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则及比赛方法,对交叉步持球突破上篮技术的方法有一个完整概念,并知道如何学习。2.技能目标:使8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20%的学生能较好掌握该技术并能把所学技术运用到实战中。3.体能目标:通过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的练习,发展学生上、下肢的肌肉力量以及全身协调能力。通过课课练综合练习,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弹跳、力量等身体素质。4.情感目标:培养善于思考、积极进取、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蹬跨方向和转体探肩。教学难点:突破时机的选择和上下肢的协调用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流程(一)开始部分(10分钟)1.常规检查(1分钟):(1)整队集合,清点人数,检查服装;(2)师生问好;(3)宣布课的内容、重难点及目标要求;(4)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5)注意力集中练习(谁先归队)。2.热身练习(9分钟)。(1)穿山洞游戏(2)四角传接球练习(3)学生根据篮球课的需要,每组轮流一位学生自编自创自主带球操或徒手操练习(2人创编球操、2人创编徒手操,每节课由4人组织练习)。(二)学习提高部分(30分钟)1、复习:行进间运球交叉结合胸前传接球练习(5分钟)(1)2人一组一球行进间交叉运球结合胸前传接球练习。(2)4人一组2球进行交叉运球后胸前传接球练习。2、学习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动作,巩固提高学生行进间运传接球技术动作能力,增强学生体能,发展学生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融入集体、团结合作的精神。(1)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动要领: 右脚为中枢脚。突破时,压低重心,左脚前脚掌内侧迅速蹬地,向右前跨出一步(即向对手的左侧跨出一步),同时上体右转探肩,贴近对手,球移至右手,向左脚右斜前方推放球加速超越对手。(2)练习方法(20分钟)①全体原地做徒手交叉步突破动作练习(10次)。②两人一组一球进行交叉步持球突破,一人传球后防守,另一人接球突破动作转身后两人互换(10次 队形横队)。③两人一组一球进行交叉步持球突破传球练习,一人传球,另一人突破传球练习,而后依次交换(10次 队形纵队)。④ 两人一组一球,一人做持球交叉步突破分球,另一人接球后做交叉步突破上篮练习(15次)。⑤学生展示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动作,纠正错误动作,改进及强化动作。3.课课练:4人一组传一球上篮结合空中接力、跑云梯、推举哑铃、俯卧两头起综合素质练习(时间5分钟、组数三组)练习方法:一号传球,二号插中接球后传给拉边的三号,三号接球后传给4号投篮,而后4人空中接力、跑云梯、举哑铃(10次)、两头起(10次)练习。(三)恢复整理部分(约5分钟)1.放松运动:每组轮流一位学生自主创编放松操并带领同组的学生进行放松操练习。2.教师总结学习情况,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宣布下次课的内容并布置课后身体素质练习。3.布置值日生收拾场地器材和整理场地。1.重心过高纠正方法:(1)两边拉绳控制高度。(2)同伴协助手臂控制高度。2.容易走步纠正方法:先放球后抬中枢脚的反复练习。3.蹬跨无力,速度慢纠正方法:加强脚步练习,推放球要快。4. 上下肢配合不协调纠正方法:徒手自抛自突练习,两人一组抛接突练习 。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1.学生篮球技术水平有高有低,练习过程中因控制不好球,导致队伍混乱,要求间隔、场地、时间错开,强弱搭配,注意次序。2.水平分组时要充分发挥小组长和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教师指导分组和练习方法。3.对普遍产生的错误动作要分析原因并及时采用有效方法进行纠正,利用电脑或iPad等信息技术对错误动作进行摄像还原并纠错。针对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预防方法1、篮球馆。2、篮球17个、4个篮球架、标志盘若干、云梯1条、哑铃4副、体操垫4块。场地器材的布置回收1.教师在引导学生创编热身操时动作的讲解和口令应给予改进,提高学生热身操的练习效果。2.分组活动应加强小组长能力上的培养,对教师教学工作起到的帮带作用,做到“师教生、生带生”的学习模式,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3.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聪明才智,拓展思维,努力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应多注意学生学习动作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并指导。4.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要到位、要及时、要准确。当堂小结根据课堂所学的交叉步持球突破上篮或分球技术运用到实战中,强化并巩固该技术。动作熟练的学生可以结合传球或投篮假动作进行交叉步持球突破上篮练习,进行动作的拓展和提升。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进行左侧交叉步持球突破上篮(左手上篮)练习,使学生做到两侧均可突分或上篮练习。课后拓展练习1.检查场地、器材,篮架装上护套,布置规划好篮球场活动区域,器材提前摆放好。2.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醒注意事项,科学安排教学,按规定路线跑动,适当拉开距离,避免碰撞,传球力量适中,以防砸伤学生。3.做好充分热身活动,关节、肌肉活动开,规范学生正确技术动作,预防运动受伤。4.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及控制好运动时间。安全措施预计本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中等,最高心率为157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45%左右。平均心率110次/分左右。教学效果预计再 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