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1 促织【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蒲松龄,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聊斋志异》的特点及其文学史地位。2.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3.品味《促织》朴素自然、简洁凝炼、准确传神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4.理解本文所揭露的封建社会的罪恶,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教学重点】1、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2、整理归纳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教学难点】了解这篇小说的写作特点,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现实意义课时安排 3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 二课时1、导入新课古代很多皇帝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做木工,宋徽宗喜欢踢球,重用了踢球踢得很好的高太尉,结果是祸国殃民,明朝皇帝明宜宗的爱好是斗促织,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说《促织》2、作者介绍蒲松龄,山东潘川(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3、写作背景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管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大约在二十一岁时,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聊斋志异》。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4、题目解说《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5.通读全文,疏通文意宣德间,宫中尚(崇尚,喜好)促织之戏,岁征(征收)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进奉),试使斗而才(有才能,此处指勇猛善斗),因责常供。令以责(责令)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用笼子)养之,昂(抬高)其直(同“值”,价值、价钱),居(囤积,储存)为奇货。里胥猾黠,假(凭借,利用)此科敛(摊派,征收)丁口(人口),每责一头,辄(总是)倾数家之产。邑有成名者,操(从事)童子业,久不售(卖出,此处指考取秀才)。为人迂讷(迂拙而又不善于言辞),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恰巧,正好)征促织,成不敢敛(征敛)户口(百姓),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补益)?不如自行搜觅,冀(希望)有万一(万分之一)之得。”成然(认为……对)之。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残破的墙垣)丛草处,探(摸取)石发(打开)穴,靡(无)计不施,迄(最终)无济(成功)。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款式,规格)。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大腿)间脓血流离(形容液体湿淋淋地往下滴的样子),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准备)资诣(到,前往)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点燃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祷告),唇吻(嘴唇)翕辟(开合。翕,合;辟,开),不知何词。各各竦立(恭敬地站着)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差失、不合)。成妻纳(贡献,缴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一顿饭的工夫,形容时间很短),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像,相似)兰若(寺庙)。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于此)。旁一蟆,若(好像)将跳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成反复自念,得无(莫非)教我猎虫所(处所,地方)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非常相似)。乃强(勉强)起扶杖,执(拿着)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草木茂盛的样子)起。循(顺着,沿着)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仿佛,宛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小草)。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尽力搜索)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追逐)之,蟆入草间。蹑(追随)迹披(拨开)求,见有虫伏棘根。遽(立刻,马上)扑之,入石穴中。掭(轻轻拨动)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仔细察看),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即使)连城拱璧不啻(止)也。土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充抵)官责。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打开)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一会儿)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骂曰:“业根(祸种,惹祸的东西),死期至矣!而翁(你父亲)归,自与汝覆算(算账)耳!”儿涕(流泪,哭泣)而出。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覆盖)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碰撞,指头撞地)呼欲绝。夫妻向隅[面对着墙角(哭泣)],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依赖,指望)。日将暮,取儿藁葬(用草席裹着尸体埋葬)。近抚之,气息惙然(气息微弱的样子)。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自昏达曙,目不交睫(睡觉)。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窥视,探看),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就)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同“才”)举,则又超忽(形容跳得轻快而高)而跃。急趁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细察)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衿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腿),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暗中察看)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径直,直接)造庐(到家)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惭愧),不敢与较。少年固(坚持,一定)强(强迫,迫使)之。顾(但)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咬)敌领(脖子)。少年大骇,解令休止。虫翘(举,指鼓起翅膀)然矜(得意,骄傲)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突然而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一尺多。咫,八寸)。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止)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翼日(次日。“翼”同“翌”)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倒下)。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由来,来源),无何(没多久),宰以卓异闻(上报),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使)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赠送,赏赐)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抵押)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蛀虫,比喻胥吏)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得意的样子)。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杖击的责罚)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恩惠荫庇)。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6、归纳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朝廷征促织。第二部分:(第2段)成名因交不上促织而遭受痛苦。第三部分:(第3-4段)成妻占卜得图,成名按图索促织。第四部分:(第5-7段)成子误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第五部分:(第8段)成名献促织,因祸得福。第六部分:(第9段)作者评论促织一事。第三课时一 全文分析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促织,即“虫")征促织------捕促织------斗促织------得促织------失促织------化促织------斗促织------进促织------议促织理清小说情节序幕:(起因)第1段朝廷征促织开端:第2段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发展:第3-4段成妻卜促织成名按图索促织高潮:第5-7段成子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结局:第8段成名献促织尾声:第9段作者评促织3、本文在详略安排上有何艺术特色?请举例分析本文详写了成名一家觅求蟋蟀的忽得忽失、忽忧忽喜的过程,略写了皇上喜悦,抚臣、宰会尹“受促织恩荫”的结局,前者的“详”,反衬出后者的荒唐、腐朽。除此之外,全文多处细节的描写也常用“详”来反衬“略”,如村中少年找成名斗蟋蟀,详写少年三次笑的情状,略写虫斗的过程,前面的“详”就有了充分的反衬作用。这种反衬作用还反映在对同类性质的细节描写的处理上。如成名三次捕捉蟋蟀,作者对第二、三两次都进行了详写,但第二次“详”在“执图冥搜”,第三次“详”在迷离恍惚,第二次突出视若珍宝,第三次突出“惴惴恐不当意而实际上第三次获得的蟋蜱更有异能。这就使得小说跌宕多姿。随着情节的发展和内容性质的不同,作者运笔也有变化。写故事的发展和高潮,用工笔描绘;写故事的开端和结局,用粗笔勾勒。同样是粗笔勾勒,文笔的感彩又有区别,如同样是粗笔勾勒,对成名一家是深切同情,对皇上、抚臣、宰会尹是辛辣嘲讽。4、小说在描写小虫斗胜强敌“蟹壳青”与鸡口脱险时,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采用了对比、衬托和夸张等手法。“蟹壳青”的斗无不胜、庞然修伟”,与成名小虫的“伏不动,蠢若木鸡”形成对比,给人以小虫怯懦无能的印象,营造了紧张的气氛。然后情况陡变,小虫“暴怒,直奔”“腾击”“跃起,张尾伸须,直龀敌领”,这系列动作描写展示了小虫的勇敢善斗。村中少年从“笑”到“骇”的表现又从侧面作了渲染。然而在这时,波澜又起:鸡的出现和“径进以啄”,造成了极其危急的情势,而小虫以其机敏出人意料地将鸡制伏,以夸张的手法进一步显示了小虫的神奇本领。5、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心理描写细腻。品读课文,感悟细腻的心理描写:第4节寻找促织,成名的心理变化:希望——急切——愕——大喜第7节“试斗”时,成名的心理变化: 惭怍——大喜——骇——惊喜(反映了在封建社会老百姓的生命远不如一头“促织”,表现作者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揭示。)6、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成名儿子死后“复活”,且化为蟋蟀,本属子虚乌有的事,但在作者笔下却演绎得绘声绘色。7.借古讽今的笔法。借明朝喻清朝. (讽刺揭露贪官虐吏)三 布置作业 深入拓展写 一段关于成名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15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