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一课 农耕文明的繁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第一课 农耕文明的繁盛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第一课 农耕文明的繁盛
【课标解读】:?2-2-7 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教材简析】:主要围绕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几方面的发展展开论述。课文通过典型案例的呈现,展示了明清时期高度繁盛的农耕文明,并表明这一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对外贸易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理解这一时期社会呈现的繁华景象及其原因。
过程方法目标: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不 同 角 度、不 同 侧 面 理 解、分 析 明 清 时 期 中 国 呈 现 出 的 繁 盛 景象 ;同 时,要 对 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有所察觉,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繁盛”的自豪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繁盛的原因
【教学策略】:
教: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等
学:讨论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时空的隧道,体会明至清朝前期,农耕文明的繁盛。
新课讲授:
教师创设情境:
女生A、男生B C、D和E通过时空隧道分别来到了明清时期的江南松江地区、福州地区、江西景德镇、安徽和山西。
要求根据史实,展开想象他们最有可能会从事的工作,并说明原因。
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有初步的了解。
这几位同学回来的时候都带回了一些所见所闻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资料。
一、农业的繁荣
农业繁荣的表现及原因1、精耕细作的农业继续发展;2、引进并推广新品种;
是真是假?小陈发现农业已经普遍实行精耕细作,水稻亩产很高。明朝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甘薯和玉米,高产而且适应性强,逐渐推广开来。
二、手工业的繁荣
阅读与思考p9
1、手工业繁荣表现在哪些行业?
2、与前代相比,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为什么说明朝中期以后出现的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已经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特点?
三、商业的繁盛。
1、小张在苏州附近的昆山县方泰镇经商时亲眼目睹了该地区的变化。他也给我们留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地区的变化?方泰镇的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的什么特点?当时市镇人口的主体是哪些人?
2、商业的发展——商帮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整座旧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
四、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变化)
小丁收集了一些外贸资料:他也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从表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对外贸易频繁,而且长期出超)
(三)课堂小结(板书)
1.农业
2.手工业:丝织业、棉纺织业发达
3.商业(商帮形成、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国际贸易频繁)
(四)课后作业:
1.归纳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繁盛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中国农耕文明繁盛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是怎样的?
课件14张PPT。看课本,自主探究以下知识点1.农耕文明的繁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福州地区、江南松江地区、江西景德镇、安徽和山西的本地人,你最有可能从事什么工作,并说明理由。农耕文明的繁盛福州地区:
松江地区:
江西景德镇:
安徽和山西:可能从事棉纺织业;可能从事农业生产;可能从事制瓷业;可能从事商业活动。农业手工业商业农耕文明的繁盛农业兴盛的表现有哪些?
农业的兴盛1、精耕细作的农业继续发展;
2、培育大量新品;
3、引进并推广新品种 甘薯 玉米等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种推广的意义: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甘薯(红薯)玉米土豆花生番茄辣椒1、手工业繁荣表现在哪些行业?
2、为什么说明朝中期以后出现的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已经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特点?手工业的发展“……景德镇陶瓷业中一般民窑的窑身和每窑产量要比官窑大3-4倍。明后期景德镇3000座窑中,官窑仅有几十座。崔、周、陈、吴4家民窑的产品畅销中外,质量远远超过官窑。这时京郊门头沟煤窑很多,官窑只一两座,余皆民窑。”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私营手工业施复夫妇二人是苏州盛泽镇上的小户人家,养有一子,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自己缫丝、织绸,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到十年,他们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成了大机户,雇人织绸,他们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他们织出的绸缎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冯梦龙《醒世恒言》
施复夫妇的丝织生产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从生产目的、劳动方式、生产规模等方面思考)自给自足生产目的
劳动方式
生产规模生产商品,用于交换自己劳动雇佣劳动小大这种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模式,已经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特点。明《南都繁会卷》商品经济繁荣商业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哪里?工商业发达 交通要冲
店铺多
居民多
街道改观
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市镇
商人、手工业者为主体1.商业市镇兴起2、商帮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整座旧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由于社会重农抑商,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比较著名的商帮有徽商、晋商、陕商等。从表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当时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频繁而且长期出超。3.海外贸易的兴盛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工艺精湛,商路发达,因此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家庭为单位的农业仍然占主体 天仙配
……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课堂小结1、农业2、手工业丝织业、棉纺织业发达3、商业商帮的形成,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国际贸易频繁。这一时期,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
织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
活方式。农耕文明的繁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精耕细作;引进并推广新品种 甘薯 玉米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