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1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品味文章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竞猜,巧切课题
1.人物竞猜
根据下列信息,猜猜他是谁。
课件出示:
(1)自幼孤贫,勤学苦读; (2)庆历新政,政治革新;
(3)几起几落,百折不挠; (4)军中一范,西贼破胆;
(5)先忧后乐,心系天下。
预设:范仲淹。
导入新课
(一)介绍背景
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老师范读,引入情境
  多媒体配乐,老师范读文章,声情并茂,老师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
(三) 整体感知,描绘一幅画
  1.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选取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成一幅画。)
  首先请同学们默读浏览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大致节奏和情感;读完之后请思考问题。
  2.自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语句
  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下不能解决的问题,再交由班内讨论。
  重在词义句义:
  谪守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嘱予作文 墙倾 楫摧 翔集 锦鳞 尝求 或异 二者之为
  翻译的句子:
  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重点语句: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译: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代贤人名士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洞庭湖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三、教学新课
作者简介:《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一职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作。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
四、根据指导,朗读课文
1.一读,正字音
2、二读,揣其意
范仲淹为什么要写《岳阳楼记》?(用原文回答)
提示写作背景:
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
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进士,两人交谊颇厚。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可见他的情绪极为低落。
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3、三读,用对情
教师提示:
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
第二段写洞庭湖景色的文字,应读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平缓,“然则”一句引出新意境,语调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 学生揣摩:
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写景文字,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 第四段“至若”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 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五、精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
1.文章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怀,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作者写出了从岳阳楼看洞庭湖的哪些特点?
明确:(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作者为什么忽然写“前人之述备矣”,从写景中跳出来写人?
明确:“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引出全文的主体。
4.第三段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明确:作者用“淫雨”“阴风”“浊浪”为主景,写就了一幅日星无光,“山岳潜形”,也使商旅不前,并且从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的画面,渲染出极“悲”的气氛。
六、主旨思想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七、板书设计
八、拓展延伸
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交流】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九、布置作业
  1.对照注释,疏通课文,要求能比较准确地翻译;
  2.熟读并背诵课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