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
李广在家已闲居数年。曾在一天夜里带着一名骑马的随从外出,和别人一起在田野间饮酒。回来时走到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大声喝斥,禁止李广通行。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许通行,何况是前任呢!"便扣留了李广,让他停宿在霸陵亭下。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将军,韩将军迁调右北平。于是天子就召见李广,任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一生到死,做二千石俸禄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
11、A 句意: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随军攻打匈奴,因为他善于骑马射箭,斩杀首级和俘虏敌人很多,担任了汉朝的中郎。
“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中“以良家子”作状语,修饰“从军击胡”,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
“用”是“因为”,“用善骑射”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
12.C
A.正确。B.正确。句意: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和卫律所率领的投降之人。
C.“吾去大军数十里”,“去”,距离。句意:我们距离大军有几十里。/“乃令张仪详去秦”,“去”,离开。句意:于是命令张仪假装离开秦国。两个“去”不同。D.正确。
13.C “上山摆好阵势”错,“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上山去摆好阵势的是匈奴的骑兵,李广在突遇匈奴大军后,沉着应对,设计吓退几千名匈奴骑兵。
14.(1)他夺取了敌人的军旗,在昌邑城下立功扬名,由于梁王私自把将军印授给了李广,回朝后,没有受到封赏。
(2)匈奴兵也以为汉朝在附近埋伏有军队,想趁夜偷袭他们,匈奴的军队都掉头撤离了。
15.①见到数千敌兵上山列阵,李广让手下骑兵继续前进,让敌人以为自己有伏兵; ②离阵二里左右时,令手下士兵下马解过夜,让敌军坚信自己不走; ③有敌来犯,只派十余人上马射杀,随后解鞍,令士兵纵马卧。胡兵一直不明就里,不敢进击,半夜引兵退去。
参考译文:
李将军名叫李广,是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先祖叫李信,在秦朝时担任过将军,就是追击并捉到了燕国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随军攻打匈奴,因为他善于骑马射箭,斩杀首级和俘虏敌人很多,担任了汉朝的中郎。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常能冲锋陷阵、突破险阻以及格杀猛兽,孝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还用说吗!”吴、楚起兵时,李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他夺取了敌人的军旗,在昌邑城下立功扬名,由于梁王私自把将军印授给了李广,回朝后,没有受到封赏。调任他担任上谷太守,后来李广转任边境各郡太守。他曾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太守,都因为奋力作战而出名。后来又调任到上郡。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受宠的宦官跟随李广领兵反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转身放箭,射伤了宦官,把他的那些骑兵几乎杀光了。宦官逃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手。”李广于是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路,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而李广亲自去射击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广)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有几千名匈奴的骑兵,(他们)看到李广,认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很惊慌,就上山去摆好阵势。李广的一百名骑兵也都非常惊恐,想要快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距离大军有几十里,现在像这样凭着一百名骑兵逃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把我们)杀光。现在我们停留(在这里),匈奴一定认为我们是大军的诱敌部队,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命令各位骑兵说:“前进!”(骑兵)前进到离匈奴阵地还有二里的地方,停下来,(广)下令说:“全体下马并解下马鞍!”他手下的骑兵说:“敌人人多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匈奴人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跑,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认为我们是诱敌之兵的猜想。”就这样匈奴的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有一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跨上马带上十几名骑兵奔驰前往,射死了那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之中,解下马鞍,命令士兵都放开马,躺卧到地上。这时正值日暮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这事奇怪,不敢进攻。半夜的时候,匈奴兵也以为汉朝在附近埋伏有军队,想趁夜偷袭他们,匈奴的军队都撤离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