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学习目标◆简述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明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自主梳理知识点一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律体现着__ __的意志,是实现__ __的工具,它既维护__ __,也保障正常的__ __。2.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_ __制度,_ __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__ __逐渐成为现实,__ __代替了__ __,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3.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__ __源远流长。4.__ __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__ __、__ __等方式发布法律。5.西汉时期,__ __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6.__ __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7.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__ __。知识点二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1.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__ __的创新和发展。__ __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2.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__ __、__ __和__ _ _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3.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__ __决定的。4.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__ __、__ __、__ __和__ __。5.法是维持__ __、调整__ __的一种社会规范。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6.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__ __和__ __。7.在我国,__ __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__ __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_ __的。公民在__ __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8.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__ __。__ __和__ __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9.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__ __的社会规范。10.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__ __职能。知识点三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__ __和__ __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__ __,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3.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__ 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__ __和__ __水平不断提高。__ _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4.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__ __基本方略,加快建设__ __国家。这是一场由_ __领导的、__ __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预习自测1.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2)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示:(1)错误。唐朝时期,中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2)正确。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重点突破__■1.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法的产生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的本质 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法的决定 因素 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法的历史 类型 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法的特征 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的职能 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2.理解法的本质(1)法的本质就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具体地说,它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是被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①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说明法的阶级性。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总是一定阶级的意志的体现。②法只能属于统治阶级。法只能是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阶级,即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③法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是通过自己所掌握的国家政权,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既不是统治阶级中个人意志的体现,也不应是统治阶级个别或部分(阶级、阶层)意志的体现。④法是统治阶级的基本意志的体现。不是全部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要靠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去体现、去贯彻。法不可能包罗万象。它只规定和调整有关统治阶级基本利益和社会基本制度的主要的社会关系。⑤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统治阶级所代表的、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①法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但统治阶级意志本身并不能直接成为法。由统治阶级的国家制定或认可,才能成为法。②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之所以采取国家形态是为了取得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具有普遍的约束力。(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①一切行为规则、社会规范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法所具有的强制性是最强的——即不执行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不执行——轻者剥夺权利、重者剥夺生命。②国家强制力的物质形态:即一系列的国家执法组织:法院、检察院、监狱、军队、警察等。(4)法的社会性。①法的基本属性——阶级性。②法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法在实现阶级统治职能的同时,还“执行由一切社会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的职能。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进步,法所具有的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社会职能,在有关经济、科技、环境等法律部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正在日益取得发展。3.准确理解法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关系职能 政治职能 社会职能区 别 含义 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表现 ①体现国家政权的性质,确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②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③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④维护经济基础 ①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②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发展社会文化。④规范某些技术指标联系 政治职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决定社会职能;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基础和体现,二者是统一的┃┃重点突破__■1.中国法治历史时间 状况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制定成文法西汉时期 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期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鸦片战争后 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未获成功2.中华法系中华法系开始形成于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到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618年)成熟。最初的国家与法产生于夏朝,以后经商朝到西周时期逐渐完备。中华法系的特点有:第一,法律以君主意志为主。第二,礼教是法律的最高原则。第三,刑法发达,民法薄弱。第四,行政司法合一。3.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因(1)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国家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实行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主体;其根本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适合我国的国情。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适合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3)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4)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严格依法办事。4.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1)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和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立法三个层级的法律规范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既确保了国家权力正确行使,促进了经济发展,又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了人民的各项权利。(2) 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把依法行政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加强了行政主体立法、行政行为规范立法、行政监督和救济立法、国家公务员立法,加强了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问责等制度建设。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公正司法工作,完善了公开审判、合议、人民陪审员、辩护、诉讼代理、回避、司法调解、司法救助、两审终审、死刑复核等检察和审判制度,创新和发展了仲裁制度、律师制度、法官制度、检察官制度、公证制度、司法救助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和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努力维护了社会正义,促进了社会的和谐。(3) 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宗教信仰自由,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4) 通过宪法和法律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明确了一定要靠法制治理国家的原则。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自此,中国的法治建设揭开了历史新篇章。(5)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法制环境形成。包括民事立法、市场主体立法、市场管理立法、宏观调控立法、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环境资源保护立法、对外经贸合作立法,正在不断改善。(6) 中国共产党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相结合的道路。在法治建设中,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能力显著增强。(7)监督机构不断完善。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公众监督、新闻媒体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机制不断得到完善,行政、司法等国家权力的行使得到了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知识回眸·关重点[知识图谱][核心关注]一种主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一个决定因素: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并与其相适应的一个性质:我国法的性质两个方面: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和成就三方面的成就: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四个历史阶段:古代中国法治发展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期、唐朝时期、鸦片战争后四个时期法的四个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核心素养专练1.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政策规范、社团规范等。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在主要内容方面的区别是( )A.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B.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C.法是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的规范性文件D.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2.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自原始社会末期至近代,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它以中国传统思想为理论基础,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学说的精华。下列关于中华法系发展的传导历程正确的是( )①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并为历代所传承②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③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邢鼎、书竹简等方式传布法律④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仁人志士的法治建设梦想最终归于失败。其原因在于( )①法治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 ②中华法系源远流长③他们试图移植的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不适合中国④一国法治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集中表现为( )①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不断发展②建立了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④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关于我国法治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②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宪法③党领导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④我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1.B 2.C 3.D 4.D 5.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