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3年河南中考模拟试卷(一)历史·全解全析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D C A B C C C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A B B C B D C B B二、非选择题21.【答案】(1)异:①墨子认为宇宙由时空构成,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由原子构成;②墨子认为人们感知和认识事物是客观行为,德谟克利特则认为这是主观行为。(1分)同:都认为宇宙由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1分)(2)经济的繁荣发展;学术氛围宽松自由等。(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2分)(3)韩非子提出“依法治国”,有利于构建法治社会;伏尔泰提倡“自由、平等”,资产阶级革命做了理论准备;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举例和论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均可得2分)22.【答案】(1)特点:由器物到制度,再到心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1分)共同点:都是变革制度(发展资本主义)。(1分)(2)“借来的东西”是指马克思主义或科学共产主义或共产主义等皆可;(1分)“药方”是指“工农武装割据”,或者“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3)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1分)含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分)23.(6分)【答案】评分说明: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示意图所反映史实之间的联系(提示:空格处可填设军机处)。给分要点:自拟题目,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示意图所反映史实之间的联系,若小短文不足80字,酌情扣分。答案示例:论题:现代中国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建设。(1分)建国初期,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受限于国际形势和“一边倒”政策的影响,实行局部开放,通过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分)新时期吸取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特区的开放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浦东开发开放是新时期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从建国初期的局部开放到新时期的全方位开放,中国不断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的建设经验,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分)(说明:字数1分,学生如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拟定其他论题,言之成理亦可。)24.【答案】(6分)(1)主张:民主;法治。(1分)史例: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分)(2)原因:资本主义是阶级社会,存在剥削压迫;工业革命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激化);工人阶级壮大,斗争理论发展(任答1点,2分)(3)特点:生产力高度发达;实行公有制;消灭阶级对立;每个人自由发展。(任答1点,2分)价值:是改变不公正的社会现象、保障人类基本权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是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方法;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指明方向。(任答1点,2分)25.【答案】(6分)(1)特点:延续时间长;双方投入大;主要集中在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探索方面;竞赛不断升级等。(言之有理,写出一点即可,2分)评价:二战后,美苏两国为了谋求世界霸权,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美苏军备竞赛加剧了冷战,使人类面临核战争的危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核威慑有效防止了美苏两个核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军备竞赛不断升级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和科学资源的巨大浪费;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答出一点即可,2分)(2)趋势: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1分)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言之有理,答出1点即可,每点1分)2023年河南中考模拟试卷(一)历史·答题卡第Ⅰ卷(请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贴条形码区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违纪标记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2B铅笔填涂选择题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错误填涂 [×]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 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注意事项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A ] [ B ] [ C ] [ D ]2.[ A ] [ B ] [ C ] [ D ]3.[ A ] [ B ] [ C ] [ D ]4.[ A ] [ B ] [ C ] [ D ]5.[ A ] [ B ] [ C ] [ D ] 6.[ A ] [ B ] [ C ] [ D ]7.[ A ] [ B ] [ C ] [ D ]8.[ A ] [ B ] [ C ] [ D ]9.[ A ] [ B ] [ C ] [ D ]10.[ A ] [ B ] [ C ] [ D ] 11.[ A ] [ B ] [ C ] [ D ]12.[ A ] [ B ] [ C ] [ D ]13.[ A ] [ B ] [ C ] [ D ]14.[ A ] [ B ] [ C ] [ D ]15.[ A ] [ B ] [ C ] [ D 16.[ A ] [ B ] [ C ] [ D ]17.[ A ] [ B ] [ C ] [ D ]18.[ A ] [ B ] [ C ] [ D ]19.[ A ] [ B ] [ C ] [ D ]20.[ A ] [ B ] [ C ] [ D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2.(本题满分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本题满分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本题满分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 (本题满分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绝密★启用前2023年河南中考模拟试卷(一)历 史(本卷共25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开卷考试,可查阅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出现简单质朴的“龙”的形象至今,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一直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观察图1、图2,可以看出( )图1 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C形玉龙 图2 甲骨文的“龙”A.玉器崇拜的统一性 B.民族文化的多源性C.文字书写的传承性 D.中华文明的延续性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这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3.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称:“神农、仓颉,圣人者也;其于事也,有所不能矣……蔡伦立意造纸,岂方缣、牍之烦……不朽之术也。”这说明( )A.蔡伦的功绩高过神农与仓颉 B.中国古代造纸术始于蔡伦C.中国古代科技发明领先世界 D.蔡伦改进造纸术利国利民4.据《宋书》记载,刘宋时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表明当时( )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B.南方商业更加发达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5.下表为唐至清朝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据此可知( ) 唐 宋 明 清河南 15 16 2 1江苏 7 8 17 49A.经济水平影响文化教育 B.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C.政治局势决定教育发展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6.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宋代科技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家个人的努力 B.经济文化的繁荣C.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D.中外交流的推动7.“永乐三年,有海军三万七千人,携罗盘针,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泛海经福建,南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该历史事件指( )A.戚继光抗倭 B.鉴真东渡日本 C.郑和下西洋 D.马可波罗回国8.一位历史学家写到:“《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的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对于该说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五口通商让清政府感到不安 B.政府开放了内河航行的权益C.清政府缺乏国家平等的观念 D.开始传播“师夷长技”的新思潮9.1912年,三个重大历史事件以“临时”二字贯之,即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 )A.分权制衡的理念 B.维护主权的决心C.民主共和的精神 D.天下为公的思想10.某学者认为:中共二大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标志着“中国特色理论形态”雏形的形成,成为早期“中国化”的历史起点。这一评论主要基于中共二大( )A.明确党的奋斗目标 B.决定领导工人运动C.制定最低革命纲领 D.提出与国民党合作11.1940年9月,《大公报》载文说:“(枣阳)宜昌战后三个月,各线无大战事,战况的沉闷……就在这夹缝中间,传来了北方的捷音。”下列与“北方的捷音”有关的是( )A.“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克服投降阴云,鼓舞必胜信念” D.“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12.毛泽东在评价某运动时说,它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该运动是( )A.土地改革 B.银元之战 C.米棉之战 D.三大改造13.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再次涌现出了“下海”热潮,当年辞官下海者达12万人,甚至《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要发财,忙起来》的文章。这一“热潮”( )A.表明改革由农村转向了城市 B.印证了思想解放的巨大推力C.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推动了个体工商业的合法化14.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的数量接近于零,而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是世界各国平均值的1.8倍。这说明新时期我国( )A.开始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 B.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C.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D.成为国际组织的主建者15.学者们研究发现,英国的《权利法案》、法国的《人权宣言》、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法国《1792年宪法》、拿破仑《民法典》等近代法案所体现的部分内容,都可以在罗马法中找到相应的出处。这表明罗马法( )A.符合资产阶级的统治要求 B.创立人人平等的思想理念C.成为近代欧美法律的滥觞 D.具有灵活和适应性等特征16.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明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这反映了亚欧大陆( )A.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B.区域文明的多元性C.民族冲突的常态化 D.经济基础的统一性17.有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不仅是欧洲文化的一个转折点,更使人类在民族文化交流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这意在强调( )A.人口大量移居美洲 B.世界市场正式形成C.隔绝状态完全打破 D.各地联系逐步加强18.“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由此联邦政府( )A.消除了种族歧视 B.维护了国家统一C.赢得了民众支持 D.促进了经济繁荣19.图3为二战时期苏联漫画家叶菲莫夫的作品——《“法西斯”炸弹将被移走》,图中钳子所夹者为希特勒。这幅漫画( )图3A.说明了法西斯集团失败已成定局 B.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C.表明对德分区占领设想初步形成 D.凸显了苏联的主战场地位20.使在家办公成为新业态,使农民顺着“铁公鸡”(铁路、公路和机场)往大城市跑变为顺着线路回家乡,使城市从地貌上更像乡村,而乡村更像城市。这种经济变化直接得益于( )A.经济全球化 B.社会信息化 C.文化多样化 D.治理科学化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材料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他主张“兼爱,非攻”;他认为宇宙是由连续无穷的时空组成,时空是由最小的单元所构成,对于整体来说,时空是无穷的,而对于部分来说,时空则是有穷的;他相信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图4墨子像材料二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主张道德的标准就是快乐和幸福;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永恒不变的、形状各异的原子构成,人的灵魂是由灵魂原子构成,人死了,灵魂原子就四散了;他相信万物都有一个必须遵从的自然法则,人们感觉所感知的各种事物的颜色、味道都是人们主观的想法。图5德谟克利特像(1)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人在认识自然方面的异同点。(2分)(2)结合两人所处时代背景,概括两人在文化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共同原因。(2分)(3)思想家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影响。试举一例并加以论证。(2分)22.(6分)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道路来解决,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人将先进中国人展开的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并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于是又开出了救治“头脑疾病”的良方。材料二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改革家、哲学家,伟大的诗人。从欧洲,他借来的不是机器,也不是制度。……他施以技巧和灵活性,把借来的东西熬成了一处药方,对症下药,用来使这个病人——“大革命后的中国”复生。材料三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经过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强国富民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先进的中国人从“自我疗伤”到“救治‘头脑疾病’”体现的“救治行动”的特点。并归纳“温药慢治”与“猛药重治”的共同点。(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借来的东西”“药方”的含义。(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失误?“走向强国富民的道路”的含义是什么?(2分)23.(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两幅宣传画:请依据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逻辑通顺,体现史实之间的联系。)图6(1953年) 图7(2020年)24.(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没有法律,国家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虽然存在,但不能行动。”——[法]卢梭《社会契约论》“让我们为宪章加冕……把国王这一称号分散给有权享受它的人民。”——[美]潘恩《常识》材料二19世纪早期的一些思想家疾呼:“表面富裕、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社会中,却有这么一大群贫穷的同胞臣民,他们是用双手创造社会财富的工具,本身毫无过失,却注定要遭受沉重的苦难”。一些工人阶级的理论家逐渐认识到不仅要反对现存的工厂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反对资本主义体制,建立更为合理公正的新社会。——摘编自李宏图《再造社会:19世纪欧洲的社会问题与化解》材料三无产阶级将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请用两个词准确概括材料一中的思想主张,并举一例说明西方资产阶级对上述主张的实践。(2分)(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的理论家反对“资本主义体制”的理由。(2分)(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马克思构想的“联合体”的特点,并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价值。(2分)25.(6分)文明共享·命运与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苏军备竞赛主要历程材料二根据联合国的估计,全世界用于研究与发展的人力物力资源中,军事方面的研究与发展占20—25%,每年约700—900亿美元,其中美苏两国共占85%。全世界从事军事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约50万,大多数集中在美苏两国。——俞行《战后美苏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及其原因和影响》(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军备竞赛的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4分)材料三“极少数大国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形成”。——江泽民(2)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哪一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趋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分)模拟试卷 第3页(共8页) 模拟试卷第4页(共8页)押题密卷 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2023年河南中考模拟试卷(答案).doc 历史-2023年河南中考模拟试卷(答题卡).doc 历史-2023年河南中考模拟试卷(考试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