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3.2《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3.2《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8.3.2《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
课题 8.3.2《依法行使权利》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1)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2)行使权利的界限,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道德修养:(1)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学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2)懂得依法行使权利。法治观念:珍视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责任意识:(1)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明确权利边界;(2)维护公民权利的方式,正确维护权利。
重点 公民行使基本权利的范围;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难点 自觉维护自己的权利,理解维护权利守程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第三课 公民权利第二节 依法行使权利 思考问题 导入本节内容,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
讲授新课 一、幻灯片出示课题、教学目标二、幻灯片出示自学导航,教师巡视指导: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43—46内容,结合导学案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公民如何行使权利 2、公民为什么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利益 3、公民应怎样维护自身权益?4、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 5、什么是和解?有什么特点?6、什么是调解?它的方式和依据是什么?7、什么是仲裁?它有什么特点?适用范围是什么 8、什么是诉讼?有哪些种类?
三、师生合作探究(一) 行使权利有界限探究一:运用经验(1)在消费过程中你是如何维护自己权益的?(2)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1)在消费过程中,当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一般情况下我会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我就会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2)我们要学会通过正当途径、运用合法方式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纠纷,依法行使权利,维护自身权益。探究二:播放视频《发表侮辱英烈言论,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罗崇敏被移送检方》发表侮辱英烈言论是在行使言论自由吗?点拨:①在我国,宪法确认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自由是相对的,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不得违反宪法中的其他内容,任何挑战国家主权、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言论,都不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②尊崇英雄、缅怀英烈、捍卫历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维护英雄烈士的尊严和合法权益,惩治歪曲历史事实、诋毁亵渎英雄烈士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是构筑维护英雄烈士权益的“铜墙铁壁”!探究三:知识探究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点拨:①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探究四:探究分享甲队球迷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点拨:甲队球迷没有看到权利的界限。甲队球迷对乙队球迷破口大骂、抛掷杂物等侵犯了乙队球迷的人格尊严权和生命健康权。探究五:知识探究 公民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合法权利点拨:①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②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探究六:探究分享查阅宪法,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点拨:(1)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2)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3)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4)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探究七:知识归纳 政治自由点拨:公民如何行使权利 (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的权利。(2)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二) 维护权利守程序探究一:播放视频《公民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1)维权是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维权活动不能任性,必须依法依规进行。 (2)在维权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时刻谨记法律红线不可碰,从言语到行为,都不能超过法定限度。(3)维权是为了解决问题,触犯法律规定甚至违法犯罪显然不是维权的本意。因此,维权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暴力维权不可取!探究二:知识探究公民应怎样维护自身权益?点拨:①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②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③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探究三:播放视频《我们公民有哪几种维权方式》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法律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②维护权利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③任何公民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都有权根据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向有关部门、机关和团体寻求法律保护。探究四:探究分享(1)张某与村民、厂家的纠纷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2)你认为哪种解决方式较为合适?(3)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1)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2)通过和解较合适。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3)我们要树立降低维权成本的意识,学会采用适当的方式化解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探究五:知识探究探究六:探究分享人民调解在解决民事纠纷中的独特优势点拨:①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运用自己的力量自我教育、主动性,有利于矛盾纠纷及时解决,防止矛盾纠纷的激化与升级。②具有简洁、及时、经济的特点。③具有广泛性,有利于方便广大人民群众。④具有融合接受性,能实现情与法的融合,使法的实施易于为广大群众接受。探究七:知识探究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点拨:什么是调解 调解方式具体怎么实施?有哪几种?(1)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2)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 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3)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探究八:播放视频《什么是仲裁?仲裁和诉讼的区别是什么?》 探究九:相关链接为什么这些纠纷不能仲裁?点拨:①仲裁的适用范围的法律规定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②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是基于特定身份关系而产生的,这种权利与义务关系一旦产生,往往就是由法律直接加以规定的,对其争议也需要通过相应的法定程序才能解决,因此,这类纠纷不得仲裁。③对于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当事人不得协议交由仲裁机构仲裁解决。探究十:知识探究 学生读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当堂达标 见课时训练 认真做题,同桌互改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行使权利有界限,不能越界,不能滥用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不能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维护权利也应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说出本节课自己学会什么 归纳知识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