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平安中学九年级(下)开学数学试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已知△ABC∽△DEF,=,若BC=2,则EF=( )A.4 B.6 C.8 D.162.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C.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度乘积的一半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已知3是关于x的方程x2﹣5x+c=0的一个根,则这个方程的另一个根是( )A.﹣2 B.2 C.5 D.64.方程4x2=81﹣9x化成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的系数为4,它的一次项是( )A.9 B.﹣9x C.9x D.﹣95.某牧民要围成面积为35m2的矩形羊圈,且长比宽多2米,则此羊圈的周长是( )A.20米 B.24米 C.26米 D.20或22米6.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D作DH⊥AB于点H,连接OH,∠CAD=20°,则∠DHO的度数是( )A.20° B.25° C.30° D.35°7.如图,在正六边形桌面中心正上方有一盏吊灯,在灯光下,桌面在水平地面的投影是一个面积为m2的正六边形,已知桌子的高度为0.75m,桌面边长为1m,则吊灯距地面的高度为( )A.2.25m B.2.3m C.2.35m D.2.4m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2AD,M为AB的中点,连接DM,MC,BD.下列结论中:①DM⊥MC;②=;③当DM=DA时,△DMN≌△CBN;④当∠DNM=45°时,tan∠A=.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如图,在函数y=(x>0)的图象上任取一点A,过点A作y轴的垂线交函数y=﹣(x<0)的图象于点B,连接OA,OB,则△AOB的面积是( )A.3 B.5 C.6 D.1010.如图,将矩形ABCD沿着GE、EC、GF翻折,使得点A、B、D恰好都落在点O处,且点G、O、C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点E、O、F在另一条直线上.小炜同学得出以下结论:①GF∥EC;②AB=AD;③GE=DF;④OC=2OF;⑤△COF∽△CEG.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若3a=5b,则= .12.经过某十字路口的汽车,可能直行,也可能向左转或向右转,如果这三种可能性大小相同,那么两辆汽车经过这个十字路口时,第一辆车向左转,第二辆车向右转的概率是 .13.科技小组为了验证某电路的电压U(V)、电流I(A)、电阻R(Ω)三者之间的关系:I=,测得数据如下:R(Ω) 100 200 220 400I(A) 2.2 1.1 1 0.55那么,当电阻R=55Ω时,电流I= A.14.长度为2的线段AB上有一点C,并且满足AC2=AB BC,则AC的长为 .15.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2,﹣2),(m,3),则m的值为 .16.点P在线段AB上,且BP2=AP AB,AB=6,那么BP的长为 .17.现有四张正面分别标有数字﹣4,﹣2,1,3的卡片,它们除数字不同外,其余完全相同.将卡片背面朝上洗匀后,从中随机取出一张,再从剩下的卡片中随机取出一张.则两次取出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正数的概率为 .三、解答题:第18,19.20小题6分,第21,22,23小题9分,第24,25小题10分。18.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n个小球,它们只有颜色上的区别,其中有2个红球,每次摸球前先将盒中的球摇匀,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盒中,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于0.2,请你估计n的值.19.一个底面为40cm×30cm的长方体玻璃容器中装满水,现将一部分水倒入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为10cm的长方体铁桶中,当铁桶装满水时,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20cm,铁桶的底面边长是多少厘米?20.已知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3)x+m2+3m+2=0的一个根,求m的值.21.如图,D为△ABC中BC边上的一点,∠CAD=∠B,若AD=4,AB=8,AC=6,求DC的长.22.如图所示,在宽为20m,长为32m的矩形耕地上,修筑同样宽的三条道路(互相垂直),把耕地分成大小不等的六块试验田,要使试验田的面积为570m2,道路应为多宽?23.已知:D、E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AB=8,AD=3,AC=6,AE=4,求证:△ABC∽△AED.24.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点E,F分别在直线AD的两侧,且AE=DF,∠A=∠D,AB=DC.(1)求证:四边形BFCE是平行四边形;(2)若AD=7cm,DC=2cm,∠EBD=60°,则BE= cm时,四边形BFCE是菱形.25.如图,长方形ABCD中,∠DAB=∠B=∠C=∠D=90°,AD=BC=16,AB=CD=34.点E为射线DC上的一个动点,△ADE与△AD′E关于直线AE对称,当△AD′B为直角三角形时,求DE的长.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已知△ABC∽△DEF,=,若BC=2,则EF=( )A.4 B.6 C.8 D.16【分析】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代入即可得出EF的长.解:∵△ABC∽△DEF,∴,∵=,BC=2,∴,∴EF=4,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C.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度乘积的一半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及菱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解: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正确,不符合题意;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但不一定垂直,故错误,符合题意;C、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度乘积的一半,正确,不符合题意;D、角平分线的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及菱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难度不大.3.已知3是关于x的方程x2﹣5x+c=0的一个根,则这个方程的另一个根是( )A.﹣2 B.2 C.5 D.6【分析】设方程的另一个根是m,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列出关于另一根m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解:设方程的另一个根是m,∵3是关于x的方程x2﹣5x+c=0的一个根,∴3+m=5,解得,m=2,∴这个方程的另一个根是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与系数的关系.解答该题时,一定要弄清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中的a、b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4.方程4x2=81﹣9x化成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的系数为4,它的一次项是( )A.9 B.﹣9x C.9x D.﹣9【分析】方程整理为一般形式,找出一次项系数即可.解:方程整理得:4x2+9x﹣81=0,则一次项是9x,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一般形式为ax2+bx+c=0(a≠0).5.某牧民要围成面积为35m2的矩形羊圈,且长比宽多2米,则此羊圈的周长是( )A.20米 B.24米 C.26米 D.20或22米【分析】设宽为x米,然后表示出长,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设羊圈的宽为x米,则长为(x+2)米,根据题意得:x(x+2)=35,解得:x=5或x=﹣7(舍去)所以x+2=7,周长为2×(5+7)=2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矩形的宽表示出矩形的长,难度不大.6.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D作DH⊥AB于点H,连接OH,∠CAD=20°,则∠DHO的度数是( )A.20° B.25° C.30° D.35°【分析】先根据菱形的性质得OD=OB,AB∥CD,BD⊥AC,则利用DH⊥AB得到DH⊥CD,∠DHB=90°,所以OH为Rt△DHB的斜边DB上的中线,得到OH=OD=OB,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1=∠DHO,然后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求出∠DHO的度数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OD=OB,AB∥CD,BD⊥AC,∵DH⊥AB,∴DH⊥CD,∠DHB=90°,∴OH为Rt△DHB的斜边DB上的中线,∴OH=OD=OB,∴∠1=∠DHO,∵DH⊥CD,∴∠1+∠2=90°,∵BD⊥AC,∴∠2+∠DCO=90°,∴∠1=∠DCO,∴∠DHO=∠DCA,∵四边形ABCD是菱形,∴DA=DC,∴∠CAD=∠DCA=20°,∴∠DHO=2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7.如图,在正六边形桌面中心正上方有一盏吊灯,在灯光下,桌面在水平地面的投影是一个面积为m2的正六边形,已知桌子的高度为0.75m,桌面边长为1m,则吊灯距地面的高度为( )A.2.25m B.2.3m C.2.35m D.2.4m【分析】首先根据正六边形的面积可得正六边形的边长,进而可通过构造相似三角形,由相似三角形性质求出.解:设正六边形的边长是xm,则x x 6=,解得x=1.5,如图,依题意知DF=FE=0.5米,FG=0.75米,CG=0.75米,∵DE∥BC,∴△FAE∽△GAC,∴,即=,解得:AF=1.5,∴AG=1.5+0.75=2.25(m),答:吊灯距地面的高度为2.25m.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2AD,M为AB的中点,连接DM,MC,BD.下列结论中:①DM⊥MC;②=;③当DM=DA时,△DMN≌△CBN;④当∠DNM=45°时,tan∠A=.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分析】延长CM交DA的延长线于点E,如图,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D=BC,AB=CD,AB∥CD,再证明△AEM≌△BCM得到AE=BC,ME=MC,则DE=DC=A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M⊥MC,则可对①进行判断;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由BM∥CD得到===2,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设△BMN的面积为S,则S△DNM=2S,S△CDN=2S△DNM=4S,所以S△DBM=3S,而S△ADM=S△DBM=3S,则可对②进行判断;当DM=DA时,△ADM为等边三角形,则可计算出∠MDB=30°,∠BCN=30°,然后利用“AAS”可判断△DMN≌△CBN,则可对③进行判断;当∠DNM=45°时,过D点作DF⊥AM于F,MH⊥CD于H,如图,利用△D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设MN=DM=x,则CN=2MN=2x,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CD=x,则AD=x,利用面积法计算出MH=x,则DF=MH=x,接着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F=x,所以tan∠DAF==,于是可对④进行判断.解:延长CM交DA的延长线于点E,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B=CD,AB∥CD,∴∠E=∠BCM,∵M为AB的中点,∴AM=BM,在△AEM和△BCM中,,∴△AEM≌△BCM(AAS),∴AE=BC,ME=MC,∵AB=2AD,∴DE=DC=AB,∴DM⊥MC.所以①正确;∵BM∥CD,∴===2,设△BMN的面积为S,则S△DNM=2S,∴S△CDN=2S△DNM=4S,∴S△DBM=S△DNM+S△BMN=2S+S=3S,而AM=BM,∴S△ADM=S△DBM=3S,∴=;所以②正确;当DM=DA时,∴DA=AM=DM=BC,∴△ADM为等边三角形,∴∠DAM=∠DMA=60°,∴∠DMB=120°,∠MBC=120°,∴∠MDB=30°,∠BCN=30°,在△DMN和△CBN中,,∴△DMN≌△CBN(AAS),所以③正确;当∠DNM=45°时,过D点作DF⊥AM于F,MH⊥CD于H,如图,∵∠DMN=90°,∴△D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MN=DM=x,∴CN=2MN=2x,在Rt△DMC中,CD===x,∴AD=CD=x,∵MH CD=DM CM,∴MH==x,∵AB∥CD,∴DF=MH=x,在Rt△ADF中,AF===x,∴tan∠DAF===,所以④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9.如图,在函数y=(x>0)的图象上任取一点A,过点A作y轴的垂线交函数y=﹣(x<0)的图象于点B,连接OA,OB,则△AOB的面积是( )A.3 B.5 C.6 D.10【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进行计算即可.解:∵点A在函数y=(x>0)的图象上,∴S△AOC=×2=1,又∵点B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S△BOC=×8=4,∴S△AOB=S△AOC+S△BOC=1+4=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是正确解答的关键.10.如图,将矩形ABCD沿着GE、EC、GF翻折,使得点A、B、D恰好都落在点O处,且点G、O、C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点E、O、F在另一条直线上.小炜同学得出以下结论:①GF∥EC;②AB=AD;③GE=DF;④OC=2OF;⑤△COF∽△CEG.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④【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分析判断①;通过点G为AD中点,点E为AB中点,设AD=2a,AB=2b,利用勾股定理分析求得AB与AD的数量关系,从而判断②;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析判读GE和DF、OC和OF的数量关系,从而判断③和④;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判断⑤.解:由折叠性质可得:DG=OG=AG,AE=OE=BE,OC=BC,∠DGF=∠FGO,∠AGE=∠OGE,∠AEG=∠OEG,∠OEC=∠BEC,∴∠FGE=∠FGO+∠OGE=90°,∠GEC=∠OEG+∠OEC=90°,∴∠FGE+∠GEC=180°,∴GF∥CE,故①正确;设AD=2a,AB=2b,则DG=OG=AG=a,AE=OE=BE=b,∴CG=OG+OC=3a,在Rt△CGE中,CG2=GE2+CE2,(3a)2=a2+b2+b2+(2a)2,解得:b=a,∴AB=AD,故②错误;在Rt△COF中,设OF=DF=x,则CF=2b﹣x=2a﹣x,∴x2+(2a)2=(2a﹣x)2,解得:x=a,∴DF=×a=a,2OF=2×a=2a,在Rt△AGE中,GE==a,∴GE=DF,OC=2OF,故③④正确;无法证明∠FCO=∠GCE,∴无法判断△COF∽△CEG,故⑤错误;综上,正确的是①③④,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折叠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若3a=5b,则= .【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求出即可.解:3a=5b,=.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的应用,能熟练地运用比例的性质进行变形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如果=,那么ad=bc.12.经过某十字路口的汽车,可能直行,也可能向左转或向右转,如果这三种可能性大小相同,那么两辆汽车经过这个十字路口时,第一辆车向左转,第二辆车向右转的概率是 .【分析】画树状图,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第一辆车向左转,第二辆车向右转的结果有1种,再由概率公式求解即可.解:画树状图如下: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第一辆车向左转,第二辆车向右转的结果有1种,∴第一辆车向左转,第二辆车向右转的概率为,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树状图法求概率.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解题时要注意此题是放回试验还是不放回试验.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3.科技小组为了验证某电路的电压U(V)、电流I(A)、电阻R(Ω)三者之间的关系:I=,测得数据如下:R(Ω) 100 200 220 400I(A) 2.2 1.1 1 0.55那么,当电阻R=55Ω时,电流I= 4 A.【分析】由表格数据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再将R=55Ω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解:把R=220,I=1代入I=得:1=,解得U=220,∴I=,把R=55代入I=得:I==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14.长度为2的线段AB上有一点C,并且满足AC2=AB BC,则AC的长为 .【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点的定义,知AC是较长线段,得出,代入数据即可得出AC的长.解:∵C是线段AB上的一点,且满足AC2=AB BC,∴,∴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C是较长线段,∴,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黄金分割的概念:如果一个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线段,并且较长线段是较短线段和整个线段的比例中项,那么就说这个点把这条线段黄金分割,这个点叫这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熟练掌握黄金分割点的定义以及黄金比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2,﹣2),(m,3),则m的值为 ﹣ .【分析】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再将(m,3)代入即可求得结论.解: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由题意得:﹣2=,∴k=﹣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3=.∴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特征,待定系数法,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16.点P在线段AB上,且BP2=AP AB,AB=6,那么BP的长为 3﹣3 .【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点的定义,得BP=AB,代入数据即可得出BP的长度.解:∵点P在线段AB上,BP2=AP AB,∴点P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BP=AB=×6=3﹣3,故答案为:3﹣3.【点评】此题考查了黄金分割,理解黄金分割点的概念,熟记黄金比的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7.现有四张正面分别标有数字﹣4,﹣2,1,3的卡片,它们除数字不同外,其余完全相同.将卡片背面朝上洗匀后,从中随机取出一张,再从剩下的卡片中随机取出一张.则两次取出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正数的概率为 .【分析】列表得出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数,找出两次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正数的情况数,即可求出所求的概率.解:列表如下﹣4 ﹣2 1 3﹣4 ﹣6 ﹣3 ﹣1﹣2 ﹣6 ﹣1 11 ﹣3 ﹣1 43 ﹣1 1 4由表知,共有12种等可能结果,其中两次取出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正数的有4种结果,所以两次取出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正数的概率为=,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以及概率公式,画出树状图是解题的关键;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三、解答题:第18,19.20小题6分,第21,22,23小题9分,第24,25小题10分。18.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n个小球,它们只有颜色上的区别,其中有2个红球,每次摸球前先将盒中的球摇匀,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盒中,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于0.2,请你估计n的值.【分析】在同样条件下,大量反复试验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概率附近,可以从比例关系入手,列出方程求解.解:根据题意,得,解得,n=10,经检验得:n=1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估计n的值为1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本题利用了用大量试验得到的频率可以估计事件的概率.关键是根据红球的频率得到相应的等量关系.19.一个底面为40cm×30cm的长方体玻璃容器中装满水,现将一部分水倒入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为10cm的长方体铁桶中,当铁桶装满水时,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20cm,铁桶的底面边长是多少厘米?【分析】根据倒出的水的体积等于铁桶的体积,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设铁桶的底面边长为xcm,则x2×10=40×30×20,x2=40×30×2,x=,x=.答:铁桶的底面边长是cm.【点评】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根据倒出的水的体积等于铁桶的体积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0.已知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3)x+m2+3m+2=0的一个根,求m的值.【分析】将x=2代入x2﹣(2m+3)x+m2+3m+2=0,求出m的值即可.解:∵x=2是方程x2﹣(2m+3)x+m2+3m+2=0的一个根,∴22﹣2(2m+3)+m2+3m+2=0,∴m2﹣m=0,∴m=0或m=1.【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D为△ABC中BC边上的一点,∠CAD=∠B,若AD=4,AB=8,AC=6,求DC的长.【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即可.解:在△ADC和△BAC中,∵∠CAD=∠B,∠C=∠C,∴△ADC∽△BAC,∴,∵AD=4,AB=8,AC=6,∴,∴DC=3,∴DC的长为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如图所示,在宽为20m,长为32m的矩形耕地上,修筑同样宽的三条道路(互相垂直),把耕地分成大小不等的六块试验田,要使试验田的面积为570m2,道路应为多宽?【分析】设道路宽为x米,根据耕地的面积﹣道路的面积=试验田的面积,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解:设道路宽为x米,根据题意得:32×20﹣(32+20×2)x+2x2=570,解得:x1=1,x2=35.∵35>20,∴x=35舍去.答:道路宽为1米.【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根据耕地的面积﹣道路的面积=试验田的面积,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3.已知:D、E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AB=8,AD=3,AC=6,AE=4,求证:△ABC∽△AED.【分析】根据已知线段长度求出=,再根据∠A=∠A推出相似即可.【解答】证明:在△ABC和△AED 中,∵,∴=.又∵∠A=∠A,∴△ABC∽△AED.【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注意:有两边的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24.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点E,F分别在直线AD的两侧,且AE=DF,∠A=∠D,AB=DC.(1)求证:四边形BFCE是平行四边形;(2)若AD=7cm,DC=2cm,∠EBD=60°,则BE= 3 cm时,四边形BFCE是菱形.【分析】(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出△ABE≌△DCF(SAS),进而求出BE=FC,BE∥FC,即可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出△EBC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出答案.【解答】(1)证明:在△ABE和△DCF中,,∴△ABE≌△DCF(SAS),∴BE=FC,∠ABE=∠DCF,∴∠EBC=∠FCB,∴BE∥FC,∴四边形BFCE是平行四边形;(2)解:当四边形BFCE是菱形,则BE=EC,∵AD=7cm,DC=2cm,AB=DC,∴BC=3cm,∵∠EBD=60°,EB=EC,∴△EBC是等边三角形,∴BE=3cm.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菱形的性质,正确掌握菱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5.如图,长方形ABCD中,∠DAB=∠B=∠C=∠D=90°,AD=BC=16,AB=CD=34.点E为射线DC上的一个动点,△ADE与△AD′E关于直线AE对称,当△AD′B为直角三角形时,求DE的长.【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分两种情况,然后画出相应的图形,再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计算出DE的长即可.解:∵△ADE与△AD′E关于直线AE对称,∴△AD′E≌△ADE,∴∠D=∠AD′E=90°.∵∠AD′B=90°,∴B、D′、E三点共线.又∵△ABD′∽△BEC,∴∠BAD′=∠EBC,∠D′=∠BCE,∵AD′=BC,∴ABD′≌△BEC(ASA),∴AB=BE=34.∵BD′===30,∴DE=D′E=34﹣30=4;如图.∵∠CBE+∠ABD″=∠ABD″+∠BAD″=90°,∴∠BAD″=∠CBE.在△ABD″和△BEC中,,∴△ABD″≌△BEC(ASA),∴BE=AB=34,∴DE=D″E=34+30=64.综上所述:DE=4或64.综上可得DE的长为4或64.【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