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RUN)发展耐力寓教于乐 分配体力勇敢奔跑——七年级耐力变速跑《体育与健身》七年级耐力跑单元教学流程年级 七 学期 1 课次 6 执教教材内容 跑:耐力跑总体目标 1.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 2.掌握耐力跑的呼吸技术,了解耐力跑锻炼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锻和自评能力。 3.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拼搏进取的良好心理素质,体会各种耐力跑的乐趣。 4.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意识,养成善于合作习惯。 重点 正确的呼吸方法。难点 合理的分配体力。课次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教与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6-1 各种 队形跑 1.掌握正确的耐力跑呼吸方法,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提高有氧代谢功能,提高身体协调灵活能力。 2.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和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提高对耐力跑的兴趣。 重点:正确的呼吸方法。 难点:创设新颖队形。 1.教师提示:“跑步时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如何的?” 2.学生体会、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归纳:二步一吸,二步一呼。 3.男女生各分成两组,由小组长带领绕篮球场的边线跑。 4.教师提示点拨呼吸要领。 5.学生分组讨论,自创各种队形 6.教师播放音乐,巡视。 7.小组自创队形展评。6-2 定时跑 1.通过定时跑练习,掌握耐力跑的速度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跑的能力。 2.培养学生顽强、不断挑战自我,败不馁的顽强意志和合作交流,评价的意识。 重点:控制途中跑的节奏。 难点:克服“极点”。 1.原地摆臂。 2.分男女两组,以个体形式分散练习。 3.教师控制时间,播放音乐。 4.教师巡视指导,评价。 5.学生在组长带领下分组练习。6-3 领先跑 1.学习领先跑,提高学生对耐力跑的兴趣。 2.通过不断的交替领先,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挑战自我的精神。 重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难点:加速的能力。 1.跑的专门性练习。 2.加速跑30米*2。 3.两路纵队听教师口令,末尾学生加速至排头进行领跑,依次进行。 4.四组听到教师口令后,排尾学生跑到排头进行领跑,依次进行。 5.练习形式同3和4,但由学生自行发令。6-4 变速跑 1.通过变速跑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发展学生耐力、灵敏、柔韧和身体协调性。 2.通过变速跑教学,提高变速能力,学会自测脉搏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耐力跑的兴趣,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和竞争,使学生形成良性竞争和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重点:变速能力的发展。 难点:体力的合理分配 1.抢点跑(音伴)。 2.30人抢24个点。 3.未抢到的同学进行远地锻炼。 4.围网捕鱼。 5.学生讨论战术,赢得比赛。 6.柔韧素质练习。 7.教师分组,学生相互合作练习。 8.教师指导下,自测脉搏。6-5 弯道跑 1.学习弯道的摆臂技术,掌握正确的弯道跑身体姿态。 2.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增强身体各器官的功能。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敢于竞争的经审核研究性学习的意识。 重点:弯道跑的摆臂技术。 难点:弯道跑身体内倾的姿态。 1.学生分四个小组体验弯道跑。 2.教师提问:弯道跑和直道跑有何区别? 3.学生积极思考、回到问题。 4.教师设问:弯道跑为什么身体要向内倾斜? 5.学生带着问题体会弯道跑。 6.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7.学生分组,在教室口令下练习。6-6 考查:800米(女) 1000米(男) 1.耐力跑考查,提高学生的有氧代谢水平和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 2.培养学生勇于挑战、顽强拼搏、敢于展现自我能力风采的优良品质,确立自信,培养竞争意识,培养自锻和评价能力。 重点:合理分配体力和速度。 难点:最后的冲刺。 1.教师作考前动员(要求、评分标准)。 2.男女分成考查。 3.一组考查,其余学生帮助教师做记录。 4.教师统一发令。 5.教师对考查情况作分析和公布成绩。安全 保障 1.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特别是心肺功能不全者,并安排好见习生。 2.运动量安排科学合理。 3.培养自我保护意识,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步伐与速率。 评价方法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评价。 3.根据考核标准评价。 4.学生平时表现评价。发展耐力寓教于乐 分配体力勇敢奔跑——七年级耐力跑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本课依据上海市《体育与健身》的课程标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竭力营造互动学习的课堂氛围。以变速跑练习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目的,采用多种教学的手段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体育学习能力,让学生寓教于乐,在互动学练中领悟动作要领,掌握技能,锻炼意志品质,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实现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相关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主教材“变速跑”是初中《体育与健身》七年级教材基础内容I跑教学中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耐力跑中较常见的练习方法,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耐力跑,也是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主要锻炼方式,由于耐力跑本身比较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心,以练习性游戏的方式,不断练习学生耐力中的变速能力,是促进思维、身体灵敏性和动作反应速度的发展,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强化学生体质健康,在锻炼的同时享受跑步带来的乐趣。本学期耐力跑教学共制定6个课次,本课为耐力跑第4课次,变速能力的发展能够使学生的跑步质量得到提升,体力的合理分配是使学生更好的完成长距离跑步的基础,不同形式下练习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耐力变速能力,通过自测脉搏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完成练习的质量。副教材“身体素质练习”,通过两人相互合作完成柔韧练习,既调节了学生因变速跑带来的疲惫感,又使韧带得到了牵拉,同时培养了学生间相互协作的能力。2.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班级是华林中学七年级(1)班,自然班组班形式,班中男生12名,女生18名。该班学生跑步技术一般,但耐力不错,有着与生俱来的活动能力、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班风良好,集体意识表现突出。因此结合班情,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耐力跑的教学,希望通过潜移默化的游戏形式练习下,发展学生跑速变化的能力,以及在长时间奔跑下体力的合理分配,激发学生对耐力跑的兴趣,从而克服畏惧,勇敢奔跑。教学重难点重点:变速能力的发展。难点:体力的合理分配。教学目标1.通过变速跑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发展学生耐力、灵敏、柔韧和身体协调性。2.通过变速跑教学,提高变速能力,学会自测脉搏的方法。3.激发学生对耐力跑的兴趣,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4.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和竞争,使学生形成良性竞争和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五、主要教学环节1.导入准备阶段:图形慢跑激发学生活动兴趣,徒手操充分活动身体各个关节,为基本部分做准备。2.学练交流阶段:本课以变速跑练习为教学活动主体。教师通过2个游戏形式的练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并完成练习,通过练习游戏中方式和规则地不断变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度,结合音乐的伴奏,培养学生跑步的节奏感和变速的能力,教师教授学生自测脉搏,是为了让学生在学、练、玩的同时,切身体会练习的质量,随后通过身体素质练习,两两相互合作拉伸韧带,一方面及时缓解了长时间奔跑带来的肌肉疲惫感,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协调力,并通过相互协作练习共同进步,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锻炼。3.放松小结阶段:让学生跟随教师在音伴下结合呼吸进行放松练习,使身心放松到理想状态,然后师生共同点评,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热情与体育情感。六、期望效益1.通过寓教于乐,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发展耐力变速能力。2.通过练习,大部分学生变速能力得到发展,少部分的同学在此基础上能合理的分配体力。3.在共同学习、合作、竞争、交流等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愉悦学生身心。4.提高学生对耐力跑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体育与健身》课时计划年级 初一 人数 30人 日期 执教班级 1班 组班形式 自然班 周次 第17周 课次 2内容 主题 耐力跑:变速跑(6-4) 身体素质:柔韧练习 重点 变速能力的发展难点 体力的合理分配学习 目标 1.通过变速跑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发展学生耐力、灵敏、柔韧和身体协调性。 2.通过变速跑教学,提高变速能力,学会自测脉搏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耐力跑的兴趣,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和竞争,使学生形成良性竞争和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课序 时间 教学 内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教师◇学生★要求 组织与队形次数 时间 强度一 2′ 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汇报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安排见习生,安全教育 ◎师生问好。 ◎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 ◎安全教育。 ◇和老师问好。 ◇明确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及要求。 ◇提高安全意识。 ★快、静、齐。 队形:二 6′ 1.沿图形慢跑 2.徒手操 (1)头部运动 4*8 (2)肩部运动 4*8 (3)扩胸运动 4*8 (4)腹背运动 4*8 (5)弓步压腿 4*8 (6)侧压腿 4*8 (7)跳跃运动 4*8 (8)手腕脚踝运动 4*8 1 2′ 2′30 中 中 ◎教师简述慢跑方法,提出要求。 ◎教师口令提示。 ◇学生明确热身方法和要求。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 ★匀速、整齐、充分热身。 ◎教师提示动作要领。 ◎教师安排体委带操。 ◇学生明确练习方法。 ◇学生听清口令、积极主动练习。 ★认真学练、注意力集中。 组织: 组织:三 29′ 一、变速跑 1.抢点跑(音伴) (1)A场沿线跑,听哨音A场抢点 (2)A场沿线跑,听哨音B场抢点 (3)全场沿线跑,听哨音看教师站位抢A场或B场点 2.游戏:围网捕鱼 (1)男女生分组体验练习(中场圆内和禁区内) (2)3组各5人作鱼网比赛(半场内) 游戏规则:多名同学手拉手组成一个“鱼网”,在规定的场地内利用手,触碰或抓住其他的同学,被抓住的同学加入到鱼网的队伍中组成新的鱼网,组成鱼网的手一旦分开,抓到的同学不算,规定时间内,人数最多的一组同学获胜。 二、柔韧练习 (1)双人坐地压髋 8*8 (2)双人坐地拉伸 8*8 (3)双人坐地船式 8*8 (3)双人坐地扩胸 8*8 1 1 1 1 2 1′30 1′30 1′30 1′30 1′30 2′30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教师讲解并提出要求。 ◎教师提示听音伴变跑速。 ◎教师巡视指导并纠错。 ◎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学生明确练习要求。 ◇学生根据音伴改变跑速。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 ◇学生互相鼓励共同练习。 ★跑时不走,跑后不坐。 ◎教师讲解规则并提出要求。 ◎教师安排分组进行练习与比赛。 ◎教师给予指点并参与。 ◎教会学生自测心率。 ◇学生明确比赛规则和要求。 ◇学生相互合作体验练习。 ◇学生制定策略进行比赛。 ◇学生学会自测心率。 ★避免冲撞,注意安全。 ◎教师讲解示范并提出要求。 ◎教师安排分组进行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并纠错。 ◇学生明确练习要求。 ◇学生分组积极练习。 ◇学生及时改进动作。 ★动作到位、充分拉伸、协同合作 组织:一路纵队沿线跑 A B 组织: ﹒ ﹒﹒ ﹒ ﹒﹒﹒ ﹒ ﹒ ﹒ ﹒﹒ ﹒﹒ 组织:四 3′ 1.放松练习(音伴) 2.讲评小结 3.师生再见 4.归还器材 1 1′ 小 ◎教师带领学生放松。 ◎教师点评上课情况。 ◇学生跟随老师进行全身心放松。 ◇学生自评上课表现。 ★调整呼吸、放松身心。 队形:场地器材 操场1片 音箱1个 标志桶6个 垫子16个 安全保障 1.课前检查场地器材。 2.练习前充分热身、练习后充分放松。 3.练习时注意保持间距、强调安全意识。预计 练习密度 强度全课 内容主题 中42.5% 39.6%课 后 小 结 这堂课所选的内容是学生比较喜欢逃避,又相对枯燥的运动项目——耐力跑,鉴于这点,在这堂课的整体设计中,我采用了游戏性的长跑练习为主教材的内容,就是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改变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情绪,增进师生相互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练习,得到发展,选择的副教材为主教材服务,是对柔韧身体素质的发展,一方面及时缓解了耐力跑对身体的疲惫感,发展身体柔韧素质,另一方面也是通过2人的互相帮助和配合,增进学生间的友谊。 本节课亮点:在抢点的比赛环节,每一轮没有抢到点的同学在进行小锻炼后,教师都会传授这个游戏的诀窍,希望在下一轮可以顺利抢到点,事实证明,经过三轮的抢点,没有抢到点的同学应该有15名,实际15名,无一重复。 在课的准备部分,我设计了绕图形慢跑,从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配合我整堂课的教学,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音伴变速的跑步最终来提高学生耐力跑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跑步上练习的时间占了大头,并且通过抢点锻炼短时间内的变速能力,主教材的第二个内容是围网捕鱼,通过体验性练习,先熟悉整个游戏的方式方法,规则原则,通过教室内纵排小组分组比赛,加强小组之间的凝聚力,通过教师的参与其中,加大学生的乐趣,并在最后进行自测脉搏,了解游戏过程中,参与练习质量,在放松身心的环节中我采用了把音乐引进课堂,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做垫上拉伸,消除本节课运动后的疲劳。 尽管本节课我个人认为付出了不少努力和心思,学生们也能较好地配合我完成教学内容,基本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可存在的问题依旧还是很多。 1、在教案的撰写上要更加的规范和到位,斟字酌句,根据教材根据学生撰写属于本课的教学设计及教案,在重难点上要侧重某一点。 2、在练习过程中,因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成差不多能力的几小组进行一路纵队音伴跑,避免影响练习质量。 3、重在引导学生去想、去练、去感受、去总结,而不是一味的给予,特别是在我的语言组织上依旧太啰嗦。 3、在准备部分,慢跑可以改成其他形式,减少学生从一开始的体力消耗。 4、在抢点环节,变速的练习凸显不出,最后哨声后的抢点反而更像是冲刺,音乐的恒定节奏可以改成不同的节奏,以发展变速。七年级耐力跑教学流程图(1.通过变速跑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发展学生耐力、灵敏、柔韧和身体协调性。2.通过变速跑教学,提高变速能力,学会自测脉搏的方法。3.激发学生对耐力跑的兴趣,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4.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和竞争,使学生形成良性竞争和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重点:变速能力的发展难点:体力的合理分配)(课堂常规) (开始部分)(1. 抢点跑(音伴)(1)A场沿线跑,听哨音A场抢点(2)A场沿线跑,听哨音B场抢点(3)全场沿线跑,听哨音看教师站位抢A场或B场点2.围网捕鱼(1)男女生分组体验练习(中场圆内和禁区内)(2)3组各5人作鱼网比赛(半场内))(图形慢跑) (准备部分)(徒手操)(基本部分变速跑柔韧素质练习1.双人坐地压髋2.双人坐地拉伸3.双人坐地船式4.双人坐地扩胸)(归还器材) (师生再见) (讲评小结) (放松活动) (结束部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