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嘎达梅林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嘎达梅林》(人音版)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1、认识蒙古族民歌中的短调,初步认识马头琴,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听辨男声独唱的演唱形式,并能演唱《嘎达梅林》的主题旋律。2、通过聆听和音乐实践活动,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感受不同音乐表现形式的特点。3、感受蒙古族民歌豪放流畅的曲调,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钢琴演奏《嘎达梅林》的旋律。师:同学们,音乐课堂之前请大家听一段音乐,你能听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它是几拍子呢? 生答:钢琴演奏的四拍子旋律。2、学生视唱旋律。师:你们还记得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吗?让我们一起划着节拍,唱一唱这段旋律吧。3、聆听歌曲、介绍背景资料。师:同学们,你们是否觉得着段旋律非常的熟悉呢 知道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吗?为什么我们仿佛置身于辽阔的草原,却没有丝毫的心情舒畅,反而阵阵悲伤涌上心头呢?因为这段乐曲,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悲壮的英雄故事。(聆听《嘎达梅林》男生独唱版本,教师讲述背景故事)二、了解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和短调1、师: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类型。长调节奏自由、气息悠长、速度比较缓慢、音域较为宽广。短调具有鲜明规整的节奏,句幅较窄和叙述性的特征。听了我的介绍,你觉得《嘎达梅林》应该属于哪种类型呢? 生答:短调。2、感受蒙古族民歌短调的音乐特点,演唱歌曲主题旋律。三、探究活动1、师:《嘎达梅林》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很多人传唱着它,还有人用器乐展现着它,草原人民也用他们特有的乐器马头琴来讲述着这段悲壮感人的故事。2、播放马头琴演奏主题音乐的视频,聆听音乐,加深对主题音乐的印象。3、聆听了这些《嘎达梅林》不同版本的音乐表现形式,你更喜欢哪一种呢?(生答)声乐作品也好,器乐作品也罢,尽管创作体裁和表现方式不同,但世人对英雄的崇敬和怀念的感情却是殊途同归的。四、总结:师:《嘎达梅林》是一首诗,是一首赞歌。让我们记住英雄,在动听的音乐声中说再见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