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和要求;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措施
2.教学难点: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形成;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和要求
【知识清单】
1.基层群众自治含义: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 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 ,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 、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2.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
(1)性质: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 。
(2)职能:办理本村的 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要求、意见和提出建议等。
(3)成员的产生:由村民 产生,向 、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4)途径:制定 或 ,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 的办法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的有效途径。
3.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
(1)性质、职能、产生、居委会与居民会议的关系等与村委会相同。
(2)居民参与自治的意义:极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 ,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 和能力。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 ,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 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 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 工程。
2.基层民主实践:
(1)民主选举:村委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
发展。
(2)民主协商: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基层民主协商在不同层次展开,贯穿于基层治理的

(3)民主决策:凡关系到村(居)民 的事项都由村(居)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 作出决定。
(4)民主管理: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区)全体村(居)民。依法制定 和
,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民主监督:居委会和村委会都掌握一定的权力。村(居)民通过村(居)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方式加强 。
【归纳释疑】
1.农村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
农村村民自治 城市居民自治
组织 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
内 容 选举 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
决策 凡关系村民共用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 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管理 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 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
监督 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来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 居民委员会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
2.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组织的关系
基层政权组织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区 别 最基层是指乡镇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包括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等,它们不是国家机关,而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联 系 ①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基层政权组织对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委会和居委会自治范围内的事情;②是协助与被协助的关系,村委会和居委会协助基层政权组织开展工作
3.居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在基层政权或其派出机关的指导下进行工作。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居民委员会的设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居民居住状况,按照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一般在一百户至七百户的范围内设立;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规模调整,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居民委员会的组织主要包括居民委员会的组成、产生、任期、活动方式、有关机构和经费来源等。根据宪法规定,居民委员会的任务是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以及提出建议。
4.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在基层政权或其派出机关的指导下进行工作。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的设立包括设立的原则和设立的程序两方面内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原则设立;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村民委员会的组织涉及村民委员会的组成、产生、任期、活动方式及有关机构等方面。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依法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决策机制和公开透明的工作原则。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等委员会。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特点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主要特点如下。第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既不是以行政区划为基础而设立的,也不具有特殊的政治、经济目的,它以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具有群众性的特点,不同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第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既不是国家机关的下级组织,又不从属于居民(村民)居住地范围内的其他任何社会组织,而是一个具有自治性质的社会组织,自治是其最主要的特色。第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没有上级组织,更没有全国性、地区性的统一组织,只存在于居民(村民)居住地区范围内的基层社区,而且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居民(村民)居住范围内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具有基层性的特点。
6.基层民主实践的形式与内容
形式 内容
民主选举 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居委会成员
民主协商 有序参与,合理表达,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
民主决策 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的事项,集体作出决定
民主管理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民主监督 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
7.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人民角度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公民角度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民主政 治角度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8.我国重视发展基层民主的必要性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地位
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等在内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2)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性
基层民主虽然层次较低,但参与的人数多,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成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国家民主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发展基层民主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
(3)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易错提示】
1.人民群众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间接行使民主权利。(  )
× 解析 人民群众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2.村民(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  )
× 解析村民(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
3.基层群众自治实行共同管理、共同教育、共同服务、共同监督。(  )
× 解析基层群众自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4.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党支部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
× 解析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5.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党员选举产生,向村党支部负责并报告工作。(  )
× 解析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6.在农村,通过民主评议对村委会实行民主监督的职能,主要由村党支部委员会承担。(  )
× 解析在农村,通过民主评议对村委会实行民主监督的职能,主要由村民会议承担。
7.居民委员会成员要向居委会党支部负责并报告工作。(  )
× 解析居民委员会成员要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8.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
× 解析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9.村民或居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
× 解析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小试牛刀】
1.“村民说事”,是某县委探索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创新机制。“村民说事”坚持以党组织为核心引领,以“共商共信、共建共享”为遵循,融合了“说事、议事、办事、评事”环节。“村民说事”制度对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  )
①发挥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密切了基层组织和村民的联系
②搭建民意表达平台,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和决策权
③推进协商民主,落实基层管理和服务目标,促进基层政权建设
④创新民意评价方式,加强基层民主监督,规范村级权力运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某社区让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引导他们融入社区、管理社区。该社区共治议事会代表一半是本地居民,另一半则是外来务工人员。这一模式 (  )
①改变了基层群众自治的主体
②尊重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政治权利
③创新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
④丰富了居民自治的具体实现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一块屋场,几条板凳,没有主席台,不用音箱话筒,无须讲话稿,聊的是田头村事,谈的是致富之经。这是深受村民点赞的屋场会。贫困户、村干部、驻村工作组等几十人围坐一起,倾听百姓心声,解读扶贫政策,说实话,解决实际问题。屋场会 (  )
①有利于增强服务意识,融洽干群关系,为群众诚心办实事
②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种创新,有助于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热情
③实现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④是对巩固基层政权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0年6月1日,某社区正式出台《文明养狗公约》。在《文明养狗公约》出台之前,居委会开门纳谏,充分了解民情民意,在征集多方意见的基础上达成了共识。该社区的做法 (  )
①规范了基层政府行为,提高了决策的执行力
②便于居民意见的表达,扩大了居民自治权利
③激发了基层自治的活力,彰显了民主管理的价值
④体现了社区自治功能,有利于维护社区的公共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CCA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