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2 变形记【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常识,熟悉小说情节。2.分析格里高尔人物形象及变形后的遭遇,探究小说主题。3.通过人物各式各样的反应,品味小说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4.领会小说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思索在现代困惑下人的生存问题。【重点难点】分析格里高尔人物形象及变形后的遭遇,探究小说主题。2.通过人物各式各样的反应,品味小说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教学课时】 一课时课前预习1.阅读《变形记(节选)》,熟悉小说情节。2.阅读前备知识提示,了解作家作品相关知识,了解写作背景。1.了解卡夫卡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饥饿艺术家》《地洞》《猎人格拉克斯》《歌手约瑟芬,或耗子之流》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编辑出版的。2.作品背景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3.《变形记》介绍课文节选的只是原文的第一部分。这部小说各部分的内容是: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家人既惊慌又同情,父亲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的甲虫习性,以及逐渐成为全家的累赘。而父亲、母亲和妹妹也对他逐渐憎恨。第三部分:写家人为了生存只得打工挣钱,并把格里高尔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又饿又病,绝望地死去,死去后,家里人去旅行。附:传统小说 《变形记》人物 提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孔乙己》 没有强烈的令人难忘的个性留下来,人物几乎都湮没在一片丑陋、冷漠之中。情节 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贯穿始终,悬念叠出,引人入胜。如《项链》 写的是一些具体琐碎的现实生活的细节,简直没有故事,没有情节。逻辑关系 遵循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 对事件的交代模糊,不指明具体的时间、地点和背景,泯灭了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界限。课中学习一 通读课文, 理清故事情节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父亲发现后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第二部分:格里高尔养成甲虫的生活习性,却保留了人的意识。他仍关心家人的生活幸福。可是,一个月后,他成了全家的累赘,家人都对他改变了态度。第三部分:为了生存,家人只得打工挣钱,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妹妹终于提出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又饿又病,陷入绝望,最后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爱意死去了。父亲、母亲和妹妹开始过着自己养活自己的新生活。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格里高尔 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 逐渐养成甲虫的生活习性 成为家庭累赘,被全家人嫌弃 孤独中死去家人 惊慌、关注 逐渐憎恨 如释重负对家庭的作用 有用 无用 有害四 问题探究1、细读课文,找出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说说是什么使格里高尔失去了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1)“我挑上了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长年累月到处奔波。在外面跑买卖比坐办公室做生意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那种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的、劣质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 ---工作的辛苦、饮食的低劣、友情淡薄、心里烦恼。(2)“我若不是为了我父母亲的缘故而克制自己的话,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就会走到老板面前,把我的意见一古脑儿全告诉他。 -----只要等我积攒好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要五六年吧,我就一定把这件事办了 。 ” ----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使格里高尔生活在重压之下。2、课文中的格里高尔是一个”虫形而人心“的异类,但在他身上,我们仍然能看到人的一些特征。找出课文中描写这一特征的语句,并思考作者这样写与本文的主旨是否矛盾?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 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那个家伙准会从写字桌后面直蹦起来! ----他的工作方式 也真奇怪,总是那样居高临下坐在桌子上面对职员发号施令,再加上他的耳朵又偏偏重听, 大家不得不走到他跟前去。但是事情也未必毫无转机;只要等我攒够了钱还清了父母欠他的 债——也许还得五六年——可是我一定能做到。到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了。不过眼下我还是 起床为妙,因为火车五点钟就要开了。”要搭这一班车他得发疯似的赶才行,说自己病了行不行呢?不过这将是最不愉快的事 ……这些语句表明格里高尔是“虫形而人心”的异类。他的人格形象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他忠厚、善良,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富有责任感的好职员;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而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但最终在无奈与平和中追求另外一种超脱----死亡。3、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什么?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象征人的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4、小说描写人变成虫的情节荒诞、变形,可为什么在读者的体验、联想中觉得真实可信呢?是因为作者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五 人物形象归纳格里高尔是一个对工作忠诚、努力,对家庭负责、体谅,对自己麻木、压抑的小人物形象。六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心理描写格里高尔悲凉凄苦的内心世界发现变成甲虫的惊慌、忧郁考虑家庭状况的焦虑、自责遭遇亲人厌弃的绝望、痛苦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家总是被人们形容为一个温馨的避风港湾。然而,当家中有一个无法动弹,完全无能为力,丧失了人的一切自主性的“虫”时。公司秘书逃跑,母亲晕倒。“父亲恶狠狠地捏紧拳头,仿佛要将格里高尔打回房间里去似的”,并且“无情地驱赶并发出嘘嘘声”赶他回房间,他被父亲推倒在房内跌得“血流如注”。格里高尔形变而心未变,他的家人形未变心却变了。家人的“变形”是内在的,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反映了“人”的自私、冷漠与残忍。从这点上说,反映了当时的人们是人形而“虫”心。七 探究主题格里高尔为了家人的生活不惜委屈地付出,拼命地工作,并彻底地牺牲了自己,他的自我牺牲有价值吗?(详见课件)主题:小说如此写格里高尔的“变形”,就写出了“人”遭受外在的灾难与打击的同时,还备尝来自“人”自身的蹂躏与拒斥,这就深刻地揭示人类生存的悲惨命运,从而也就揭示了两种“变形”的共同本质。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八 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在人与人之间还没有取得和谐关系的世界里,人的变形也是一种象征,一切倒霉人的象征:人一旦遭遇不幸(丧失工作能力的疾病、伤残、政治袭击等),他就不再被社会承认,从而失去作为人的价值的"自我",成为无异于低等动物的"非人"。 象征了人与人之间命定的相互厌恶与敌视 。卡夫卡作品所显现的世界,正是哲学家们想阐述的“异化”世界:作品中人的那种陌生感、孤独感、恐惧感、放逐感、压抑感;客观世界的那种障碍重重的“黏滞”性,那种无处不在的威权的可怖性,那种捉弄人的生命的“法”的滑稽性,那种屠害同类的凶残性……正是哲学家们想描绘而不能的令人沮丧的“异化”世界。九 鉴赏小说荒诞而真实的艺术手法。小说中人变形为虫的情节非常荒诞,为何还能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呢?明确:①荒诞、变形的象征手法:“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故事的框架——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隐喻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作者不是强使人们去接受“人”变成“虫”这一本不可能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要激发人们去体察和领悟这一超现实情节中真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的心理与情感变化,去把握荒诞中的真相。因此,人变成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到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②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比如,小说写甲虫的行动,符合甲虫的习性;写甲虫的思想感情,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常态常情的。这就使人感到格里高尔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间。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相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十 作业1、比较阅读课文与契可夫的《小公务员之死》,探究两个小人物的生存环境与心理的异同。2、你是如何看待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件事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